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朝鲜男人入赘江西,十年寄了100万回家,首次回家却让他傻眼

雅旋看娱乐 2025-04-28 04:03:58

金哲勇站在那扇漆成红色的门前,手悬在半空中,久久不敢敲下去。

十年了,整整十年未见家人。

他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膛,突然间,那扇红门缓缓打开。

"你是谁?"一个穿着考究的陌生女子倚在门框,眼中满是警惕。

"我...我是金哲勇,这里是我家..."金哲勇的声音在颤抖。

女人的脸色却突然变得煞白。

01

金哲勇穿着单薄的工装走在平壤的街头。

寒风刺骨,但他已经顾不上了。

母亲的医药费单子被捏在手中,数字触目惊心。

工厂的冬季工装本不足以抵御北方的严寒,但与内心的忧虑相比,这点寒冷已不足挂齿

他走得很快,仿佛这样就能让思绪不再纠结于那份医药费单。

医生的诊断书也在口袋里,沉甸甸的,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肾功能衰竭,需要长期透析,甚至可能需要肾移植。

这在他们这样的普通工人家庭,简直是天文数字。

病房里,母亲金淑姬正在输液,脸色苍白如纸。

看到儿子进来,她勉强坐直了身体,想显得精神一些。

"哲勇啊,别担心,妈没事的。"金淑姬挤出一丝微笑,尽量使声音听起来有力量。

"妈,医生说您的肾脏——"金哲勇哽咽了,眼眶泛红。

他知道不该在母亲面前流露出忧虑,但面对残酷的现实,他实在无法假装一切都好。

"我知道,但咱们家现在的条件..."金淑姬轻轻拍拍儿子的手,眼中流露出无奈与心疼。

她不希望自己的病成为儿女的负担,但现实就是如此无情。

金哲勇低头看着前天工厂发的工资条,数字刺痛着他的眼睛。

这点钱,连母亲一周的药费都不够。

即使他放弃所有的个人开支,省吃俭用,也远远不足以支付母亲的治疗费用。

医院的消毒水味道令人窒息,他提前结束了探视,承诺明天再来。

医生在走廊拦住了他,严肃地强调病情的紧迫性。

金哲勇只能不断点头,尽管他清楚自己无力改变什么。

回到家中,妹妹金敏智正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作业。

台灯的灯泡已经不够亮了,但为了节省电费,他们没有更换。

敏智成绩优异,老师都说她有希望上平壤最好的大学,但现在这个梦想看来也要搁置了。

"哥,妈怎么样了?"金敏智抬头问道,眼睛里满是关切。

"没事,会好的。"金哲勇强撑着笑容,不忍告诉妹妹真相。

敏智聪明,肯定看得出哥哥的勉强,但她只是默默地点点头,继续埋头做作业。

那晚,金哲勇躺在硬板床上,睁眼到天亮。

脑海中不断计算着费用、收入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却始终得不出答案。

房间角落的墙纸已经泛黄剥落,但这个家对他来说,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

第二天工厂里,他看起来疲惫不堪,机械地重复着流水线上的动作。

同事们都注意到了他的异常,但大家都有各自的难处,谁也无法真正帮到谁。

"哲勇,你还好吗?"同事朴成浩在午休时关切地问。

他们是多年的同学,又一起进了这家工厂,关系比一般同事要好。

金哲勇勉强点头,随后听朴成浩讲起了他表哥在中国的经历。

"我表哥在江西的那家合资工厂,工资是这里的五倍还多。"

朴成浩压低声音说,眼中闪烁着向往。

金哲勇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真的假的?他们还缺人吗?"这是他今天第一次有了精神。

"缺,但手续很麻烦,而且要离家很远..."朴成浩迟疑道,

"我表哥说那边条件艰苦,管理严格,工作时间长。不过确实能赚到钱。"

"能联系上你表哥吗?"金哲勇急切地问,"我想了解详细情况。"

朴成浩点点头,答应帮忙联系。

两人没再多说,各自回到生产线。

但金哲勇的心已经飞到了千里之外。

回家的路上,金哲勇脚步轻快了许多,心中已有了决断。

这或许是唯一的机会,尽管充满未知和风险。

家里的小客厅里,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和妹妹。

灯光下,三人的表情各不相同。

"不行!"金淑姬坚决反对,"中国那么远,你连语言都不通。"

"妈,您的病需要钱,敏智明年也要上大学。"金哲勇坚定地说。

金淑姬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金敏智安静地听着,眼中既有担忧又有期待。

"哥,你真的决定了吗?"她最终问道。

金哲勇点头:"为了这个家,我必须去。"

