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模式也较为宽松,课程安排相对灵活,对于学员的出勤和学习成果考核没有如今这般严格。在这样的环境下,课堂上老板们云集,大家更多是将其视为一个社交平台,拓展人脉资源。学习氛围被社交氛围掩盖,知识的汲取反倒成了次要之事。
这种招生与学习模式,让 EMBA 逐渐偏离了学术教育的轨道,给外界留下了“老板俱乐部”的深刻印象,仿佛只要有足够的财力和人脉,就能轻松加入其中。
彼时的学位获取问题当时 EMBA 毕业仅发放硕士学位证书,这一情况也加剧了外界“花钱买学历”的印象。由于入学门槛低、学习过程缺乏严格监督,再加上单一的学位证书,让人觉得这个学历来得太过容易。没有毕业证书的加持,难以全面证明学员经历了系统、严格的学术培养。人们自然会质疑,这不过是花些钱就能拿到的一纸文凭,无法体现出与正规学术教育同等的价值。这种片面的认知,让 EMBA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深陷“花钱买学历”的舆论漩涡,饱受争议。
纳入统考的具体情况2017 年是 EMBA 发展的转折点,这一年它被正式纳入全国统考范畴。改革后,招生制度焕然一新,旨在选拔真正有实力和学习需求的学员。
其中,清华、北大采用单独考试的形式。这两所顶尖学府凭借自身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独特的教学理念,自行组织考试,从众多报考者中挑选出与学校培养方向高度契合的学员。这种方式既能保证生源质量,又能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优势。
而其他学校则统一参加全国统考。这一举措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和规范性,所有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竞争入学资格。全国统考涵盖多个科目,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管理知识、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通过严格的考试筛选,为 EMBA 注入了新鲜血液,提升了整体的学术氛围和教育质量。
双证带来的改变如今 EMBA 毕业可获得学历证书与硕士学位证书这双证,与过去仅发学位证相比,意义重大。过去单证书难以全面证明学习经历与能力,而双证则有力地说明了学员历经严格系统的学习过程。学历证书是对学习经历的官方认可,学位证书则代表学术水平的达成。双证加持,让 EMBA 学历的含金量大幅提升,不再被质疑是“花钱买来的”。这不仅是对学员学习成果的肯定,也让 EMBA 教育回归正轨,成为真正能提升能力、助力职业发展的优质教育项目。
严格筛选保障质量统考如同一个精准的滤网,有效筛选出真正有能力和需求的学员。在严格的考试面前,仅凭财力或人脉已无法轻松入学。
有能力者凭借扎实知识、出色思维能力脱颖而出;有深造需求者,因备考的认真态度展现强烈学习渴望。
这些学员汇聚一堂,改变了 EMBA 的生态。课堂讨论更具深度,学习氛围浓厚,大家相互切磋、共同进步。如此一来,EMBA 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成为知识交流、能力提升的优质平台,为学员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