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德国总理朔尔茨决定了在11月初访问中国。为此,德国受到了不少欧洲内部的抨击。原因也很简单,欧洲普遍认为,自普京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中国并没有与欧洲站队,一起制裁俄罗斯,如今到了俄乌冲突的敏感时候,欧洲更应该重新审视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要知道,我们中国的立场一直是中立的,欧洲的说法自然也是站不住脚的,毕竟除去俄乌冲突这一因素外,“反华”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可能也是他们的一种“政治正确”,甚至还在美国的怂恿下,有了俄罗斯能源的“前车之鉴”,现在欧洲也开始跟着美国,开始减少对中国经济的依赖,要与中国主动“脱钩”。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朔尔茨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访问中国,而且还说出不能与中国“脱钩”的言论,显然在欧洲内部是不受欢迎的,即使德国是欧洲的“老大”。最重要的是,朔尔茨这一举动,更是直接“打脸”美国关于中欧经济关系脱钩的要求。或许德国已经意识到了,一昧跟着美国的节拍“跳舞”是极其危险的。
值得一提的是,朔尔茨最近不止一次地表示坚决不能与中国脱钩,更是在本周力排众议通过了中企入股汉堡港的收购案,而朔尔茨的突然“变脸”,不仅向中国抛去橄榄枝,还对华释放了善意,真的会这么简单吗?
有分析人士认为,德国不是不想反华,是德国没美国那个实力。然而,中国却是德国制造业的“活命”的关键,当然了,德国也可以学英国彻底搞“去工业化”。只是,现在英国的工业产值比中国低一个数量级,不合作也无所谓了,虱子多了不怕咬,但是德国不行。
就拿“中企入股德国汉堡港口”一事来说,快大半年都没个结果,也就是朔尔茨访华前的最后一刻才尘埃落定,不难发现,这次德国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尤其是在经济上。顺便一提,中国还是德国汽车产业最大的“金主”。有数据统计,去年大众在整个亚太地区的销量,中国就占了9成,就知道中国对德国的经济贡献有多大了。而汽车产业作为德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一旦失去了中国这个大客户,德国经济必然会受到重创。
所以舒尔茨来华更像是历任德国总理的例行公事,意思就是反华反俄嘴炮德国还是要打,但是该做生意还是不能停。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只能说,中德关系不会坏到哪里去,同样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总之,我们可以允许朔尔茨坐下来平等地谈,但如果朔尔茨还想站着把钱赚了是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