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汝明回忆:给毛主席做完饭菜要及时处理菜单,红烧肉不能放酱油

烟雨南水云间 2025-04-14 17:59:08

1954年,程汝明开始给毛主席当私人厨师,这一当就是22年,在毛主席家里头。在这漫长的22年里,他记忆最深的事情,就是每次做完饭后要“搞定”那些菜单。

程汝明回想起以前的事儿说:“每次要做饭前,我都得先写个菜单交上去,等领导点头了,我再抄一遍带去厨房。等饭菜都做好了,那份菜单我就得处理掉,不能留着。”

程汝明到了主席家里,头一回尝试做红烧肉,结果毛主席一口都没尝。之后,他四处询问才得知,原来毛主席不吃酱油。

为啥要毁掉毛主席的饮食菜单呢?还有,毛主席为啥不吃酱油呢?

【情有独钟的红烧肉不能放酱油】

程汝明是毛主席的厨师,他特别为主席创新了一道“毛家风味红烧肉”。这道菜一端上来,毛主席就会吃得干干净净,整盘红烧肉都不剩。“毛家风味红烧肉”因此成了毛主席餐桌上的老朋友,经常出现。

有记者问过程汝明,饭店里那道“毛氏”红烧肉,跟他以前给毛主席做的那个像不像。

程汝明讲道:“说像也不像。如今饭店里所谓的‘毛氏’红烧肉,就是说毛主席尝过并且喜欢的那种。我亲眼见过,也尝过,那些红烧肉跟我做的还是有所差别。我给主席做的红烧肉,是把白糖在锅里熬成红糖色,出锅后的红烧肉汤色鲜红。但现在饭店里做的,大多是用酱油来调色。要是你在饭店想点‘毛氏’红烧肉,就问厨师加没加酱油,要是加了,那就不是地道的。”

程汝明头一回给毛主席烹制的红烧肉上桌了,可毛主席一口都没动。程汝明心里直犯嘀咕,心想是不是自己的手艺没对上毛主席的口味。这时候,他感觉自己就像个做错事的小孩,悄悄躲在屋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窗外,心里头别提有多郁闷了。说来也巧,刚好有位大娘收拾完餐具,经过他房间门口,从窗户外头瞅见了他这副模样。

大妈瞧见一个年轻人满脸沮丧,就轻手轻脚地走到程汝明跟前,开口问道:“小程啊,你这是咋了?有啥不开心的事儿,跟大妈唠唠,大妈看能不能帮你解决。”程汝明叹了口气,有些失落地说:“我做的红烧肉味道不行,连毛主席都没尝一口。”

大婶好奇地问小陈:“你做那红烧肉,是不是加了酱油?咱毛主席可是一直不吃酱油的。”程汝明一听大娘这话,心里头一下子豁然开朗,本来皱着的眉头瞬间舒展,整个人都来了精神。

程汝明忍不住问大娘:“毛主席咋就不吃酱油呢?”大娘慢悠悠地回答:“哦,那是因为毛主席小时候,家里头是开酱油店的。”

有个夏天,毛主席偶然间掀开了酱油罐子,发现里头布满了好多小白点。他走近一瞧,原来是酱油里头长的蛆虫。打那以后,毛主席就再也不碰酱油了。程汝明跟大娘道了声谢,然后急急忙忙奔进厨房,琢磨着怎么做红烧肉不放酱油。

程汝明试了好多次做红烧肉,但每次做出来的味道都是又酸又涩,根本没法吃。他为了这事儿可真是操碎了心。每天忙完工作,他就一门心思扑在怎么做好红烧肉上,可不管怎样努力,就是找不到一个好方法。

直到有一天,毛主席的厨师李锡吾,在中午时分做了两盘菜,一盘是鱼香肉丝,另一盘是醋溜鱼片,结果毛主席特别爱吃。这事儿给了程汝明很大的启示。

程汝明想到,鱼香肉丝都能用糖和盐来替代酱油调色,那红烧肉也应该可以试试。他就试着用熬好的糖色加上盐来给肉上色,结果这样做出来的红烧肉味道鲜嫩,甜丝丝的还不油腻。隔天,程汝明又做了一次红烧肉,信心满满地端到餐桌上,跟毛主席说:“这次我可没用酱油哦。”

