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要枪毙一名逃兵,毛主席心软拦下,没想到救下个未来的司令

云端逐梦星河 2025-04-21 14:45:38

1940年2月的一天,毛主席正在办公室里忙着处理事情,朱德和彭德怀一脸怒气地走了进来,递给主席一份报告。报告上说,有个干部因为被降职心里不服气,竟然带着枪和20多个战士跑了。

彭老总这事儿气得不行,他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大声吼道:“非得把他们拖出去毙了不可!”

主席翻看了这个人的经历,想了一会儿,接着摆了摆手说:“咱不能动他!”

主席拍板定了的事儿,那就板上钉钉了。逃兵的小命虽然捡回来了,但惩罚还是免不了的。毕竟,带着武器和人逃跑,这可不是小事儿。

最后,他们三个人商量了一阵子,决定对那个逃兵手下留情,不给他体罚或者别的什么惩罚,不过得撤了他的职,还要开除他的党籍。

在关键时刻,主席展现出了慈悲为怀的一面,这一举动意外地挽救了一个生命。或许连主席自己都没有预料到,他的这份慈悲竟然催生了一位江西省军区的重要将领——副司令。

【01】

杨尚坤

杨上堃这人,1914年在江西赣州出生。他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都是地主老财给闹的。家里人口多,经常吃了这顿没下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这户人家生活挺不容易,但还算过得去,家里人和和气气的。可惜后来杨父生了大病,家里没钱治,他就这么走了。这一走,家里就开始乱套了,变得四分五裂。

杨爸爸走了之后,家里就像塌了天一样,没了主心骨。为了让孩子们不挨饿,杨妈妈实在没办法,只好把杨上堃的姐姐送到地主家去做小媳妇。至于杨上堃的哥哥,年纪轻轻的也被送到地主家去干苦力活,当了个长工。

见着姐姐和哥哥走了,妈妈也日渐消瘦,小杨上堃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这让他从小就对那些可恶的地主土豪恨得牙痒痒,老想着啥时候能把他们给掀翻,让乡亲们都能过上顿顿管饱的好日子。

到了1929年那会儿,老百姓里头突然冒出了一句话,声音虽然不响,但特别有劲儿,它鼓励大家要做国家、社会和自个儿命运的主人。这话一下就把杨上堃给吸引住了,他压根儿没想过有一天能为了自己站出来。他好奇这话是谁说的,琢磨着这背后的意思,到最后,他还真想跟着这股力量一起干。

1931年那会儿,杨上堃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他跟着队伍一起,拉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杨上堃盼了好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就好像他生来就是为了参与这场战斗。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他忙个不停,一个接一个地解放那些被地主欺压的村庄。

他的职位步步高升,从最初的通信小兵一路干到了连长。随着职位的变化,他看待事情的角度也跟着变了。以前,他满脑子都是靠着一股冲劲去当个大英雄。但现在,身为连长,他要管好手下一大堆人,开始重视整体情况、纪律规矩,凡事都得从大局着想。他也渐渐懂得了战术安排和上级任务的重要性。

1934年最后一天,红军被蒋介石的大军和贵州的头头王家烈堵在了乌江边上。他们有十多万人呢,把路堵得严严实实,红军身后就是乌江,想逃出去,只能想办法渡过乌江。

要是平常时候过江,那可得花好多时间和人力,但现在敌人正追着咱们,想在短时间里横渡这百米宽的江面,那真是难上加难。而且,江两岸还有敌军放哨呢。要想安全过江,只能派个小队伍,偷偷摸摸地摸上去。

刘亚楼政委他们一伙人琢磨了好久,最后拍板决定,把这事儿交给杨上堃他们红二师来干。杨上堃作为红二师的尖兵连长,二话不说,主动挑起了这个大梁。

杨上堃经过一番查看后,决定采取一个稳妥的方案。他安排了几个游泳技术好的队员先游到对岸去探路,想保证行动的隐蔽。但那时候已经是冬天了,那几名队员上了岸后,冷得直打哆嗦,根本没法再执行任务,所以这个办法只能作罢。

紧接着,杨上堃脑筋一转,动手砍了些竹子,扎成简易竹筏,打算悄悄过江。这样做确实有点儿冒险,可能会被发现,但只要咱们动作快点儿,敌人应该就注意不到。这法子是在拿命赌,可眼下也没别的辙了。

杨上堃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完成,他把自个儿的东西交给了一名战士,并跟他说:“万一我有个啥不测,帮我把这些玩意儿捎给家里人。”说完,他就自己上了竹筏。

乌江上突然冒出个小竹筏,敌人不可能瞧不见,但他们已没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划。敌人的子弹嗖嗖地飞,可杨上堃愣是不当回事,跟下雨似的,他面无惧色,照样使劲划桨。

岸上的战友们拼命开火,给杨上堃打掩护。这短短一百米的距离,对杨上堃来说就像走在死亡边缘,稍有不慎就可能掉入江中。好在,他最终成功划到了对岸,二话不说就带着那16名战士开始往石壁上爬,直接向敌人的防线冲去。

这回轮到他们十几号人站出来,给大军当诱饵了。就靠这十多个战士,东躲西藏地跟敌人周旋,把敌人的炮火都引到自己这儿来,好让其他红军兄弟能顺利过江。

红军战士们一上岸,就看到杨上堃带着的连队,正猛追着敌人三个团打呢。大家一看这情形,立马冲上去助阵,一块儿把这场仗给漂亮地打赢了。

强渡乌江行动成功后,全师上下都很高兴,直接开了个表彰大会。会上,杨上堃他们被授予了“英勇战士”的光荣称号,每人还得了一套列宁装作为奖励。不仅如此,他们的英勇事迹还被写进了《红星报》,让大家都知道了他们的光荣故事。

