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吃罚酒?美乌总统吵架后,超3成老百姓挺俄

雨季观天下 2025-03-05 18:20:25

华盛顿与基辅的紧张关系近日达到沸点。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激烈交锋,不仅暴露了两国战略利益的根本分歧,更折射出美国社会对俄乌战事的认知转变。这场外交风暴正以惊人速度重塑东欧地缘政治版图。

美乌矛盾的核心源于战略定位的根本差异。泽连斯基政府试图延续"道义绑架"策略,强调乌克兰战争是"为西方价值观而战"。但特朗普团队展现出务实外交风格,明确表示美国不会无限度承担海外义务。白宫内部备忘录显示,国安团队已制定三阶段撤援路线图,要求基辅在九十天内接受停火谈判。

美国社会的舆论转向为政策调整提供了民意基础。皮尤研究中心最新民调揭示惊人变化:32%受访者认为俄罗斯是"必要合作伙伴",该比例较俄乌冲突初期提升18个百分点。这种转变既源于保守派选民对"美国优先"理念的认同,也反映出民众对持续援乌产生的经济疲劳——国会预算办公室数据显示,对乌援助已导致美国家庭年均税负增加427美元。

莫斯科正抓住战略机遇窗口展开多线博弈。克里姆林宫近期密集调整外交布局,除加快乌东军事推进外,更通过能源外交分化欧盟阵营。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已与匈牙利、斯洛伐克达成新的供气协议,这两国在欧盟最新对乌援助表决中均投下弃权票。

欧盟内部裂痕在危机中持续扩大。德国总理朔尔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就乌克兰问题闭门会谈八小时仍未能达成共识,暴露出西欧与东欧国家间的战略分歧。布鲁塞尔匿名官员透露,欧盟委员会正考虑启动"欧洲防务基金"特别机制,试图构建独立于美国的军援体系,但该计划遭到波兰等国的强烈反对。

这场国际博弈的深层逻辑,实为全球权力格局调整的缩影。美国战略收缩与欧洲自主意识的觉醒,正与俄罗斯的地缘抱负形成复杂互动。乌克兰危机已超越地区冲突范畴,演变为检验多极世界秩序成型的关键试验场。当各方势力在谈判桌与战场双重维度展开较量时,国际社会的天平正在悄然改变倾斜角度。

1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