接下来的日子,金哲勇开始准备各种手续。

临行前一晚,金哲勇跪在母亲床前。

"妈,我一定会寄钱回来,一定会让您的病好起来,让敏智上最好的大学。"

金淑姬抚摸着儿子的头发,泪水滑落。

第二天清晨,金敏智送哥哥到火车站。

"哥,你自己在外面一定要小心。"

金哲勇拥抱了妹妹:"等我赚到钱,就回来。"

火车启动时,金哲勇透过窗户,看着妹妹越来越小的身影。

他不知道,这一别,竟是十年。

02

金哲勇站在江西南昌的土地上,茫然地环顾四周。

刺眼的阳光照在脸上,与平壤阴沉的天气截然不同。

他握紧手中的行李包,那是他全部的家当,轻得令人心酸。

站在工厂门口的朴成浩远远看见了他,挥手示意:"哲勇!这边!走吧,我带你去宿舍。"

熟悉的乡音让金哲勇稍感安心。朴成浩比他早来三个月,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两人穿过嘈杂的工厂区,工人们好奇的目光不时投向金哲勇。

他低着头,不敢与人对视,生怕自己的陌生感过于明显。

宿舍是个十人间,简陋而拥挤。

金哲勇被分到靠窗的铺位,褪色的蓝色床单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但比起他在平壤的家,已经算是不错了。

"这里的伙食怎么样?"金哲勇放下简单的行李问道。

他的胃因为长途旅行和紧张而抽痛,但更担心的是能否省下足够的钱寄回家。

"比咱们那强多了,但别指望能吃饱。"朴成浩笑道,

"不过工资确实高,你忍忍就过去了。"他拍拍金哲勇的肩膀,

"放心,有我在,不会亏待你的。"

第一天上工,金哲勇被分配到流水线上。

机器的轰鸣声震得他头晕目眩,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塑料和油漆味。

这是一家电子产品配件厂,专门为大企业代工。

工友们说着他听不懂的方言,时不时好奇地打量着他,偶尔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

金哲勇感到自己像是一个被展览的异类,既显眼又孤独。

"这位是从朝鲜来的新工友,金哲勇。"领班用蹩脚的朝鲜语介绍道,发音生硬却足够清晰。

周围的工人们点头微笑,有些人友好地打招呼,但隔阂依然存在。

语言不通,文化不同,金哲勇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平壤的家,母亲和妹妹此刻正在做什么?

他们收到自己平安到达的消息了吗?

