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汽车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上汽集团,这家在国内汽车市场骄傲站稳脚跟近70年的企业,如今却发现自己被比亚迪不断赶超,失去了连续18年销量第一的荣光。究其原因,是面对技术日新月异的新能源时代,上汽似乎已无法再以往日的老道与厚重支撑起其霸主地位。上汽在过去一年总交付463.9万辆新车,却因批发量比上一年下滑20.07%而痛感压力,这一边缘化的境遇犹如一股冷风,让人不禁对这家传统老字号的未来心存疑虑。究竟,在这个内卷严重的市场环境中,上汽该如何转型以寻回昔日的辉煌?
不少业内人士开始对上汽的未来各抒己见,甚至有人戏谑地提到“上汽老矣,焉能饭否”的老话,暗指这家巨头惯性思维难以驱动创新,能否摆脱老路而重获青睐成疑。面临重重挑战,上汽集团在前不久的发布会上却力图呈现出别样的气度,甚至不无骄傲地展示了他们的“破壳论”,向市场宣称:上汽将再次崛起。
在这个颇具争议的宣言背后,是什么力量让上汽焕发出转型的信心?上汽集团总裁贾建旭的表达相当直接,他用“鸡蛋破壳新生”来比喻企业的转型变革,这不仅是对外界质疑的回应,更是一次自我意识的觉醒。贾建旭所指出的转型逻辑强调不应全盘否定技术堆砌的造车之路,但却极为明确地传达出,企业应该认清平权的真正意义。与其单纯追求技术的占有,倒不如让“用户”真正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发布会上,“用户”这个词在上汽的讲话中出现频率之高令人咋舌,董事长王晓秋更是将其提到24次。他们无疑意识到,在技术不断迭代的今天,关注用户需求的优先级已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一个曾经引领汽车发展的巨头,上汽如今岂能忽视消费者的真实体验?在这个以“懂车更懂你”为主题的发布会上,上汽似乎在力图捍卫自己的价值观和企业信念。上汽的“用户平权”布局已经开始展露头角。
他们的种种改革措施集中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上。这是一个多么颠覆性的信念!它打破了传统以技术、性能为导向的完整框架,强调用户参与的过程。上汽深知,只有真正读懂用户的需求,才能在如今碎片化的市场拼搏中重塑信任。比如,在未来的产品开发流程中,上汽不仅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更在产品定义阶段介入,明确产品的独特市场定位。这一切在销量数据上显现出成效。今年第一季度,上汽整车批售94.5万辆,同比增长了13.3%。至于3月同比也增长更是让他们重新登上国内销量第一的宝座。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在用户思维对技术要求的推动下发生的。正如贾建旭所提到的,用户思维是“破开新生蛋壳”的刀具,而技术平权则是“施力的锤子”。唯有两者结合,才能有效助力上汽找到崭新的出路。技术为何也是用户所需的?这是因为在未来的电动化与智能化进程中,用户不再关注单纯的硬件性能,更看重的是一个全系统的性能表现。
为了满足市场对电动化的需求,上汽集团将会在两三年内持续加快技术落地。其中包括他们即将推向市场的DMH混动系统,以实测续航达2200公里及百公里油耗仅为2.49升的性能,确保消费者在气候变化与能源短缺的大背景下,依旧能享受更远的旅程。在此基础上,全固态电池也将在2027年第一个亮相,这将进一步缓解消费者对续航的焦虑。
在智能化方面,上汽同样展现出不容小觑的野心。未来的智驾将朝着简单、高效且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依托逐渐实现的L2++智驾系统全系覆盖,目标是五年内实现L4级的规模化运营。这样的努力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技术先进,背后更是希望通过智驾的普及为用户创造便捷服务,这种以人性化为核心的思维方式让上汽有希望在智能化竞争中迎头赶上。
这一切的基础依然是如何提升用户体验。上汽推出的银河全栈座舱3.0计划将全面对接鸿蒙、安卓和IOS,几乎无缝对接用户的生活,让用户在出行时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变得更加智能化。依托AI大模型的技术升级,它将具备自学习和自演进的能力,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与建议。这些切实的应用场景,正是一种要让车机从情感服务走向情感洞察的自我实现,力图打造出“最懂你”的智能汽车。
汽车的未来并不是一帆风顺。安全性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中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这一局面,上汽已经专门构建了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再到主被动融合的全方位安全体系。消费者在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有更高的安全保障。通过设置全球最严格的安全标准,上汽努力为乘员提供不怕碰撞的底气。通过中央协调运动控制系统,甚至在意想不到的状况下也让车辆能够自主应对危险,以确保安全行驶。
,如何快速抢占市场,强化竞争力显得弥足珍贵。而不断壮大的“朋友圈”正是升华上汽新生的外在动力。上汽之夜的活动不仅邀请了通用、大众等老朋友,还吸引了华为、字节跳动、博世等科技先锋,甚至引入了布加迪威龙超级跑车的设计师,显示出上汽已有意识到传统与科技结合的重要性。这种跨界合作已经搭建起了一个强大的生态圈,不仅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还可为上汽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虽然上汽在研发技术上的投入不够少、也加强了与众多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但往往还难以跟上快速转型的节奏。如何保证高效的合作模式,避免企业之间的内卷竞争,已经成为他们思考的重点。上汽通过三套“拳法”的组合,聚焦于内部结构调整与外部伙伴的深化关系,力图使资源进一步集中,实现效能最大化。
第一套即为“内家拳”,集中精力进行内部调结构,通过整合自主品牌核心业务实现资源的集中化。第二套“外家拳”则是扩大朋友圈、加强与合作伙伴的联系,以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实现优势互补,增强整体市场反应能力。上汽依托其市场优势,实施“组合拳”,在引领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引进来,走出去”。
当我们看到这些巨大变化,内心是否会感到些许欣慰?也许在某种意义上,上汽的转型不仅是为其自身的生存而战,更传达出整个汽车行业都在与时俱进的声音。尤其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浪潮中,上汽通过“破壳新生”的勇气,试图打破固有的传统车企壁垒。值得一提的是,未来销量的增长和市场的重新洗牌,或许是这场竞争的最终赢家。
有数据为证,在用户需求不足以驱动的时代,任何品牌想要存活,皆需有所作为。从上汽逐步崛起的数据中可见,销量在逐月增加的同时,兆示着他们在创新和市场适应能力上已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未来是否能保持这样的势头,仍然值得我们期待。
要记住,行走在前的不是技术而是用户,这是通往成功的关键。在光怪陆离的市场竞争中,唯有真正做到“懂车更懂你”,才能成就未来。同时,虽然目前的创新之路尚处于黄昏,让人感受到迷雾弥漫,但我们相信,上汽集团一定能够在涅槃重生之际,打开心灵的另一扇窗。正如贾建旭所说,上汽不仅会活着,还会活得更精彩!未来的道途,未竟且长,期待他们再一次优雅转身,披荆斩棘走向属于他们的下一个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