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名称
蔬菜化肥减量增效减排技术
二、技术概况
(一)技术基本情况。
四川省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蔬菜产区之一,是600万亩“千斤粮万元钱”稻菜轮作产业带,每年蔬菜总产量达1200多万吨。蔬菜由于具有生育期短、需肥量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自2010年以来,对四川五大蔬菜主产区(成都平原、川南地区、川东北、攀西高原、川西高山)开展了蔬菜尾菜及废弃物堆肥发酵产生有机肥料还田技术推广应用,已形成了不同种类蔬菜物料和不同气候区的不同处理技术措施。到2021年,开展技术培训10余次,培训蔬菜种植户1000余人次。技术推广应用累计10余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
三、技术要点
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按照控氮、稳磷、增钾的原则,注重平衡施肥,调整基、追比例;遵循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原则,将蔬菜尾菜及废弃物堆肥发酵就地还田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排放。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蔬菜需肥规律,提出肥料精配减量技术、尾菜堆肥还田与有机替代技术、中微量元素协同增效调节和水肥耦合等技术措施。
(二)尾菜堆肥还田与有机替代。将蔬菜尾菜及废弃物、蔬菜秸秆等物料粉碎,一般长度以3-5厘米为宜,与玉米、小麦等秸秆或菌渣、土杂肥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调节混合物料水分控制在50%-60%。按每立方米物料加1kg秸秆腐解菌菌料混合物,通过添加石灰等酸碱调理剂使混合物料的pH控制在5.5-8.5,预混料堆成宽1.5-2.5米、高1.2-1.5米条垛状发酵,遮盖防雨。有机物料应完全腐熟,发酵物料颜色变成灰棕色或有白色菌丝生长即完成发酵,揭膜以散发多余水分后盖膜继续发酵,最终使物料含水量低于30%为宜。发酵完成的尾菜堆肥还田用量为300-500公斤/亩,撒施后立即进行旋耕整地,使其与土壤充分接触,化肥总氮用量可减10%左右。再配以商品有机肥料,使有机氮总量约占氮总用量的30%。
(三)中微量元素协同增效调节。根据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丰缺情况,视蔬菜种类,对作物需求量相对较大的中、微量元素进行补施。
锌:针对性使用锌肥。若土壤有效锌(Zn)含量低于临界值(1.00mg/kg),用七水硫酸锌(ZnSO4·7H2O)1.0kg/亩~2.0kg/亩作基肥施用,注意不直接与磷肥混合;也可用于叶面喷施,浓度为0.1%~0.2%七水硫酸锌或其他锌肥溶液,每亩喷施溶液50kg左右,间隔6天~7天再喷施1次~2次,应避免溶液灌进新芽(叶),引起灼伤。在晴天傍晚前喷施,遇雨补施。
硼:当土壤有效硼含量小于0.3mg/kg时,应补充硼肥。一般使用硼砂(NaB4O7·10H2O)0.5kg/亩~1.0kg/亩作基肥施用。也可用于叶面喷施,浓度为0.1%~0.2%。
(四)水肥耦合增效。根据水源的便捷程度,在水源方便的地方,优先推荐水肥一体化灌溉。根据作物种类,可选用膜下滴灌或喷灌。原则:以水促肥,水肥耦合,减少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防止大水漫灌造成肥料流失和浪费。采用滴灌追肥时,滴灌带(管)以两管4行较适宜,水肥一体化滴灌施在根区0-15cm
四、适宜区域
该技术适宜于蔬菜生产,以及采后就近处理尾菜和蔬菜废弃物和秸秆。
五、注意事项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种类,在不同耕作条件和措施下,应先确定化肥适宜用量,再选择适合该种作物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尾菜处理时发酵应充分,待发酵完全后方可施用于田间。同时,肥料施用应与高效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管理措施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