午休时间,金哲勇独自坐在食堂角落,咬着工厂食堂的馒头。

馒头松软温热,比起平壤的粗粮要精细得多,但他却食不知味。

四周都是陌生人的交谈声,他一个字也听不懂,只能专注地盯着手中的馒头。

这时,一个大约二十岁的女孩走过来,递给他一碗炒青菜。

女孩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没有浓妆艳抹,却掩盖不住青春的活力。

"吃吧,不能光吃馒头。"女孩用简单的朝鲜语说道,语调生涩但温柔。

金哲勇惊讶地抬头,看见一张朴实但明媚的脸。

女孩的眼睛很亮,仿佛能看透人心。

这是他到中国后,除了朴成浩,第一个用朝鲜语与他交流的人。

"谢谢...你会说朝鲜语?"金哲勇接过碗,内心泛起一丝暖意。

青菜清香扑鼻,是他许久未尝的味道。

"会一点点,我爸是厂长,他跟朝鲜人做生意。"女孩笑着说,那笑容像春天的阳光,驱散了些许金哲勇心中的阴霾。

"我叫李小梅。"她补充道,声音清脆如山间的溪流。

金哲勇点点头,第一次在这个陌生国度感到一丝温暖。

"谢谢你...李小梅。"他小声说,有些局促地低下头,继续吃起那碗青菜来。

下班后,疲惫的金哲勇躺在床上写信给家人。

周围的工友有的已经睡着,有的还在小声聊天。

他借着窗外微弱的光线,在皱巴巴的信纸上写下工整的字迹。

他描述着这里的一切,工厂的规模,工作的辛苦,以及食堂的伙食。

他没有提及自己的孤独和不适应,也没有提那个叫李小梅的女孩。

信的末尾,他承诺很快会寄钱回家,并询问母亲的病情和妹妹的学业。

写完信,金哲勇躺在床上,望着陌生的天花板。

思绪万千,难以入眠。窗外的月亮与平壤的似乎是同一轮,这给了他一丝微弱的慰藉。

第一个月的工资发下来时,金哲勇惊讶地看着那张纸条。

这确实比朝鲜多了五倍还不止,虽然扣除了食宿费用,但剩下的仍然相当可观。

朴成浩的消息没有夸大,这让金哲勇心中燃起了希望。

他立刻去银行,将大部分钱汇回平壤。

汇款窗口的工作人员看了看他的朝鲜护照,又看了看汇款单,眼中流露出一丝同情和理解。

许多像金哲勇这样的外国工人,都是为了家庭而来到这里。

随后的日子,金哲勇逐渐适应了工厂的生活。清

晨五点起床,六点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十点才能回到宿舍。

身体的疲惫几乎麻痹了思乡之情。

他开始学习简单的中文,努力与工友交流,虽然磕磕绊绊,但至少能表达基本的意思。

每天下班后,他都会看到李小梅在厂门口徘徊,仿佛是在等待什么人。

起初他以为是巧合,后来才意识到,她可能是在等他。

有时她会给他带一些家乡小吃,糯米糍或者炸春卷,有时只是简单地问候。

渐渐地,这成了金哲勇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

"你今天看起来很累。"一天晚上,李小梅关切地说,她的朝鲜语已经比初见时流利了不少。

"加班到很晚。"金哲勇疲惫地回答,手上的水泡还没有完全愈合。

为了多赚些钱,他几乎接下了所有的加班任务。

"要不要去我家吃饭?我妈做了很多菜。"李小梅突然邀请道,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金哲勇迟疑了:"不太好吧..."他担心厂长会认为他有其他企图,毕竟他只是一个普通工人,而李小梅是厂长的女儿。

"来吧,我爸也很想认识你。他说你是工厂里最勤奋的员工。"

李小梅坚持道,语气中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

就这样,金哲勇第一次踏入了李家的门。

这一步,也悄然改变了他在异国的命运轨迹。

李家住在厂区附近的一栋两层小楼里。

装修简朴但整洁,处处透着温馨。

李厂长是个五十岁出头的中年人,脸上总带着笑容。

"小金啊,听说你工作很认真,很不错!"李厂长用蹩脚的朝鲜语说道。

金哲勇局促地点点头:"谢谢厂长关心。"

李母热情地端出一盘盘家常菜。

"多吃点,看你瘦的。"李母心疼地说。

饭桌上,李厂长询问着金哲勇的家庭情况。

金哲勇简单地讲述了母亲的病情和妹妹的学业。

"难怪你总是那么拼命。"李小梅若有所思地说。

饭后,李小梅送金哲勇到门口。

"有空常来,这里就当是你在中国的家。"她真诚地说。

金哲勇点头道谢,内心涌起一股暖流。

从那以后,金哲勇常常被邀请到李家吃饭。

他的中文进步很快,与李家人的交流也越来越顺畅。

李小梅常常教他中国的风俗习惯,带他去集市买东西。

两人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亲密起来。

03

一年过去,金哲勇的工签即将到期。

平壤家里,母亲的病情时好时坏,医药费仍是一笔大开支。

妹妹考上了大学,学费和生活费也需要钱。

他坐在宿舍床边,看着最新一封家信,陷入深思。

回国意味着告别这份稳定的高薪工作。

留下来,又该如何解决身份问题?

正当他犹豫不决时,李小梅来找他,说父亲想谈谈。

李厂长的办公室里,气氛略显严肃。

"小金啊,我听说你的工签快到期了?"李厂长开门见山地问。

金哲勇点头:"是的,再有两个月就到期了。"

"有什么打算?回国吗?"李厂长继续问道。

金哲勇低头:"我也不知道,家里还需要我的经济支持..."

李厂长沉吟片刻,突然说道:"有个办法,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考虑。"

金哲勇抬头,疑惑地看着李厂长。

"我看得出小梅喜欢你,你们也挺合适的..."李厂长斟酌着词句。

金哲勇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如果你愿意...可以入赘我们李家,这样就能合法留在中国。"李厂长终于说出了关键。

金哲勇惊讶地睁大眼睛,一时语塞。

"你不用现在答复,回去好好想想。"李厂长拍拍他的肩膀。

接下来的日子,金哲勇彻夜难眠。

他确实对李小梅有好感,但入赘意味着长期无法回国。

他给家里写了一封详细的信,询问母亲和妹妹的意见。

回信很快就到了,字里行间透着焦虑。

母亲病情再次恶化,需要一大笔手术费。

妹妹即将面临升学考试,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家人支持他留在中国,只要能定期寄钱回家。

