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曾经被视为‘正统’的汽车后轮驱动,有一天会被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抛弃吗?”在汽车发展的长河中,早期日本车就像个忠实的学生,受欧美影响,大多采用后轮驱动,特别是在中型轿车领域,那时候不采用后轮驱动就好像不够“正统”,有点离经叛道的意思。
咱就拿丰田的Corona系列来说吧。1983年的时候,丰田可算是干了件大事儿,在Corona系列里同时推出了后轮驱动和前轮驱动两种布局。这前驱版的Corona(也叫Corona FF)啊,造型特别新颖,采用了五门斜背的设计,看起来年轻又时尚。到了1983年10月呢,又推出了四门版车型,这可真是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再看看这车身尺寸,4330×1670×1365毫米,轴距达到了2515毫米。这个尺寸可不得了,外观上走的是方正路线,看着就很大气。车内空间呢,因为轴距的关系,非常宽敞,能舒舒服服地坐下五名乘客。就像我的一个朋友,以前总抱怨他的小车坐不下全家老小,要是当时有Corona这样的车,就不会有这种烦恼了。
内饰方面也很有看头。新款Corona配备了数字仪表盘,这可是日本首款采用数字液晶仪表的车型啊,在当时那可是相当牛的。就好像现在谁要是第一个推出什么新的高科技汽车配置一样,特别引人注目。而且啊,它还可以选装高档2DIN音响,这一下子就提升了车内的豪华感。我就觉得啊,这就像给汽车穿上了一件华丽的衣服,瞬间档次就上去了。
动力这块儿也很丰富。五门版Corona初期搭载的是1832cc直列四缸SOHC引擎,最大能输出115马力和16.7kgm的最大扭矩。后来还调校出了一个输出功率为105马力、最大扭矩16.0kgm的版本。这两种动力都能搭配四速手动、五速手动、三速自动或者四速自动变速箱,消费者的选择可太多了。这就好比你去餐厅吃饭,有好多菜可以选,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后来厂家还追加了2.0升柴油机和1.5升入门级汽油机,这也是为了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比如说在一些对油耗比较敏感的市场,柴油机可能就更受欢迎;而在一些对动力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小家庭,1.5升的汽油机就足够用了。
Corona的悬挂系统采用的是前麦弗逊式与后A臂式设计。这种设计在强调行驶舒适性的也确保了良好的操控性能。刹车系统呢,是前盘后鼓配置,对应它960至1055公斤的整备质量和发动机输出,那是恰到好处。这就像一个团队里的各个成员,各司其职,配合得相当默契。
其实啊,当时日本汽车工业在全球的地位已经很重要了。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日本汽车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这种驱动形式的转变对日本汽车的出口有着很大的影响。就拿美国市场来说吧,美国消费者对汽车的舒适性和空间要求比较高,前驱车在这方面就比较有优势。所以这种转变让日本汽车更能适应美国市场的需求,出口量也就增加了。而且啊,后驱车在当时也有它的特殊情况。当时日本国内能源紧张,道路也相对狭窄,后驱车车身尺寸比较大,油耗相对较高,不太适合大众日常使用。这就像一个小家庭住在一个小房子里,太大的东西就不太方便。
再说说消费者对汽车驱动形式认知的变化。以前啊,大家都觉得后驱车才是“正统”的,就像老观念里认为传统的东西才是好的。但是随着汽车文化的普及,消费者开始更多地关注汽车的实用性,像燃油经济性、车内空间这些方面。慢慢地,消费者就开始接受前驱车了。这就像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从只追求吃饱到开始追求吃好一样。
到了1987年,Corona系列换代后,就彻底放弃了前置后驱,只保留了前置前驱布局。这一变革啊,在汽车行业里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引起了层层涟漪。它不僅仅是一款车型的改变,更是整个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一个缩影。就像蝴蝶扇动翅膀,引发了一系列的行业变革。这种变革让汽车制造商们更加注重消费者的需求,也让汽车的发展朝着更实用、更适合大众的方向发展。据调查显示,在后续的汽车市场发展中,前驱车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这也证明了当初丰田Corona系列的这种变革是非常有前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