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影视城是全球最大的影视基地,因拍摄大量手机竖屏观看的视频短剧,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作“竖店”。
短剧风口之下,作为具有“双区叠加”独特优势的江北新区,自带创新和开放基因,第一时间便紧紧抓住风口、乘势入局。
以去年9月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开园为起点,经过多方联动、整体规划,新区正全力打造南京短剧产业发展的集聚地,聚力孵化一个南京“竖店”。

近期,就在这个“竖店”中,一个新纪录诞生了。由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企业南京百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短剧《何苦相思煮余年》,一经上线就创下行业新纪录——24小时播放量突破5亿、48小时内票房超1000万元。

百川文化落地的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就位于新区七里桥北路6号。这里,一期载体已经全面落成,一流的入驻办公条件和完善的产业配套场景齐备,已经建成产业孵化器、场景拍摄基地、短剧公寓和视听发布中心等功能区。
据统计,园区已吸引3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涵盖IP孵化、虚拟拍摄、跨境发行等环节,初步形成短剧产业集群效应。

微短剧剧组在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开机
在各地争相布局短剧产业的关键期,仅仅“卷”硬件条件可能还远远不够。要想开好“竖店”,还要有更完善的配套和举措。在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有很多切面,都能看出这里的“竖店”气质。
· 以产业政策和金融“活水”奠定基础
新区出台《江北新区关于促进数字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联合多方力量组建了“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基金”、“南京长江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创新推出“数字视听保”,为园区内从事微短剧产业链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 以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
“希望能够尽快搭建更多智慧服务平台,帮助入驻企业高效开展工作,也为行业发展‘添把火’。”月初,园区里落地了江苏省广播电视局首个AIGC应用实验室。技术支持单位负责人介绍,不仅如此,园区还在同步筹备“数字视听智慧服务平台”,用AI赋能数字视听内容生产,并成立AIGC审核服务中台,提供视听作品AI审核通道。
· 以专业品牌吸纳行业人才
3月份,一场微短剧演员选角会在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举行,来自南京传媒学院的王艺雯同学凭借出色的表演,一次性收到了好几个导演邀约。而在此之前,作为科班出身的她,也鲜少接触这样专业的舞台。“以前都要去省外面试,这样就在‘家门口’还有很多行业大咖的机会太好了。”

扶持给力、服务尽力,不仅获得从业者认可,更是吸引了一大批行业头部企业落定,好消息不断。自开园以来,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一路飞奔,以半年为期优服务、固基础、塑品牌、建平台,一座“竖店”拔地而起、周边伙伴相聚而来,眼下,更多“百川”们将加码新区,更多精品短剧正在路上。
南京“竖店”,微短剧爆火,未来可期。

延伸阅读:
“竖屏经济学”兴起,在《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里,有一个对比更直接: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应用使用时长追平即时通信。此外,根据机构预估,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超500亿元,首次超过电影全年总票房。
不管是用户数量还是市场规模,微短剧都在2024年表现得如日中天,令人意外。可以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艺形态,微短剧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崛起并引发广泛关注。
今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启动“微短剧+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内容创新、场景拓展和商业模式革新,推动微短剧与文旅、电商、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以国家名义,谋划行业前景,分量可见一斑。
但还有一个事实需要重视,从2022年全面兴起至今,短剧走过野蛮生长的三年多,如今,短剧产业进入追求精品化的阶段。精品,意味着市场要进行洗牌。只有具备差异化优势的企业和拍摄基地,才能在这波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
前景明晰,期待新区开好“竖店”,造好高地。
来源:科投集团、宣传和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