金哲勇长叹一口气,决定接受李厂长的提议。

婚礼很简单,在李家的院子里举行。

亲朋好友围坐一桌,简单地吃了顿饭。

金哲勇穿着新买的西装,李小梅穿着红色的旗袍。

两人对着亲友鞠躬,正式成为夫妻。

婚后,李厂长给了他们一笔钱,作为创业资金。

"厂里的活计终究是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做点小生意。"李厂长说。

金哲勇和李小梅在集市上租了个小摊位,开始卖些日用百货。

刚开始生意惨淡,两人常常天不亮就去批发市场进货。

回来摆摊,一直忙到深夜。

"今天只赚了二十块。"李小梅疲惫地清点着钱箱。

"会好起来的。"金哲勇安慰道,心里却在担忧寄回家的钱。

李小梅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放心,钱够用的,你妈妈的药费我们一定想办法。"

金哲勇握住妻子的手,心中充满感激。

04

小摊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金哲勇的中文虽有进步,但口音仍很重,常常闹出笑话。

"这个多钱?"他指着一件毛衣问批发商。

"五十块三件。"批发商快速回答。

"什么?"金哲勇没听清,一脸疑惑。

"五十块钱三件!"批发商提高音量。

"噢噢,对不起,我汉语不好。"金哲勇不好意思地笑笑。

李小梅在一旁忍俊不禁:"你的中文还需要多练习。"

除了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也常让金哲勇困惑。

中国的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他都不熟悉。

第一次过春节,李家热热闹闹贴春联、包饺子。

金哲勇只知道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来,教你贴春联。"李父拉着女婿。

"这是什么意思?"金哲勇指着对联问。

"横批是'福到家门',上联是'春风送暖入屠苏',下联是'福光普照临华夏'。"李父耐心解释。

金哲勇似懂非懂地点头,手忙脚乱地帮忙贴。

结果把对联贴反了,引得全家哈哈大笑。

就在两人的小生意刚有起色时,李小梅发现自己怀孕了。

"哲勇,我们要当爸爸妈妈了。"李小梅抚摸着还没隆起的小腹。

金哲勇既惊喜又忐忑:"那生意怎么办?"

"我还能帮忙,不用担心。"李小梅安慰道。

可随着月份增大,李小梅越来越力不从心。

金哲勇不得不独自打理摊位,同时照顾妻子。

他起得更早,睡得更晚,身形消瘦了一圈。

"哲勇,别太累了。"李小梅心疼地说。

金哲勇摇摇头:"我没事,你和孩子才最重要。"

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每月往平壤寄钱。

数额不大,但从不间断。

每次他给家里打电话,母亲都说病情时好时坏。

"妈,您又住院了?"金哲勇焦急地问。

"没事,就是例行检查。敏智大学又要交学费了..."母亲虚弱地说。

金哲勇二话不说,又增加了汇款金额。

李小梅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孩,取名金大海。

"取这个名字,是希望他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金哲勇说。

有了孩子,家庭开支大增。

尿布、奶粉、衣服,样样都要钱。

金哲勇更加拼命地工作,常常累得倒头就睡。

"哲勇,要不少寄点钱回家?"李小梅心疼地说,"我们自己也很紧张。"

金哲勇坚决摇头:"不行,那是我妈的救命钱。"

李小梅叹了口气,没再多说。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摊位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金哲勇攒钱租了个小店面,从摊贩升级为店主。

"金记百货"的牌子在当地渐渐有了名气。

李小梅打理店铺,金哲勇则负责采购和装卸。

生活一天天好转,他们甚至请了个营业员帮忙。

"哲勇,你看我们的生意现在多好。"李小梅笑着说。

金哲勇点头:"都是你的功劳。"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做点更大的生意?"李小梅提议。

"什么生意?"金哲勇好奇地问。

"你了解朝鲜市场和文化,为什么不做中朝贸易呢?"李小梅建议。

金哲勇眼前一亮,这个想法很有前景。

05

经过市场调研,金哲勇发现中国市场对朝鲜海产品需求很大。

而朝鲜市场则需要中国的日用品和电子产品。

这是个双赢的商机。

"大胆做吧,我支持你。"李父鼓励道。

金哲勇和李小梅开始联系朝鲜的供应商。

起初困难重重,货物通关手续繁琐,付款方式也很复杂。

有时一批货等好几个月才能到。

"这生意太难做了。"金哲勇有些沮丧。

"坚持一下,熟悉了流程就好了。"李小梅鼓励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他们的贸易生意终于步入正轨。

