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余杭与南余杭,不是一个气质

八爷畅聊人居 2025-03-15 22:34:40

早春的西溪洪园,一场寒雨洗礼,梅花被打得纷纷凋零,景区尤显出一股疏落的美感。满目山河空念远,游人们依旧兴致盎然,在曲折的小径上,回环的河港间走走停停,放逐身心。

西溪洪园所在的余杭五常,在不远的曾经,遍布着这样的湿地。当城市化快速推进,湿地的范围业不断萎缩。仅剩下的,作为景区,经过了精心的打点。那份最初的古朴,在更西面的和睦还能寻到。芦花掩映在高楼之间,水鸟飞过城市的天际线,画风和谐又惊艳。

面积不大不小的余杭,像一个温柔的臂弯,将杭州主城从北到西揽入怀中,大小不一的城市道路,维系着余杭与主城之间的血脉联系。

余杭,与杭州主城终究还是两样的气质。正如西溪之于西湖,一个隐逸清幽,低调和煦;一个光彩照人,华丽隆重。如果说西湖所代言的主城是杭州的前庭,那么西溪所象征的余杭则是杭州的后院。通常,前庭是给客人看的,后院才是悠然自得的地方。

同为余杭,同样拱卫着主城,也同样的温和闲适,余杭的北面和南面,从风格到气质,多少还是有点细微的差别。

除去纯山地特质的西北诸镇,可以将余杭的主体部分做这样的划分。瓶窑、良渚和仁和为北余杭;五常、仓前、老余杭、闲林和中泰为南余杭。

从地形上看,北余杭相对平坦,阡陌纵横,平畴远畈。这里的城乡,更多地呈现出水乡的风貌;这里的气场,也更为平和温润。北余杭接壤的是水乡最为浓郁的德清,是杭嘉湖平原的核心部分。瓶窑老街,透出的是典型的浙北小城的气象;良渚文化公园附近,连片的田园与嘉兴是相似的场景;仁和的普宁村,家家种有枇杷树,跟塘栖只有一河之隔。运溪高架上,北余杭与临平连成一片,难解难分。

再看南余杭,地形上起伏多变,刚柔并济。从小和山到闲林,再到中泰,是连片的群山,这是天目山延伸过来的余脉。群山之侧,则是“水村烟树”的湿地。早先的湿地分布广泛,不止是西溪跟和睦,整个南余杭片区几乎都是湿地的天下,只是因为城市的连续开发,湿地变成了零星的孤岛。南余杭,接壤着富阳和临安,属于水乡平原向浙西山区的过渡地带。比起北余杭规整的街区和相对宽阔的道路,南余杭的城乡更为局促,街市和建筑也更为紧凑。不同于北余杭的横平竖直,南余杭,尤其是闲林和中泰,马路都是依山而建,从闲林中路,到凤中路,都有些弧度。

相对于主城的关系,两者也各有侧重。北余杭紧邻拱墅区和西湖区的北部,与主城的边界早已模糊。比如勾庄和花园岗,良渚和三墩北,都很难辨彼此。主城的气息,在北余杭的南面体会得相当明显。而南余杭虽紧贴西湖区,但由于存在山峦和湿地作为天然的隔阂,因而完全是另一番画风,其自然风貌更足,山水风情也更浓郁。无怪乎,最初的大型居住区会选址在闲林,因为这里的风景,确实让人心旷神怡。

北余杭拥有“良渚”这个史诗级的大IP,是江南最远古的文明,更是余杭人的精神家园,因而被规划了“良渚文化大走廊”这条发展轴。这条轴线上,老街和新区相得益彰,文旅和人居交相辉映。目前,良渚仍是杭州常住人口的第一镇街,而瓶窑极有可能会成为余杭旅游的头号集结地。

南余杭,则有两条大走廊,一条是闪耀于世的“城西科创大走廊”,沿文一西路和科技大道走向,这里有最具活力的高新产业集群,杭州的未来靠这里托起。另一条是与之平行的“城西人居大走廊”,沿天目山西路走向,沿途包含五常、闲林、老余杭和中泰。比起“城西科创大走廊”,“城西人居大走廊”成型时间更久,发展也更为成熟。位于“中轴线”南端的闲林,坐落了余杭国际体育中心、杭州国际未来演艺中心等多个”大咖级项目,未来很有可能跻身余杭镇街的第一梯队。

拥有一众文化遗址和场馆的北余杭是文旅深度融合的杰出典范,而双轴互动的南余杭更是职住平衡的代表。南北余杭,都有自己的底蕴和特质,而且都具备产业基础和宜居魅力,俱为环拱主城的近郊福地。在杭州的城市体系中,未科和良渚同为核心副城。

由于之前的县治在临平,余杭新开篇的日子也没多久。因而余杭区域意识还不够强烈,镇街之间仍旧有些散装,“余杭”这个共同的认同感还有待培育。良渚看中泰,还是有些遥远;仓前看瓶窑,依旧有些隔膜。

作为一个区,余杭很强大。然而,哪怕坐稳”浙江第一区”,余杭还是有些“形散神也散”,三条轴线,也都是互相平行。所幸的是,良睦路的开通,让南、北余杭打通了藩篱,串在了一起,从此互相之间多了亲密。地铁13号线,更是让余杭内部有了其乐融融的期盼。

余杭虽不及临安、淳安这些纯山区县那么广袤,但是作为紧贴主城的人口大区和经济强区,其地理跨度也着实不小。北余杭与南余杭,正因为存在不同的风情和气质,才让余杭有了多元的魅力,戏路更宽,对新杭州人的诱惑业更足。

不论身处余杭哪个位置,大家都庆幸同在余杭这个框里,享受着现代化的城市生活、高效便捷的城市服务和随时可以奔赴的山川美景。这里既有高质量的产业经济可供追寻梦想,又有山水田园能安放乡愁。这样的区,放在全国都不多见。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