【02】

潜藏逃跑

1939年那会儿,杨上堃因为老是打胜仗,表现特别出色,就被调去晋冀察军区当了一团的参谋长。可没多久,他又被调到分区一支队去当参谋长了。从团里的参谋一下子变成了支队参谋,这变化确实有点大,杨上堃刚开始心里头也挺不是滋味的。

杨上堃突然间被降了级,心里头那叫一个憋屈,感觉自己是被人给看扁了。可没想到,他那些牢骚话,竟然让一些爱管闲事的人给逮着了。

1940年2月的时候,一区的侦察头头袁彪找到了杨上堃,他直截了当地说,自己心里也憋屈,觉得侦察科长这职位被低估了。袁彪琢磨着,要不咱俩一块出去闯闯,等干出点名堂来,再风风光光地回来。

杨上堃心里本来就憋着一股气,袁彪一来拉拢他,他一下子就昏了头,立马就答应和袁彪出去自己干。就这样,他俩带着二十多号人,扛着枪,悄悄地溜走了。

大家一行人抵达了河北省徐水县,打算在这里安顿下来。首要任务是招募人手,壮大我们的队伍。接着,我们计划打几场漂亮的仗,让那些曾经小瞧我们的人瞧瞧我们的厉害。等出了名堂,我们再风光地回去。

但过了仅仅七天,杨上堃猛然惊醒,自己究竟在干什么,他成了逃离队伍的人,说白了就是逃兵,甚至和土匪没两样。一想到这几天的种种行为,他吓得直冒冷汗,于是立刻策马扬鞭,急着往军分区赶去。

一回军区,杨上堃就直奔杨成武司令那儿,坦白了自己的过失,表示不管司令怎么罚,他都心甘情愿接受。

杨成武瞧见那个人改过自新后,赶紧向上级递交了报告,讲明之前叛逃的人现已归来,并且他也认了自己的错误。

可就在这时,彭老总他们高层已经琢磨着怎么把他抓回来处决了,谁承想杨上堃自个儿竟然主动回来了。

但就算人回来了,错也已经铸成,彭老总心里头还是窝着火。毕竟,那时候擅自离开组织,可是个大忌讳。为了整肃军队风气,彭德怀当机立断,说:“得把他们拉出去执行军法,就为了个小官职就甩掉队伍,要是别人都跟着学,那以后革命还怎么搞?”

不过,要下令处决干部,这可不是小事,得毛主席点头才行。所以,就出现了最开始说的那一幕。

后来,毛主席慢慢地跟那两个人说清楚:“你们讲的这些,我挺赞同的。不过,杨上堃对革命那可是有功的,他立的战功你们心里都有数。现在事情已经查明白了,就是咱们自己内部的问题,不是叛国投敌那种大事。而且,他也知道自己错了。我觉得,咱们还是得给他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两个人听完毛主席的话后,慢慢平复了心情。他们想了想杨上堃以前立的那些功劳,觉得这事儿或许可以从轻发落。所以,最后商量决定,给他一个行政撤职的处分,再开除党籍。

杨上堃被踢出了党组织,工作也没了,得从头再来,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巨大的打击。他花了整整五个月的时间,一直在后悔自己犯的那个大错。好在组织看他这五个月里变化挺大,就决定再给他一个机会。

但是呢,先安排他到抗大二分校的高级干部培训班去进修,后来,在1941年年底,杨上堃又被送到陕北抗大总校进一步学习,专门提升文化课和党课的知识,这让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究竟能产生多大的作用。

过了4年时间,杨上堃思想上成熟了许多。组织看到他这些年的拼搏,又重新接纳了他,恢复了他的党籍。这让杨上堃特别感动,他在自传中提到:“党籍得以恢复,让我深切感受到党对革命同志始终的关怀与重视,党是永远不会放弃我们的。我真的很受触动,暗暗发誓要好好工作,回报党的恩情。”

1945年11月头几天,杨上堃再次穿上军装,投身到解放战争中。那时候,吉林省东边有个叫刘化一的国民党人,他仗着自己的势力,拉拢了城里的不少有钱有势的人、假警察,还有一些地头蛇,愣是让自己当上了县长。

李化一掌权后,城里头的事儿就全乱了。那个土匪老大李忠玉,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保安司令部的大队长。其他的职位更是乱得一塌糊涂。他这下子权势滔天,对城里的老百姓那是越来越狠,残忍得很。

杨上堃一到这儿,就看出来城里头好多当官的都不干净,立马动手整治内部。这一搞,就碰到了李化一的奶酪,李化一心里不爽,就开始跟杨上堃较上劲儿了,俩人你争我斗,交手了好几次。

花了一整年时间,杨上堃请来苏军帮忙,一起对付那些坏人。他们找了个剿匪的借口,直接冲进了国民党的飞机场。杨上堃亲自带着队伍,把那些叛变的国民党军给打垮了。接着,他们还在一个小巷子里跟李化一干了一仗。杨上堃冒着危险,直接冲上去把李化一给抓了起来。这样一来,县城总算是摆脱了国民党的坏统治。

1949年快到9月的时候,赣南这边刚摆脱战乱,但不少地方的土匪和逃散的敌军还是老来捣乱,弄得老百姓不得安宁。杨上堃带着四八六团,用了一个个收拾他们的法子,动手清理这些土匪,没多久,赣南的局面就安稳多了。没过多久,杨上堃就被调去赣州军分区当副司令了。

1 阅读:54

云端逐梦星河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