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不了怎么办?打!除了打,就是抓紧打!2月26日,俄罗斯第18集团军以雷霆之势强渡第聂伯河,不仅顺利抵达赫尔松州对岸,还成功占领了安东诺夫大桥。安东诺夫大桥的占领不仅标志着俄军在赫尔松州方向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更预示着俄乌冲突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从历史角度看,第聂伯河一直是俄乌争夺的战略要地。早在冲突初期,俄军曾短暂控制过这一区域,但因为后勤保障不足和乌军反攻的强大压力,最后只能灰溜溜撤退,形成了长达两年多的僵持局面。不过这次,俄军显然有备而来。据报道,舟桥部队在过去几个月里加强了训练,同时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的部署也为行动提供了强大支持。这些迹象表明,俄军这次行动是基于战略考量的一次主动出击。
值得注意的是,俄军选择在此时发动进攻,背后有着多重原因。首先,乌军在赫尔松方向的防御力量明显薄弱。由于战线拉得太长、资源紧张,乌军不得不把更多兵力调往其他战场,导致第聂伯河防线成为一块“软肋”。尤其是负责该区域的第59装甲旅在突围过程中几乎全军覆没,简直是雪上加霜。俄军自身作战能力的提升也不容忽视。与此同时,俄军自身的作战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过去三年,他们不断扩充兵员、优化装备,还逐步改善了后勤体系,使其具备了更大的战场灵活性和攻击力。英国分析人士甚至指出,俄军今年计划大幅增加精确制导武器的产量,这无疑将进一步增强其火力优势。
然而,这场战役的意义远不止于军事层面。安东诺夫大桥不仅是连接赫尔松南北的陆路命脉,更是乌军整个第聂伯河防线的神经中枢。一旦失去这座桥,俄军装甲集群可在72小时内直抵敖德萨港口,彻底切断乌克兰70%的海运通道。对于乌克兰而言,安东诺夫大桥的失守意味着其西部交通网络面临新的威胁,而一旦敖德萨等重要港口被纳入俄军攻击范围,乌克兰的经济命脉或将受到致命打击。而另一边,西方国家的支持力度似乎也在减弱。美国暂停新军援计划,欧盟200亿美元援助方案受阻,前线征兵令更是遭遇国内民众激烈反抗,都让泽连斯基政府压力山大。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乌克兰如何应对这场挑战,将成为检验其生存能力的关键考验。
站在全球视角看,这场第聂伯河战役也反映了国际秩序中的复杂博弈。尽管美国明确表示不想再深度介入乌克兰问题,但俄罗斯显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相反,普京政府通过实际行动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莫斯科不会轻易放弃对周边势力范围的掌控。这种强硬态度既是对北约东扩政策的回应,也是对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的捍卫。简单来说,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随着第聂伯河战役再次打响,这场改变欧洲地缘格局的战争正进入最激烈的阶段,后续可能还会有更大规模的军事动作。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的话还在耳边回荡:“我们会按既定路线前进,直到看到乌克兰彻底失去海岸线。”此刻的乌克兰,正面临自冲突爆发以来最黑暗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