接着,毛主席夹起一小块工烧肉尝了起来,在嘴里细细品味,觉得味道好极了,越吃越上瘾,一连吃了好几块。不一会儿,一整盘工烧肉就被他吃得干干净净了。

程汝明回想起往事,说道:“只要端上那盘红烧肉,主席肯定吃得干干净净,一点不剩。”

【处理菜单,不许做肉菜】

程汝明当上毛主席的厨师后,他每天都要干一件事,那就是赶紧“搞定”菜单。刚开始听到这个规矩时,他挺纳闷的。不过,后来给毛主席做了好几次菜后,他才慢慢琢磨出了这里面的门道。

程汝明回想起往事,说:“给主席家做的菜肴多得数不清,再说在中南海工作,那儿的规矩严得很,工作人员是不能私下留菜单的。”

程汝明头一回下厨时,一不留神,把菜单直接搁在了餐桌上,压根儿没想起来要处理掉。巧的是,警卫员溜达过来,一眼就瞥见了桌上的那张纸,一瞧,这不是毛主席刚享用过的午餐清单嘛。因为这档子事,警卫员把程汝明找过去,毫不留情地数落了一番。

警卫员离开后,有个同事跟他讲:“要是咱们中央领导的吃饭习惯被敌人摸透了,那他们就能靠这些猜出领导的健康状况。到时候,他们专挑领导身体不好的时候来找咱们麻烦。”

后来,程汝明特别在意销毁菜单这事儿。每次定好要做的饭菜后,他都会另外抄一份带去厨房。等饭菜都做好了,他马上就把那份菜单给烧了。

后来,程汝明心里老琢磨着,为啥要把毛主席的菜单给销毁了,他一开始以为是怕敌人拿到菜单后,摸清楚毛主席的情况,对他不利。但等他慢慢了解后,才发现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止这么简单,那只是其中一部分罢了。

1960年的时候,毛主席说了句话:“往后别再弄肉菜了。”这可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出了个大难题,他们得想办法让毛主席吃得营养均衡。既然不能明着做肉菜,那就只能想个招儿,把肉菜“藏”起来。于是,工作人员就想了个法子来对付这事儿。到了该定菜单的那天,程汝明在单子上写了“山东大饼”这几个字。毛主席一看,觉得挺有意思,就点头同意了。

接着,程汝明动手做大饼了。他把白面和上水、切好的葱花、盐,还有五香粉混在一起,弄成一个圆饼状。然后,他在这个圆饼上涂了点植物油,放到一口大锅里。之后,他就不断地翻这个饼,直到饼的两面都变得金黄,最后把它拿出来。

程汝明做好大饼后,立马趁热给毛主席送了过去。毛主席急不可耐地拿起一个就吃,吃完一个还觉得不过瘾,连着喊了好几声:“再拿一个给我,再拿一个。”

大家觉得时候差不多了,就让程汝明悄悄去买了三斤肥嘟嘟的猪肉。他用这些肉熬了一大碗香喷喷的猪油。之后,在做山东大饼时,他悄悄地把猪油加了进去。等饼做好了,就给毛主席品尝。毛主席吃得非常开心,完全没察觉到里面的秘密。

后来,程汝明玩得更“野”了,做山东大饼时,他索性把猪肉剁碎成肉泥,每次都悄悄往饼里加一点,弄完后立马把菜单给处理了,生怕留下啥“把柄”。

程汝明老隔三差五地烙大饼,这事儿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有一天,毛主席手头的工作提前搞定,心里琢磨着去厨房瞧一瞧。可他一踏进厨房,脸色立马就沉了下来。

这时候,程汝明正往大饼里加肉末呢,刚好被毛主席撞见了,他立马就不高兴了,直接说:“别再做这种大饼了。”

“大饼那档子事儿总算是翻篇了”,程汝明琢磨着开始搞新点子了。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程汝明,老家在山东莱州,小时候家里挺穷的。有次碰巧听说,有个老乡在县城当厨师,后来还开了家大饭店,买了房。程汝明一听就心动了,跟爸妈说了声,就自己跑到天津去了。

