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林、退塘、退宅还耕继续?土地“大换血”进入倒计时,早准备!

妖火说历史 2023-03-14 16:11:18

随着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很多农民开始主动“脱农”,并且这种情况在农村年轻人中尤为明显。于是乎,不少耕地上,盖起了楼、长起了草、种起了树。

从去年开始,广西、江苏等地,便开始退果林、退鱼塘还耕,河南新乡更是率先开启了退宅还耕。而近期,山东某地继续退林还耕,同时,河南某县要求两周内,将该县近一半池塘回填复耕。

其实,从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已经明显感受到,国家对于耕地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而在对耕地“非粮化”治理的背景下,接下来农村耕地的整治和变动,都将如期而至,而这都与大多数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

退林、退塘、退宅还耕为何要继续推行?

自从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紧接着表示,确保完成新建4500万亩和改造提升3500万亩年度任务。而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过程中,普通耕地和基本农田,大多都将成为高标准农田的补充用地。也正因如此,退林、退塘、退宅还耕被实施,而接下来,为了完成既定目标,以上措施还会继续推进。

与此同时,随着耕地“非农化”相关措施的出台,国家对于耕地用途,已经严加管控,并明确禁止私自占用耕地种树、挖塘、建坟等行为。而为了清除历史遗留问题,退塘、退林、退宅还耕还将继续。不过,退宅还耕主要针对私自占用耕地建房行为,农民在原有宅基地上所建房屋,即便老旧,照样属于农民合法资产,私自将其清退还耕,并无政策依据。

总的来说,为了完成高标准农田既定目标,一般耕地或基本耕地,将被用来补充永久基本农田,同时,对耕地“非农化”历史遗留问题,国家也将继续处理。因此,退林、退塘、退宅还耕措施,2023年还会继续推行。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措施在赔偿标准上,一般为一亩几百至几千元不等,但如果被判定“私自改变耕地用途”,那么可能就没有任何赔付。

基于以上情况,土地“大换血”进入倒计时,早准备。

在《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中,国家明确表示,高标准农田只能种粮食,而永久基本农田、一般耕地重点和优先种粮食。从这一措施可以看出,国家已经明确了耕地利用优先序。而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具体实施办法来看,绝大多数耕地,都将被有序转变成高标准农田,这也意味着,未来大多数耕地只能用来种粮食。

除此以外,关于退林、退塘、退宅还耕以后,农村耕地的未来去向,《“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明确表示,将逐步实现农产品处理的设备自动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水平。从这一措施可以看出,未来有能力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农业企业或合作社,将成为种地主流,而农民将成为种地副手,土地“大换血”正式进入倒计时。

面对耕地调整措施的到来,农民应该注意什么?

一个是考虑到“饱肚子”问题,建议农民将家中的土地全部利用起来,做到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另一个是国家对耕地的实际利用,已经进一步加强管理,建议农民在开展“非粮作业”之前先申请,以免给自己带来损失。

2 阅读:66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