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千万不要在朋友圈立这3种人设,害苦了自己还不自知

寒香情情 2025-04-08 10:31:14

朋友圈,早已融入进我们生活中,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如今,不少人却在朋友圈塑造出的形象与现实生活大相径庭,仿佛分裂成两个自我。

一个是现实的重压下负重前行,疲惫不堪;

另一个在社交网络滤镜下光鲜亮丽,无懈可击。

刷朋友圈不难发现,有三种人设极为常见,但毫无益处。

立这三类人设,不仅会让自己在虚假的维持中身心俱疲,还会在别人眼中留下不真诚的负面印象。

完美女神人设,是沉重的枷锁

意大利女星索菲亚·罗兰说:

“没有一种美比真实更美。”

真实,是生活最本真的底色,是展示着生命最纯粹的状态。

就像我们在朋友圈苦心经营的完美人设,当虚假的完美成为日常的伪装时,这个人设就成了束缚自己沉重的枷锁。

此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被1亿人骂上“热搜”。

五一黄金周的西藏圣地,一女生和她的朋友,在朋友圈连发九宫格的旅行照:

波西米亚长裙与雪山相映成趣,刺绣马甲和经幡构成绝美构图,每条动态都收获亲朋友好友的点赞。

鲜为人知的是,这些朋友圈精心搭配的旅游“战袍”,实则是她通过电商平台的退货机制,为自己打造的“免费衣橱”。

在启程的前三天,这名女子在一家淘宝店豪掷4000多元,买入了18件民族风服饰。

订单数据显示:

所有尺码统一,发货地特意指定为拉萨某酒店。

当店主质疑其集中退货时,她的退货理由写道:

“实物与图片不符。”

这与她朋友圈发的“美美的衣服配美美的景色”的配文,形成荒诞对比。

因为被店主曝光,女生的行为被公之于众。

女生的领导、同事、朋友都看到了,还有来自无数素不相识的网友的指责,并要求她给店主道歉。

在网友不断谴责和“骚扰”下,她承认自己的目的:

就是想和小姐妹,美美的在朋友圈晒着精致旅游照,每天精心穿搭不重样,给刷朋友圈的人营造出岁月静好,有滋有味的照片。

朋友圈“用完了”,旅游回来,18件民族风衣服,留着平时也穿不上,所以就选择退款。

《人民日报》曾描述朋友圈的完美人设:

“为展示厨艺,给一道味道古怪的菜肴精心p图;

为秀文化底蕴,一本书读了两三页,就先晒三五句评论。”

朋友圈越设立完美人设,现实生活中越容易焦虑。

我们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护一个虚假形象,时刻担心被人识破,内心充满焦虑。

当我们习惯了用完美人设来包装自己,就会逐渐不接受真实的自己。

只有放下对完美人设的设定,以真实的状态面对生活,才能收获真正的自我认可和内心的安宁。

人脉广大人设,是虚荣的面具

林语堂鄙夷过一种行为:

“社会十大俗气之一,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

在生活中,这样炫耀人脉,打造虚假人设的现象并不少见,他们热衷于在朋友圈发布:

和哪位业界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举杯合照;

出席某个论坛,峰会和领导握手合照。

朋友圈配文满是炫耀与自得,好像那些人的成就与财富,能为自己增添几分光彩。

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了自己的同学小李的故事。

小李是他的大学同学,毕业后,从朋友圈看,小李混的风生水起。

为了显示人脉广,小李可谓是煞费苦心。

每次参加活动,她都与周围人的拍摄合影,巧妙地将活动中结识的稍有头有脸的人物框进画面。

然后再配上一段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暗藏玄机的文案:

“和几位老友相聚,交流间收获颇丰,果然优秀的人凑在一起,连空气都满是灵感。”

日常朋友圈分享里,小李也不忘提及各种圈子里的人物。

今天发一张与某企业高管的晚宴上碰杯照片,配文:

“有幸参与这场行业盛宴,与前辈们交流,拓宽不少视野。”

明天又晒出和某书法大家在展览上并肩站立的照片,写道:

“与大师一同欣赏佳作,聆听独到见解,艺术熏陶之余,更收获了难得的交流。”

