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7月19日,南京城(天京)的空气中弥漫着焦土与血腥。
湘军攻破城门后,曾国藩的士兵如潮水般涌入,昔日金碧辉煌的天王府顷刻间沦为修罗场,南京城破的火光映红了长江,洪秀全的“人间天国”在湘军的炮火中化为齑粉,两万太平军将士战死,幼天王洪天贵福被凌迟处死,后宫佳丽沦为清军战利品。
太平天国的灭亡,绝非偶然。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沉迷女色,十一年未出天王府,将朝政交给东王杨秀清,这也引起了太平天国内部的一场大内讧,如同很多历史学家笑谈的一般:
“天京事变就像一场职场宫斗剧,领导班子集体发疯,把公司搞破产了。”
在洪秀全服毒自尽后,清军并没有放过他的后宫们。
史载,天王府内“火光照天,哀嚎遍野”,这场持续 14 年的农民运动,最终以血流成河的悲剧收场。
洪秀全的妃嫔们或自焚、或投井,用极端方式捍卫最后的尊严。
而一位不过20岁的“王妃娘娘”却在混乱中悄然消失,开启了她传奇的逃亡之路。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在起事之时,曾以“均贫富、等贵贱”为口号席卷半个中国,却在极盛时迅速崩塌。究其原因,堪称一部“职场内斗与霸道总裁翻车实录”。
就像最坚固的城堡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盛极一时的太平天国,最大的危机也来自于他的内部。
首先就是洪秀全这个“天父之子”,行为着实让人觉得有些抽象。

在定都南京后,洪秀全沉迷“选妃大业”,妃嫔多达88人,再加上各宫殿伺候的宫女们,说一句三千佳丽一点不为过,这太平天国的后宫开支比满清皇室也是不逞多让。
但是对于底层军士们,他却规定士兵夫妻不得同居,自己却坐拥三千佳丽,甚至富裕地将战利品美女按“军功”分配,这种“双标管理”让底层士兵离心离德。
我们和老婆亲热亲热,都还要你天王来管,你自己却能随便“播种”,这是什么混蛋道理。
这也能看出来洪秀全着实没有一个开国之君的胸怀与格局,只怕连乡间土财主都比不上,只不过是一个站在了历史幸运点上的幸运儿。
其实只有洪秀全胡作,太平天国也不会亡的这么快,甚至在1856年6月,太平军还攻破了满清的江南大营,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
谁也没想到的是,这场胜利却成了太平天国高层分崩离析的催化剂。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胜利后的重大问题:分功。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洪秀全现在基本上连皇宫都不出,化身“人形泰迪”忙于“播种”大事,太平天国的日常事务都是东王杨秀清在打理。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都在前面沙场上打仗,洪秀全在后方床上“打仗”,最后打赢了却是洪秀全功劳最大。
杨秀清能同意?
他傻吗?
事实证明杨秀清非但不傻,而且非常聪明,他很快就发现了洪秀全太平天国统治体系中的一个“bug”,并开始以此为自己争取权力。

1856年8月,班师回朝不久的杨秀清突然“嘎”的一声就抽过去了,不过片刻再睁开眼时,整个人气势却是一变:“我的好大儿洪秀全何在?为父前来有话对你说。”
嗯?
完了,这次“天父上帝”上的是杨秀清的身。
闻讯而来的洪秀全脸都绿了,他知道这是杨秀清在向自己夺权,毕竟有没有天父他最清楚了,但他却根本不敢说出来,那样太平天国的统治根基就塌了,他也不能说杨秀清这次“上身”是假的,因为这是个根本无法证伪的问题,全看“演员”心理素质怎么样。
就这样,如同吃了个死苍蝇一般的洪秀全脸色铁青地对杨秀清行了跪拜大礼,并且许诺也加封他为“万岁”(以前都是称呼九千岁),在杨秀清生日那天正式册封。
但当天晚上,洪秀全就让人送出去了密信,看着黑沉的夜空,洪秀全狠狠地一咬牙:“我还给你补一千岁?我让你这一岁都过不完!”