程汝明初到天津时,四处求职饭店却无一肯收留,钱很快就见底了,没办法,他只能流落到街头。

直到有一天,程汝明流落街头时,瞧见前面有个人掉了个怀表。他捡起来,没想着自己留着,立马就追上去,把怀表还给了那个人。

这位大哥被程汝明的好心肠给感动了,瞧他穿得破破烂烂的,就领着他去了家餐馆,安排他做了个服务员。程汝明一听,高兴得不得了,立马就答应了。就这样,他顺顺利利地在一家西餐厅找到了服务员的工作。

那时候,他只要把手头的工作搞定,就会立马跑到后厨去搭把手。程汝明这人聪明伶俐,又特别懂事,后厨的师傅们对他都挺有好感。没过多久,他就被调到了后厨,干起了配菜的工作。

程汝明从不觉得这样就够了,每次忙完手头的事儿,他就往大厨那儿凑,眼睛瞪得圆圆的,专心地看大厨怎么做菜。大厨其实也挺瞧得上程汝明,见他这么上心又卖力,就顺水推舟,让他做了自己的小学徒。

师父和徒弟两人都特别上心,徒弟拼命地学,师父耐心地教。没过多久,程汝明就掌握了真功夫,手上的活儿也是越来越精湛了。

1954年的时候,毛主席的火车上要找一位会做西餐的厨师,程汝明因为做菜手艺特别好,就被挑中成了火车上的“私人厨师”。

程汝明刚上车那会儿,对毛主席的口味一无所知,所以大多时候都是李锡吾安排啥他就做啥。李锡吾是炒湘菜的好手,而程汝明呢,西餐做得一绝。他们俩,一个管湘菜,一个管西餐,配合得挺默契。

没过多久,他俩就渐渐熟络了。为了让毛主席吃得满意,他俩就开始互相学习,你帮我一把,我帮你一下。程汝明的西餐技术日渐长进,而且中餐也做得越来越出色。就这样,他慢慢变成了毛主席的专属大厨,跟着毛主席坐着火车全国各地巡视。

有次,程汝明和李锡吾跟着毛主席的火车去武汉,路过长沙时,他俩琢磨着毛主席可能会在长沙吃午饭,就急忙跑到长沙市区,买了条新鲜的武昌鱼回来。刚把鱼拎上火车,警卫员就来通知,说要赶紧出发去武汉。他俩连忙把武昌鱼搁冰块里冻着,以备不时之需。

到了武汉后,毛主席特别想吃鱼。程汝明原本打算去买条活蹦乱跳的新鲜鱼,但不知怎的,毛主席听说专列上已经备有从武汉带来的武昌鱼。于是,他就跟那两人说,干脆就吃这长沙风味的武昌鱼算了。

程汝明没别的辙,只好把那条冻着的武昌鱼拿出来,跟紫苏叶搁一块儿炖。他简单加了点盐、味精,还有酱料这些调料,做得挺清淡的。

刚做好的武昌鱼一上桌,那股香味儿立马就飘满了整个车厢。毛主席连忙叫人掀开盖子,直接拿筷子挑起一块就尝了起来。

毛主席吃完饭后特别高兴,拿起笔就写了一首《水调歌头·游泳》:“刚喝了长沙的水,又品尝了武昌的鱼。横渡了万里长江,放眼望去,楚天的景色真是开阔啊……”

【尾声】

程汝明是给毛主席做饭的大厨,到了1983年,他获得了“国家特一级厨师”的称号,这可是咱国家最早评上的烹饪领域最高的技术职称。

2002年的时候,程汝明被北京烹饪协会认定为“顶尖烹饪大师”,这个荣誉在北京餐饮界里可不多见,总共才16个人拿到了。

程汝明一辈子都在忙着给咱国家的餐饮行业添砖加瓦。毛主席走了以后,他跑去给国家办公厅宴会科的领导们当起了“大内厨师长”,把宴会服务安排得井井有条,还亲手带出了一拨又一拨的年轻厨师好苗子。到了2012年,程汝明老爷子在北京安详离世,那时候他已经89岁高龄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