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隆安县与崇左市大新县交界的刘家圩,史上是万承县辖地

微笑的向阳而生 2024-12-31 13:46:47

上学的时候有同学说屏山乡刘家洞很好玩,当时就想着有机会去刘家洞看看,可惜的是没有机会去。学生时代是无忧无虑,没有经济负担而且是个贪玩的年纪,那时候都没有机会去,想来之后更没有机会去,好在此次有机会来刘家村,可惜还是没机会钻刘家洞,不过来到刘家圩转一圈也不错。

屏山乡的刘家村,没想到的是有街圩,有街圩的地方叫村,想来一定有故事。查找资料才得知刘家村在1962年的时候跟团结村合并设刘家乡,1969年刘家乡撤销并入屏山乡成为屏山乡管辖下的屏山公社的一个大队。刘家村曾经设乡,拥有街圩和菜市场那就理所当然了。

刘家村得名于此地有刘姓人家开店而得名,它形成于北宋年间的刘家店,不过起初得名的不是刘姓人家开店,而是有一位刘姓将领在此战死安葬在这里,刘姓将领的家属便在此地安家落业,主要目的是守坟。这位刘姓将军则是随狄青将军平乱侬智高而来,从邕州出发进军万阳,没想到这此地被土著埋伏,刘姓将领与土著激战中战死,此地便是刘家的落身之处。

刘姓将领的家属在此地安家,说白了就是因战功而得到朝廷的封地。刘姓将领战死就封到这么一小地方,这也得以看出刘姓将领当时在军中的地位不算太高,要是职位高的话刘姓将领的封地在万阳州而不是刘家这个小地方。刘姓将领的职位高的话想来就没有万承州的许氏土司,万承州应该是刘氏土司。

北宋起万阳州更名为万承州,刘家村则是万承州的领地,民国16年(1928)万承州改为万承县,刘家村则是屏维乡下辖的行政村。1951年4月,万承县与养利县合并设养利万承联合县,刘家仍属屏维乡,同年9月养利万承联合县与雷平县合并设大新县,刘家村则属大新县。

1958年初屏维乡改为屏山乡,同年改为公社,1959年屏山公社整体划归隆安县,刘家村则是隆安县屏山公社的一个大队。屏山乡划归隆安县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屏山乡太穷,有的说距离大新县太远不好管理。感觉屏山乡划归隆安县就对了,毕竟隆安县的设置就是桂西北地区土司管理与流官管理的缓冲区,县境本来就小,屏山乡划归隆安县,正好为地方狭小的隆安县扩大地盘,增加人口。

刘家村的便民服务中心,要说现在的村级管理制度转换就是快,解放之初叫村公所,集体经济时期叫大队办公处,有段时间还叫村民革命委员会,后来又叫村委会简称村委。以前的村级办公场所听起来就很威严,感觉就是权威的象征,便民服务中心听起来没有那么的严肃,听起来更加的亲民。刘家村便民服务中心,要知道努力点的话想来这里应该是刘家乡人民政府而不是便民服务中心了。

刘家有街圩因而叫刘家圩,刘家圩不仅有街道而且还有菜市场,公共设施这么齐全,敢问一下刘家圩赶集吗?本人喜欢凑热闹,更喜欢赶集,如果刘家圩有赶集的话哪天赶集知情知敬请告知,有机会来这里凑一下热闹。不过话又说回来,屏山乡赶集都没什么人,刘家圩赶集的话应该比屏山还要冷清。

刘家村原本有小学,可能连中学都有,只不过适龄学子的锐减中学不得不取消,中学生则到屏山乡去读书。初中就在隆安中学念书,同班的同学屏山、布泉、都结占的比率挺高的,不知政策向他们倾斜,还是屏山、布泉、都结的学生成绩比较好得以大部分学生在隆安中学就读。小学原本是破旧不堪的大瓦房,后来又援建对口,刘家小学则变成深圳航空刘家希望小学。我们村今年9月份小学停办,不知刘家小学现在是否还办学。

德天瀑布,通灵大峡谷,旧州古镇都去过,而且都路过刘家,感觉对刘家不陌生,不过很喜欢跑山路,总想着走刘家然后过文化村到布泉,然后从布泉走天等县的驮堪,走进结后走都结在返回隆安,不知这条路是否好走,有机会想体验一下这条路。念念不忘的刘家洞,知道有这个洞,但是具体位置不知情,如有知情者敬请告知,谢谢。本文是游记不是史记,就当茶后文看,如有偏差敬请谅解。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