很快,韦昌辉、秦日纲和石达开就接到了洪秀全的密信,要他们带兵回天京平乱。
韦昌辉是洪秀全的铁杆,见状立刻点兵就往南京跑,秦日纲也带兵前来,只有石达开觉得“大家都哥们呢,有啥话不能好好说”,准备回来劝和。
但他还是来晚一步,1856年9月,天京事变的“武斗”部分爆发,韦昌辉带兵血洗了杨秀清的东王府,两万多人被屠戮一空。
事后一众大臣纷纷向洪秀全要个说法,但洪秀全根本是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毕竟这事说到底那“天父下凡”就要露馅了,于是他竟然直接把韦昌辉给杀了,权当给众人一个交代。

石达开见好好的太平天国变成这样,从洪、杨二人的“魔法对轰”成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当即也负气出走,最终被清军围困消灭。
至此,太平天国的“初创团队”基本算是死伤殆尽,清军绞尽脑汁、费尽力气都做不到的事情,完全不如洪秀全的灵机一动。
而眼看手下无人可用的洪秀全也是慌了神。
完了,杀猛了,“业务骨干”都给我弄死了,谁去打仗啊。
于是洪秀全火速提拔了太平军中的一批还算看得过去的后起之秀,其中就有一位陈玉成。

陈玉成是跟着叔叔加入太平军的,当时他只有14岁,还只能在“儿童团”,但他却凭借出色的身手在战场上屡立战功,等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时,他已经是最年轻的将领了。
在太平军进攻武昌的战役中,他更是带着二百人便偷袭了武昌北门,成为了第一个打进武昌城的太平军将领。
在1856 年镇江解围战中,他亲驾小船冒死突破清军封锁,一人一枪连挑清军营寨十六座,从金山杀到了瓜州,一手出神入化的枪法令清军闻之丧胆,战后清军称他的枪法为 “三十检点回马枪”。
三河大捷更是经典,他趁着大雾率军突袭,等清军看清来人样子时,一把钢枪已经洞穿了自己的胸膛。
这一战陈玉成全歼湘军精锐 6000 人,李续宾自杀,曾国藩痛失爱将。

凭借着出类拔萃的能力和令人咋舌的军功,陈玉成被洪秀全封为了英王,他的妻子蒋桂娘也就成了英王妃,另一个妻子王氏则是侧妃。
蒋桂娘和这位战神的感情生活同样跌宕。
陈玉成16岁时,他娶了湖北麻城姑娘蒋桂娘,婚后第二年,儿子陈天宝出生。
史载蒋桂娘“勇毅有谋”,曾女扮男装随夫征,并且这陈玉成和蒋桂娘长相都十分出众,男子高大帅气、武艺高强却有儒将面容,女子面若桃花、杏眼之上生着两道剑眉,可谓是一对玉人。
但这样的一对玉人,最终也是天人相隔。

1860年安庆失守后,洪秀全竟然问责陈玉成,将他和“干王”洪仁轩一起“革其职权”,究其原因还是怕陈玉成、洪仁轩这些“青年派”威胁他的权力。
只能说有这么个快死了还纠结自己权力的领导,太平天国亡的一点不冤枉。
无奈之下陈玉成只能退守庐州,但1862年清军攻势威猛,泸州也即将失守,此时太平军的“奏王”苗沛霖约他前往寿州一起攻打开封,在陈玉成进了寿州之后,他却被苗沛霖抓了起来。
原来苗沛霖早就投降了清军,要用陈玉成当这个投名状。
在清军大营,陈玉成这个曾经的清军噩梦被关在笼子里,像个稀罕物一般被清军将领参观。
清军中的胜保也趁机来耀武扬威,让陈玉成给他跪下回话。

