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动关税战,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草根爱练剑 2025-04-24 02:16:41

原创 卓君务 浅言慢行 湖南

美国发动的关税战,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一下子就打乱了许多事情的节奏,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农业。

美打关税,我们应战。当关税加到极限,也就是相互间不做生意了、贸易不往来了的结局。我与你不做生意了,我就找别人,或我就自我消化(扩大内需)。办法总是有的,机遇总会存在。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走不通的路。

关税战,在逼着中国的出口企业寻找新的出路,从而会让中国市场多元化。这条路你非要堵死,我们就开一条新路。不被困住,就要破困开路。

新能源汽车跑到东南亚去,国产大飞机C919百架订单到文莱,跨境电商Shein靠着算法在拉美市场大杀四方。搞市场多元化,风险就小了。把鸡蛋分开装在不同篮子里,若被打破了一筐,损失也就不会太大。

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农业领域也受到了显著冲击,中国农民也面临巨大挑战。然而,在冲击波的影响下,也会充满许多机遇。

中美贸易战,会为中国农民带来市场重构、政策红利和技术升级等方面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就是机遇。

我们每年从美国进口许多农产品,其实这对我们的农业与农民,应该是深受其害的。减少外来依赖,发展、壮大我们自己的农业,给中国农民带来的应该是更多机会。当我们的农业发展了,且拥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之时,就能探寻国外的新市场,从而走出去,这就是把坏事变成好事。

当美国在半导体、AI这些领域等高科技领域对我们搞定向打击时,我们一发狠,这种打击就变成了技术攻坚的催化剂。我们的粮食、饲料不足,别人不让我们依赖,那不就是逼着我们把自己的农业搞好吗?要让坏事变好事,就是要发狠,并自强不息。

我们的农业技术不发达,现在要逼着我们发达,只是要有铁打的决心。若让技术创新用到农业上,农业生产效率就会高起来,质量就会好起来。中国农民,能让科技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农民就会好起来。当农民种地用上高科技,农民伯伯坐在家里动动手指,庄稼就能长得又好又多,我们的农业也就走上了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面对外来压力,就应作出改变。中国本是农业大国,因科技能力不足,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现代农业离我们还很远。现在,到了清醒的时候,没有农业现代化,中国农业就会被困在原地,任人拿捏。

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农业就要发达起来才行。这关税战,其实就是一个机会。

面对关税战,国家出台了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政策,把饲料里豆粕添加比例从22%降到了18%,这是为了减少对进口原料的依赖。这政策的调整,就该促使以前种豆粕类相关作物的农民,去换个方向,否则收益也会受影响。

中美贸易战,倒逼中国农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去种高产值经济作物,去进行深加工增值,去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从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中国农业才有出路。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买家,面对美国打压,也会通过与巴西、俄罗斯这些农产品大国合作,去增强在国际定价中的影响力,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话语权。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种方法依然具有现实作用。因为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可以为我们的农业转型提供缓冲机会。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对稳定我们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链升级与国产替代,市场多元化与新市场开发,利用近岸贸易与跨境电商开拓等办法,就会解决农民的很多问题。

一步步走好,一个个问题认真解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办法就会比问题多。

这关税战对中国农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市场多元化和技术创新就像两座金矿,等着农民去挖掘;可出口承压和农业结构调整又像两座大山,我们得想办法翻过去。我们的农民和相关企业,就得像聪明的水手,在这变幻莫测的大海里,去灵活应对,从而抓住机遇,把挑战变成前进的动力。

中美贸易战短期内可能会加剧农业生产成本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市场重构和技术升级将为中国农业带来结构性机遇。中国农民应主动把握转型方向,通过掌握智能农机操作、数据分析等技能实现技术赋能,提升生产效率;利用跨境电商、近岸仓等渠道开拓新兴市场;充分利用补贴和培训资源,优化种植结构,发展深加工产业。

在关税战中,我们的农业、我们的农民,怎样更好地抓住这次贸易战中机遇,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挑战,以实现中国农业高质量的快速发展,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