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川说说(分享校园趣事、解读教育现象,有态度、有温度,与朋友们共同探讨)
高校人员众多,面对反复波动的疫情局势,校园防疫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对象,这点毋庸置疑。
5月2日23点25分,吉林大学教务处深夜发出通告:关于修改《吉林大学2022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安排的调整方案》部分内容的通知。
内容重点就是让学生“尽快离校返乡”,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吉林大学的大学生们提前开始放暑假。
教务处着重向学生说明:考试周以及考试的内容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校园期末纸质试卷考试变更为线上方式进行考核。
“考试”成为了“考察”。
值得一提的就是平时成绩在总分当中占据的比例有极大地提高,这对于平时在学校认真上课的学生而言,是有极大的好处。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吉林大学为何会这么着急让学生离校返乡?
才五月初,就开始放暑假,极为罕见!
从实际情况来看,吉林大学挺无奈的。
由于吉林大学在校生规模庞大,仅7万多人由于疫情防控被封控在学校,无论是从学校管理的压力还是从学生们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长时间让学生们待在学校,难免会出现问题。
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吉林许多地区风险等级降为低风险后,“窗口期”随之来临。
需要肯定的是吉林大学在这个时间点上做出如此安排,是恰到好处。
因为谁都无法预料,接下来的情况将是如何?
长时间封闭式的管理,着实是让吉林大学7万多师生苦不堪言。
试想:这么多人每天要消耗的物资该有多少?从生活基本保障角度来看,是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这种情况下难免就会有人吐槽。
原本大家就疲惫不堪,再加上这种不满的声音四起,压力更大。
有人理解,也有人不理解,众人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好在有吉林大学的学生,他通过自己50多天的所闻所见,向大家表达了最真切的感受:
“老师都是和学生封闭在一起50天,短时间没有办法恢复线下,都是在寝室上网课,让学生返乡应该是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最佳方案”。
说得非常中肯,不然不可能会冒这么大的风险,让这么多的学生离校返校。
学生知道消息后,立马就做出了行动对其进行回应,连夜购买车票,跟家人沟通,要离开学校回到家里。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经历了这么一遭,学生对于返乡也是极为忧虑:自费隔离很伤头脑,有学生直言“伤不起”。
众所周知,现阶段虽说各地防疫政策的不一,但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考虑“从刚清零的地区返乡后,是需要隔离的”。
有人就给出了实际情况做出参考:浙江地区的学生回去后无需集中隔离,只要提前报备并有24小时的核酸证明即可。
吉林省就要求长春回去的学生,自费隔离14天,这是怎样的概念?
以一天100块钱的隔离费用来看,14天就是1400元。一般而言,不会有这么便宜,有过隔离经历的人都知道。住的酒店环境很好,房费自然不便宜,一日三餐也都是一笔较大的开销。
这么一折算14天的隔离费用基本就在5000元左右,越发达的城市费用更高。
大学生是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都是靠父母帮助,相当于14天就花掉一学期的学费,自然心里面不好受。
大学生六、七月份放暑假倒还正常,有安排才不至于忙起来的时候手忙脚乱,乱成一锅粥。
从接二连三的声明和通知不难让人得知:吉林大学确实是为学生做出了考虑,是真心为学生着想。
大规模的离校返乡,自然也不是件简单事情。五湖四海的同学聚集到吉林大学,回去买车票成了难题,车次总共就那么多,只能是尽可能的一批又一批的离校。
有学生建议:“费用能不能低一点?”我认为这点值得考虑,人性化的处理会更温暖。
这学期在学校上课的时间真的不长,有网友就反映说:“有些地区孩子们都没到学校上课,一直都在家上网课呢,突然看到有大学就开始放暑假,心里五味杂陈”。
对此,你怎么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