一开始,大家还会对她口中的人脉啧啧称奇。

有一次,另外一个同学找小李托关系,问她认不认识某位行业大佬,小李连连表示很熟,还说和那位大佬去年一起吃过一次饭。

可当她给大佬打去微信电话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早被对方删除好友,当时在同学面前尴尬至极,此事也只能不了了之。

实际上小李的工作岗位,是普通员工岗位,那些被她反复提及的人脉,并没有在她的生活中发挥过任何实际作用。

偶尔还能听到她在岗位上抱怨着工作的不如意,渐渐的,同学也都不愿意与这位“人脉广”的小李同学联系了。

人脉广的人设,就像是堆砌一座没有根基的空中阁楼。

当我们把精力都放在虚假的人脉炫耀上时,不仅会让身边人对我们的真诚产生怀疑,还会错失提升自我的机会。

真正的人脉,是基于自身实力与价值的相互吸引。

当自身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独特的思维见解和良好的品德修养时,就如同散发着光芒的磁石,自然而然的会吸引同频且优秀的人靠近。

这种基于实力与价值建立起来的联系,才是稳固且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的人脉。

精致名媛人设,是消费陷阱

俄国作家别林斯基说:

“真正的伟大都是朴素的。”

深以为然。

现在很多人苦心经营精致名媛人设,深陷虚荣的沼泽。

他们热衷于用奢侈品堆砌生活,在社交媒体上精心打造上流生活,只为获取别人的羡慕之情。

知乎上曾看过一个帖子,网友称自己快撑不下去了。

她在一家普通公司做着基础的工作,拿着不算高的薪水。

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只要不大手大脚的花钱,日子还算平淡稳定。

一次偶然,她看到大学同学在朋友圈晒出奢华的生活,那些精致的照片和令人羡慕的动态,收获了无数大学其他同学的点赞和追捧。

她也想在朋友圈能被这么多人点赞,让大家觉得自己过得很好。

从那以后,她像是掉进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穴。

她省吃俭用,只为了能去米其林餐厅吃一顿饭,然后迫不及待的拍照发朋友圈,配上精心编辑的文案。

好像在告诉全世界,她过上了高品质的生活。

每年年底公司组织旅游,她总是把定位打开,精心挑选最美的景点拍照,每一张照片都要修到身材完美才发出去。

为了晒出豪车,她每次坐老板的车时,都要找准角度拍方向盘,让logo若隐若现,看似不经意,实则是她处心积虑的设计。

生日那天,她更是花了大价钱举办生日宴,还特意邀请了几个打扮时尚的朋友,一起摆出各种优雅的姿势拍照。

照片里,她们就像是真正的名媛,美丽又自信。看着不断增长的点赞数,她的虚荣心在那一刻得到极大满足。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压力。

她的信用卡刷爆好几张,每个月还款日子,她都拆东墙补西墙。

每个月都要花一整天的时间去算每张信用卡能刷出多少钱,另外一张卡还能补进去多少钱,一到还款日就焦头烂额。

终于,在一次次还款压力下,她崩溃了。

她在网上匿名吐槽自己:

“现在虚荣的自己,就连自己都讨厌自己。”

她意识到,自己为了那些虚无的点赞,迷失了真正的自己,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虚荣陷阱。

超前消费,确实能让生活看起来很美好,但在这表现背后,榨干了多少人的钱包和内心。

如果只能负担100块的生活,就不要硬抗1000块的日子。

真正的精致,一定是来自内心的从容和深入生活的习惯;

真正的富裕,一定是丰富的头脑,即便物质平平,也能用丰盈的内心装点生活。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

“我们总在扮演三个‘我’:

别人眼中的我、自己期待的我、真实的我。”

朋友圈本应是三我的交汇处,现在却只剩下那个自己期待中、虚拟的我。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扎心的评论:

“你精心设计的岁月静好,在别人眼里不过是3秒划过的动态。”

不是说完全不能修饰生活,但一旦过度修饰就会变得虚假。

当我们学会把朋友圈当成记事本而非舞台时,或许就能解开那件看不见的束身衣,在烟火人间里,活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本真模样。

作者 | 紫翘·小布迪

0 阅读:0

寒香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