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聪明的人有很多,才华横溢的人也不少,可在清华学子庞众望身上,看到的不仅是出众的学习能力,还有那些优秀的品格。
近日,庞众望被邀发表了对中国科技发展的看法和年轻人使命的看法。
他说:
“我们这代年轻人就是要科研报国。”
“因为科技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叫科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不会被威胁。”
“如果我们这代人没能把这样的责任肩负起来,无疑会给下一代留下更大的问题和困难。”

庞众望的这番有担当的言论,让人心生敬佩,这也是妈妈庞志芹对他的期望:
“希望他将来能够为国家做贡献,帮助更多的人。”
01.自强不息的少年2017年高考,来自沧州的庞众望成为了当地的理科状元,取得了684分高分,并获得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最高60分加分,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录取。
这么好的成绩与他的成长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5岁时,庞众望还没有灶台高的年纪,就能在妈妈的指导下,站在板凳上学着做饭了。
他每天照顾母亲,给母亲洗刷,推母亲出门,捡废品补贴家用。
他的父亲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无法与常人交流,在亲戚的帮助下打点工,而母亲庞志芹下肢残疾,只能坐轮椅活动,靠着低保和捡废品生活。
一个自强不息的孩子和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让媒体争相报道,从而有更多的人知道了他。

庞众望上了清华后,他母亲庞志芹因为行动不便,又怕麻烦别人,从没到过清华看望过他,2020年因病去世,走完了她48年的人生。
庞众望称,妈妈离世前一直说放心不下自己,“她非常坚强,大夫曾说她活不过20岁,但她觉得自己能翻个倍……”
庞众望的经历之所以打动了许多人,不仅是因为"寒门贵子"的逆袭,更是因为他背后这位坐在轮椅上的母亲,她用小小、残缺的身体托起了儿子完整人生。
庞众望妈妈是我理想中的母亲,她虽然没上过一天学,身体残缺,但是她懂得教育的核心,给了孩子健全的人格、乐观的心态,也诠释了什么才是孩子需要的妈妈。
02.妈妈的情绪,浇筑了孩子生命的底色神经科学家发现,母亲的情绪会直接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
母亲快乐时,孩子会通过"镜像神经元"无意识模仿这种状态,形成乐观的神经通路。

虽然家庭困难,连吃个鸡蛋都是奢侈,但是在庞众望的记忆里,一直是妈妈的笑容。
正是母亲面对贫困和残疾时的微笑,这种乐观如同基因般也深深刻进了庞众望的生命里,照亮了他前方的路。
庞志芹,自幼就患有先天性的脊柱裂,随着年龄的增长,囊肿越变越大,后来脚也变得畸形,于是只能截肢,由于行动不便,家人没有让她去上学。
她26岁时,她嫁给了同村患有精神分裂症、庞众望的父亲。
1999年,儿子出生,没读过一天书的庞志芹,给儿子取了庞众望,就是希望他在未来不辜负自己的名字,勤劳勇敢,不畏困难,不负众望。
原本生活已经够苦了,可庞众望7岁时,又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巨大的手术费用和未知的结果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很多人劝她放弃,庞志芹心里没底,但是她不愿放弃,坚持要给孩子治病。
庞志芹让7岁的庞众望推着自己挨家挨户借钱做手术,能张口的都张了口,最终借凑到了4万多块钱。
老天从来只会帮助不放弃的人,庞众望成功做了心脏手术。

为了还借的债务,庞志芹坐在轮椅上绣布,手被扎了许多口子。
小小的庞众望很心疼妈妈,妈妈为什么要做这些?
庞志芹没有抱怨命运不公,而是用布满老茧的手摸摸孩子的头:
"你看妈妈每天都在笑,你为什么要难受?"
上学之余,庞众望也去捡废品补贴家用,一家人一起努力,终于在6年多的时间里还清了这笔债务。
虽然家庭经济困难,自己身体残疾,也经常遭受病痛的折磨,但是庞志芹在孩子面前总是笑盈盈的,给儿子的总是坚定的眼神、乐观的情绪和温柔的言语。