但陈玉成却白了一眼胜保:“我在太平天国是开国功臣,你在清朝却是一个废物,以前我打湖北的时候你见我就跑,白石山上你二十五营人马被我一锅端的时候你还是见我就跑,现在让我跪你?你算个神马东西。”
尔胜小孩,在妖朝第一误国庸臣。本总裁在天朝是开国元勋…我怎配跪尔?好不自量的物件!——《被掳纪略》清赵雨村(署刀口余生)著
一顿输出把胜保骂的当即就破了防,低着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一旁的清军将领也都捂嘴偷笑,因为陈玉成骂的一点都没错,这个胜保是“干啥啥不行,跑路第一名”,甚至有人给他起外号叫“败保”。
大臣多隆阿听了此事也是讥笑不止:“胜保挨骂了?这不活该嘛。”
平白受霉,亦是自取。——同上
虽然嘴上痛快了,但陈玉成的结局那就可想而知了,在拒绝了清军的招降之后,陈玉成被处以极刑,临刑前他深情地让人带话给妻子:“桂娘,带好天宝,活下去。”
此时,蒋桂娘已再次身怀六甲。

若论太平天国后期最耀眼的将星,那真的非英王陈玉成莫属。
从他14岁参军,20岁封王,“三十检点回马枪”战术名震天下。
然而,这位天才将领却被叛徒诱捕, 当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蒋桂娘则是带着儿子返回了太平天国的大本营天京。

两年后天京陷落,蒋桂娘抱着襁褓中的女儿,带着儿子陈天宝混入难民队伍。
她原本想逃回陈玉成老家广西藤县,但清军沿途设卡盘查,护卫的太平军士兵也陆续离散。
在南京郊外,她遇到一位好心的农妇,将她藏在地窖中三天三夜。
“夫人,您这小脚走不了远路,不如去湖南投奔亲戚吧。”农妇的建议救了她一命。
蒋桂娘化名“王陈氏”,带着两个孩子一路乞讨。
在长江边,她险被清军水师抓获,多亏一位船工暗中相助,又把她们孤儿寡母藏在船舱底三天三夜。
到达湖南资兴后,她用最后的积蓄买下两间土房,以给人做针线活为生。
为掩人耳目,她将儿子改姓王。

有一次,清军突然进村搜查,蒋桂娘急中生智,将孩子藏在柴堆里,自己披头散发装疯,清军士兵见她口吐白沫,骂了句“晦气”便离开了。
事后,年幼的陈天宝问她:“娘,你为什么要装疯啊?”
蒋桂娘含泪答道:“因为真话会要了我们的命。”
在兴宁的日子里,蒋桂娘白天种地,晚上刺绣,将两个孩子拉扯大,为避免暴露身份,她从不与邻居谈论往事。
直到儿子 31 岁那年,她才同意儿子娶亲。
“我们家三代单传,不能断在你手里。” 她对陈天宝说。
婚后第二年,孙子陈慎初出生,蒋桂娘含饴弄孙,日子逐渐平静。
但命运再次捉弄她,陈天宝 36 岁那年染上瘟疫去世,留下孤儿寡母,蒋桂娘擦干眼泪,重新挑起家庭重担。
她白天在地主家帮佣,晚上教孙子识字。

“慎初,你爷爷是大英雄,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她偷偷将陈玉成的画像藏在枕头下,每晚抚摸着画像入睡。
1926 年,82岁的蒋桂娘临终前,看着孙子陈慎初和陈慎初的儿子,一家人都围在她的身边,想到此时满清已经灭亡,她终于向家人道出真相:“我是英王陈玉成的妻子,你们的爷爷是天国的英雄。”
子孙们震惊之余,翻出她珍藏的太平天国钱币和绣有龙凤的肚兜。这些物件历经 60 年风雨,依然鲜艳如新。

如今,在湖南资兴的陈氏宗祠里,蒋桂娘的画像与陈玉成并列悬挂,每年清明,子孙们都会献上鲜花,讲述这位传奇王妃的故事。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坚韧与希望永远是照亮前路的明灯。
参考文献:天国英烈陈玉成及其后嗣——杨晓玺·中州统战.1996 (03)
太平天国英王嫡孙历难记——黎开模·文史春秋.2000 (02)
太平天国英王之后资兴流落记——谢新吾 ,谢金灵·湖南档案 . 2001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