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继光 超声达摩院 2024年11月29日 19:39 浙江 7人
作者 | 李继光 单位 |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
概 述
胸腔是存在于胸膜脏层与壁层之间的一个密闭性腔隙,呈负压状态,正常时,胸腔内有大约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中这些液体可以起到润滑作用,而这仅有的少量液体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当一些局部病变或者全身性病变破坏这种平衡状态时,就可产生胸腔积液,也就是胸水(图1),胸腔积液较多时可压迫肺组织,引起胸闷、气短、咳嗽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此种情况下就需要对胸腔积液进行抽吸引流,已达到缓解病人症状的目的。

胸腔积液示意图

胸腔积液图(大量)
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游离性或包裹性胸腔积液均可,液体量较少者可直接抽液,液体量较多者,或者有注药治疗者可放置胸腔引流管。
禁忌症
a.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出血风险大的患者。
b. 极少量游离或包裹性积液者。
C. 包装性积液位置极深,不能避开大血管或支气管者。
d. 液体量适中,但体位受限难以配合者。
操作原则及穿刺前准备
操作原则
a. 经超声检查结合病史,明确诊断为胸腔积液。
b. 符合适应证条件。
c. 穿刺点的选择非常关键,由于肋间神经和血管走形子肋骨下缘,因此穿刺时尽量贴近肋骨上缘进。
穿刺前准备
器具准备
① 选用凸阵探头及与其相匹配的穿刺架。
② 对于需穿刺抽液者,需要一次性胸腔穿刺抽液包:对于积液量大,需置管引流者,需要6-8F。
一次性中心静脉血管穿刺包或猪尾巴套管引流管,积液位置较深或胸壁较厚者可同时加用18G-PTC针行穿刺。

③ 碘伏,棉签,5%利多卡因,无菌手套,5ml及50ml空针,敷贴。
患者条件
① 术前查看患者血常规、凝血时间、术前感染及心电图结果,各项化验结果须在2周以内。
② 血小板不得低于100×10^9/L,PT不应超过正常参考值3s。
③ 暂停抗凝药。
④ 对于疼痛耐受性差或难以配合手术的患者,术前可适当给予镇静、镇痛治疗。
患者准备
①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情,常规超声检查,了解胸腔积液大致情况,如位置、深度,是否包裹,有无分隔及分隔多少,胸膜有无增厚等等,判断是否能够穿刺,以及选择穿刺方法、是穿刺抽液,还是穿刺置管引流。
② 术前谈话,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穿刺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签署术前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中应重点说明以下几点:
a. 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
b. 介绍穿刺过程;
c. 告知穿刺风险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操作方法
摆放体位
胸腔积液穿刺一般选取坐位,背对术者,各种原因不能取坐位者可半卧、平卧或侧卧;胸腔包裹性积液也可选取侧卧位;前胸包裹性积液,可选取仰卧位。
选择穿刺点
游离性胸腔积液,一般选择肩胛下线、腋后线、腋中线或腋前线液区深度最大处肋间隙,包裹性积液根据积液所在位置选择穿点,同样选择液区的最深处,选定穿刺点后,在体表标记。
消毒
对标记好的穿刺点进行消毒、铺巾、局麻。
穿刺
① 穿刺抽液:积液量少的需抽液者,在超声引导下用胸穿针或18G-PTC针经皮穿刺至胸腔积液区内,穿刺成功后,在穿刺针末端接抽吸软管,用注射器直接抽吸积液,积液抽吸完毕后,穿刺点局部贴敷贴,局部按压 15分钟。
② 置管引流:积液量至需置管引流者,可一步法直接只用猪尾巴套管针刺入胸腔积液内,退出套管针针芯,留置引流管,也可以用两步法进行置管,先用胸穿针进入胸腔液内,再经穿刺针针简送入导丝,导丝到达适宜长度后,拔出穿刺针,然后顺导丝用扩皮器扩张胸壁软组织直至进入胸腔液区,退出扩皮器,最后沿导丝送入引流管到达合适深度(一般置入深度约15cm)。置管成功后,在引流管末端外接引流袋或负压引流器,可少量多次引流,引流完毕后,拔管即可。
技术要点
① 对于胸腔积液量少的患者,穿刺时应特别小心,嘱咐患者不要剧烈咳嗽和深呼吸,以免不慎刺伤肺组织,造成气胸、 血胸。
② 无论是游离性还是包裹性积液,当液区内有大量分隔时,是造成引流不畅最大的原因,此种情况最好在超声实时监测下,穿刺过程中用穿刺针在胸腔积液内来回多刺几次,刺破分隔,使积液能更好地引流,若病人情况允许,可通过引流管向积液内注入溶解分隔的药物,帮助积液引流。
③ 引流管放置完毕后,切记嘱咐患者,首次引流量不得超过 800ml,而且要多次间歇性引流,以后每日引流量最好控制在800ml以内。
④ 胸腔穿刺抽液时,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因胸水迅速减少,压缩肺叶过快膨胀,造成急性负压性水肿或引起胸膜反应。
⑤ 对于靠近心脏、大血管、纵隔等重要脏器周围的包裹性积液,穿刺时应小心避开以上结构,以免造成损伤。
⑥ 对于肿瘤或不明原因的顽固性胸腔积液,可置管引流后在胸腔内注入有促使胸膜粘连作用的药物,阻止液体生成,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并发症及处理
实时超声引导下胸腔积液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术,安全性高,极少出现并发症,偶有发生也多为轻微并发症。
① 气胸:一般见于液体量少,患者呼吸急促或咳嗽剧烈难以配合时,发生率极低,一旦发生,气胸量一般很少,多数不会引起严重症状,无需特殊处理,逐渐可吸收。
② 出血:穿刺时若不慎损伤肋间血管可出现,一般出血量少,且即刻停止,无需处理。
③ 胸腔感染:偶尔发生,见于多次反复穿刺者。
④ 胸膜反应:少数患者在穿刺过程中突然出现,多见于青中年男性,一般表现为脸色苍白、头晕、恶心、冷汗、胸闷、血压下降、脉细甚至晕厥等,为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症状,一旦出现,应即刻即停止抽液,嘱病人休息片刻即可缓解。
⑤ 针道转移:偶发,极为少见。见于恶性胸腔积液反复穿刺者。
临床价值
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抽液或引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超声的实时显示特点,穿刺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避免损伤肺组织及邻近脏器,大大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监测积液量的变化,少量积液基本可一次抽尽,包裹性积液也可准确定位抽吸,在临床治疗胸腔积液中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