相对于物质条件,这种松弛感和充满爱的家庭氛围,让庞众望相信"是被爱的" ,“是有价值的”,构建了庞众望生命的底色——安全感和价值感,成为了他面对逆境的铠甲。
他曾在采访中说,虽然物质条件跟不上,但是自己每天有妈妈陪,不像别的孩子,妈妈出去打工,而自己随时可以见到妈妈。
人生最初几年的母婴关系,决定了个体终生的情感基调,庞众望脸上的阳光自信,是来自他的妈妈。
当有记者问他:“生在这样的家庭,你会在意别人的目光吗?”
庞众望说出了令人动容的答案:
“我没有觉得我的家庭,有哪一点拿不出去。我妈妈那么好,我姥姥姥爷也那么好,我的每一个亲人都那么好,我并不觉得他们给我丢脸。相反,我觉得别人应该羡慕我才对。”

妈妈的精神状态是照亮孩子生命的光,哪怕身处逆境,依然找到有光的路,不卑不亢、坚定乐观。
03.妈妈“不合理的相信”,助力孩子超越自我很多出身贫寒、父母连字都不认识几个、自己却特别有出息的精英们,他们的父母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那就是这些父母都觉得孩子比自己强,孩子投胎到自己家里,是自己的荣幸。
他们看孩子时,总是满眼的温柔和笑容,总会无条件地信任孩子,努力让孩子吃饱饭,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去读书。
庞志芹就是这样,因为身体的原因,她自己一天学没上过,所以她可羡慕读书的了。
儿子上学后,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她无法给孩子买课外书、报补习班、请家教。
但她对知识的渴望,也激发了庞众望对知识的热爱。

她经常坐在轮椅上陪儿子写作业,让庞众望读学过的书给自己听,让庞众望小小年纪就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初中时,庞众望的学习成绩有波动,庞志芹没有指责,而只对儿子说:
“妈知道你尽力了,下次会更好。”
庞众望高中住校,不能经常回家,庞志芹就经常叮嘱他:
"好好吃饭,别惦记家。"
正是因为母亲的鼓励,无条件的信任和爱,在遇到难题时,庞众望总是想着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逃避问题,有时候一道题不会做,他会从早上想到晚上,这对锻炼他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庞众望曾在日记里写到,
“妈妈的笑是我见过最干净的东西,我不能让它蒙尘。”
妈妈的信任化成了庞众望的内驱力,激发了他无限的动力和潜力, 助其超越自我,让他成为了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外面给庞众望贴了很多标签,说他是“寒门逆袭”,“抗战命运的勇士”,面对这些标签,他笑着说:
“我并没有去抗争命运,只是顺其自然地做些事情,遇到困难,就去解决困难而已。”
“遇到问题,就去解决问题”,也是母亲庞志芹经常说的话。
正是这种根植于骨髓里的坦然和乐观,让他如今的工作状态也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他在清华求学期间,发表SCI论文、斩获国家发明专利,攻克科研难题,这些硬核成果不仅彰显了他的科研实力,更是他践行“科研报国”理念的坚实步伐。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怀揣感恩之心,通过支教、捐赠专利费等方式回馈社会。
他说:“我不是完美的人,但一定是优秀的人,一定能闪闪发光”。
他相信:“值得骄傲的东西可能还在未来等着我”。
05.写在最后大部分普通人都喜欢看逆袭剧本,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普通人生,在孩子这一代能不一样。
所以很多父母会按自己的方式去雕刻孩子,期望孩子有朝一日能够成龙成凤,成为不一样的人。
在看了庞众望和他妈妈的故事后,也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他们地狱般的开局,因为别样的选择,抒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赞歌。
妈妈庞志芹用精神富足打败了物质匮乏,她脸上松弛的笑容,泰然自若的信任,是守护孩子一辈子的精神力量。
有这样的妈妈,庞众望很幸运。
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原来真正的教育,从不是砸钱买来的商品,而是应该像庞志芹妈妈这样,即使是坐在轮椅上,也要做孩子永远的精神灯塔啊!
我是一名育婴师,幼儿教师,二孩妈妈,多平台原创作者,全网粉丝30万+,关注我,我会持续和您分享、交流母婴护理、亲子养育、家庭教育类干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