关于电影《后来的我们》最大的话题就是退票风波,除此之外,“背着自己的老婆跟朋友拉拉扯扯”的三观也成为热点讨论的问题。今天我们来说说,这部电影到底是故作矫情的伤感还是痛彻心扉的无奈。
这部电影不得不说前期宣传功夫做的十分到位,宣传曲有五月天的《后来的我们》,田馥甄的《爱了很久的朋友》,陈奕迅的《我们》加持。演员有流量鲜肉井柏然和周冬雨,相比同期上映的《幕后玩家》只有徐峥一人顶梁,有过之而无不及。
网友1:这个电影就是打着奶茶的旗号,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俗套吧,总是有点商业电影的意思,不能说是意思,只能说在往那边靠近。可能因为我个人的原因,我觉得矫情贯穿了整部电影。
网友2: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哭,反正我和我同行的小伙伴都看哭了,我旁边那个妹子也哭了,不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感动,应该是很多人大概都有这么一段感情,很用心去经营,但是最后还是分开,为错过难过,也为曾经的不够勇敢惋惜,那种感同身受的感觉,现实,才催泪。
网友3:最触动的就是父亲拍儿媳妇的手,一个老父亲那么多年活着小晓善意的谎言里,到最后明知道是谎言,却要接受谎言而忽视现实。
电影采用黑白和彩色两种色调,这是一种划分,拥有你和失去你之间的划分。见清曾经对小晓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伊恩找不到凯莉,世界就会失去色彩。”林见清失去小晓的现实是灰暗无力的。
前期的小晓稍有些物质,只要男方有房子,能买得起房子就行,童年父亲死去,妈妈离开,这一切都让她极度没有安全感,换个方式说,她也就是想要有一个稳定的家。但是当遇到林见清之后,她改变了。作为北漂的青年,每一天都像是末日,在这么一个环境格局下,林见清和方小晓在一起从侧面反映出小晓已经变了。
他们互相深爱着对方,毋庸置疑,林见清极度渴望给小晓她想要的,在北京有个房子,有个稳定的家。但发现自己离这个目标很远,甚至根本完成不了时,他颓废了,与网友搞暧昧,因一点小事和别人打架,不务正业,终日沉浸在游戏的虚幻世界里,不再顾忌小晓的感受。两个人的生活,过成了一潭死水。爱情成了捆绑两个人的枷锁。
终于方小晓离开了,她离开促成了林见清的成功,如果不分手,林见清也没可能这么幡然醒悟。当见清有能力买了房子后告诉她我有房子了的时候,她依然没有复合,为什么呢?他努力变成了她想要的样子,他可以给她以前她梦想过的那种生活了,可她的想法却早已改变了,她不是物质的女孩,她也不想在他眼中成为一个物质的女孩。所以小晓说,他从来没有了解过她。
他们之间有这么一段对话,男:如果当时你没走,后来的我们会不会不一样 女:如果当时你有勇气上地铁,我会跟你一辈子 男:如果那时你没有跟我分手呢 女: 那我们之后也会分手 男:如果我们一起坚持到最后呢 女:那也许你就不会成功 。
如果林见清追上了地铁,那么在小晓的眼中,他即使不会成功但也是一个有勇气去成为那样的人,能够给她安全感的这样一个男人,但是林见清没有追上去……
很多网友说,这部电影里最感人的要属林见清父亲的戏了,不管是瞒着孩子一个人过年,还是最后一份信,“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想要不负此生,真的很难”。也有网友也说,这封信来的措手不及,没头没尾,像是为了伤感而伤感。
故作矫情的爱情还是痛彻心扉的无奈?有了老婆和朋友牵扯不清,这始于人性,很多时候人的感情是不由自主的,三观与人性的牵扯是剪不断理还乱。
故事从头至尾贯穿“倔强”两个字,小晓倔强得要找到丢了的火车票,促成和见清的相遇;小晓倔强得要找能买得起房子的男生,却再三失败,促成了和林见清在一起;林见清倔强得要给小晓买房子,反倒失去了小晓……年少时候,我们也有很多倔强,我们遇到未知的也无所适从,我们的激情澎湃会被现实打击地体无完肤,我们会错过很多,更会懊悔从前,所以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也刻画我们的无奈。
不过从大格局下,该片的共鸣有些虚无缥缈,没有能够贴合大部分人的内心,有些刻意把每一节的剧情烘托的深刻富有内涵,所以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