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辆以上取消资格!车检机构造假首次明确情节严重”判定标准

晏俊讲车 2025-04-16 12:45:18

车检年年检,尾气照样排?这汽车尾气检测,真能揪出“坏分子”吗?怕是猫腻比尾气还浓吧!

说白了,谁不知道车检这潭水深不见底。各种“潜规则”,简直是公开的秘密。现在好了,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终于出手了,联合发布了个《判定标准》,要给那些车检机构的造假行为来个“一锤定音”。这能不能终结车检的“潜规则”,我看,还得走着瞧!

先说说这车检造假,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检测站,在你上线检测前,偷偷给你换个好点的三元催化器,等你检测完了,再给你换回去。这叫啥?“狸猫换太子”啊!还有更狠的,直接改你发动机参数,降低检测数值,让你排放的有害气体“达标”。你品你细品,这操作,简直是把老百姓当猴耍!

更离谱的是,还有检测机构玩“偷梁换柱”,找辆跟你车相似的车来替你检测,或者直接套牌检测。这简直是把法律当空气!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高级顾问吴东风就说了,如果不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不强化监管,I/M制度铁定要凉凉。说白了,就是制度不给力,再好的政策也白搭。

咱就拿数据说话。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交通运输管理处机动车维修管理科科长刘天宇透露,吉林省的专项检查结果显示,全省435家检验机构,没有一家是干净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违规作弊行为。这数字,触目惊心啊!

你说政府没管吗?也管了。各地政府都投钱设立检测监控中心,安排专门机构进行实时监控,也查处了一些违规行为。但结果呢?乱象依旧。究其根源,还是处罚力度太轻,不够“痛”。就像挠痒痒,不疼不痒的,谁怕你啊?再加上监管漏洞多,不法分子总能找到空子钻。

所以啊,要我说,得加大处罚力度,让那些造假的检测机构“倾家荡产”。一经查实,直接吊销资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这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这次的《判定标准》总算是来了。它明确了5种“情节严重”的判定标准,像“构成犯罪”、“2年内因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受过1次行政处罚,又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或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涉及10辆以上车辆的”、“造成重大环境影响或社会影响的”、“其他依法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的情形”。

就拿“构成犯罪”来说,OBD造假,那可能就要涉及到《刑法》了,什么“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还有那“涉及10辆以上车辆”,这标准就很明确,方便基层执法。

光有标准还不够,关键还得看执行。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说了,要持续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的专项整治,“连续搞几年,坚决遏制弄虚作假这类行为的发生”。这话说得掷地有声,但能不能落到实处,还得看行动。

之前,山东潍坊就有一个检测站,因为篡改OBD数据,被罚了50万,还取消了检验资质。负责人也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这才是真刀真枪的干!还有广东东莞,查处了一批非法改装车辆排放系统的汽修厂,这些汽修厂拆除或屏蔽车辆的三元催化器,以提升车辆动力。这都是典型的造假行为。

生态环境部也曾通报过一批典型案例,都是关于检测报告造假的。这些机构不是没按规定检测,就是篡改检测数据,给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提供合格报告。这种行为,简直是丧尽天良!

现在,有些地区开始试点推行“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的监管模式。这就像给车辆装了个“电子眼”,实时监测你的排放情况。一旦发现超标,立马报警。这招还是挺管用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呼吁加强行业自律,共同抵制车检造假行为。说白了,就是靠大家自觉,别为了点蝇头小利,把整个行业的名声都给搞臭了。

话说回来,这《判定标准》的出台,能不能彻底终结车检的“潜规则”?咱老百姓还得拭目以待。这关系到咱们的空气质量,关系到咱们的健康。

这车检造假啊,就像一颗毒瘤,必须彻底切除。要我说,监管部门要硬起来,企业要自觉起来,老百姓也要监督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车检行业真正回归正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尾气不达标,蓝天永难见。

0 阅读:6

晏俊讲车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