海鲜、人参从朝鲜进口,电器、服装向朝鲜出口。

"金氏贸易"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外贸公司。

他们雇佣了十几个员工,金哲勇不再需要亲自搬运货物。

李小梅又怀孕了,这次是个女儿,取名金小花。

"希望她像花一样美丽绽放。"李小梅抱着女儿笑道。

家庭和事业双丰收,金哲勇终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亲人。

寄回平壤的钱越来越多,十年间累计达到百万人民币。

每次通话,母亲都报喜不报忧。

"妈,您的身体真的好了吗?"金哲勇仍不放心。

"放心吧,这边有医生照顾。对了,敏智谈恋爱了..."母亲岔开话题。

尽管心中有千万个想回家看看的念头,但工作太忙,签证又难办。

金哲勇的回乡之旅一拖再拖。

与家乡的联系仅限于书信和偶尔的电话。

十年间,他始终未能踏上故土。

一天,一个意外的电话改变了一切。

"金先生,您申请的探亲签证批准了。"朝鲜领事馆的工作人员通知道。

金哲勇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十年了,他终于可以回家看看了!

"太好了!"李小梅为丈夫高兴,"快准备行李吧!"

金哲勇精心挑选礼物。

高档保健品给母亲,名牌服装和化妆品给妹妹。

还有各种中国特产和小玩意。

两个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

出发前夜,金哲勇辗转难眠。

他想象着与亲人重逢的场景,激动又忐忑。

06

第二天清晨,李小梅和两个孩子送他到机场。

"爸爸,快点回来。"金大海拉着父亲的衣角。

"嗯,爸爸很快就回来。"金哲勇亲吻儿子的额头。

李小梅眼中含泪:"一路平安,带我们向家人问好。"

金哲勇点头,转身走向安检口。

十年的期盼,即将成为现实。

飞机降落在平壤机场,金哲勇深吸一口家乡的空气。

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扑面而来。

按照记忆中的地址,他来到元山市的老家。

出乎意料的是,原来的房子已经不在了。

"请问,金淑姬一家搬到哪里去了?"他向邻居打听。

"噢,老金家啊,他们早搬到平壤最好的富人区了。"邻居惊讶地看着他。

"富人区?"金哲勇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啊,听说他们在国外有个有钱的亲戚,经常寄钱回来。"邻居解释道。

金哲勇沉默了。

那个"有钱的亲戚"不就是他自己吗?

带着疑惑,他按照邻居提供的地址来到平壤的高级住宅区。

站在一栋豪华别墅前,金哲勇再三确认地址无误。

这真的是他的家人住的地方吗?

他深吸一口气,手指按响门铃。

几秒钟后,门打开了。

门后站着一个陌生女人,穿着考究的家居服,手腕上戴着金色手镯。

她礼貌地微笑着,眼神中带着疑惑。

"您好,请问您找谁?"女人用标准的平壤口音问道。

金哲勇愣在原地,一时语塞。

这不是他的母亲,也不是妹妹。

难道地址错了?

"抱歉,我...我在找金淑姬和金敏智,"他结结巴巴地说,"他们是我的家人。"

女人的表情变了,她打量着金哲勇破旧的衣服和疲惫的面容,眼中闪过一丝警惕。

"您是..."

"我是金哲勇,"他急切地解释,"十年前去中国工作的金哲勇。"

女人的脸色突然变得苍白...

她立刻转身向屋内喊道:"夫人,有人找您!"

片刻后,一位穿着考究的中年妇人缓步走来,脚步声在大理石地板上回响。

金哲勇的心跳几乎停止——这是他的母亲吗?那个曾经面色苍白、身体羸弱的母亲?

"哲勇...真的是你吗?"金淑姬声音微微颤抖,眼睛睁大,似乎不敢相信眼前所见。

金哲勇呆立在原地,一时无言。母亲看起来完全不同了——健康红润的脸色,时尚的发型,精致的妆容,还有那件看起来价格不菲的丝绸旗袍。

这与他记忆中那个病弱的母亲判若两人。

"妈..."金哲勇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是我。"

金淑姬快步走上前,拥抱了儿子。

她的身上散发着高级香水的味道,手腕上戴着珠光宝气的首饰,指甲上涂着完美的红色指甲油。这些细节让金哲勇感到异常陌生。

"快进来,快进来!"金淑姬拉着儿子的手,引他进入宽敞明亮的客厅。

07

客厅里,豪华的真皮沙发,水晶吊灯,进口的电器,还有墙上价值不菲的艺术品——这一切都与金哲勇想象中的家大相径庭。

"敏智!快下来,你哥回来了!"金淑姬向楼上喊道。

不一会儿,一个打扮时髦的年轻女子从楼梯上优雅地走下来。

她穿着名牌连衣裙,脖子上戴着精致的珍珠项链,手上拿着最新款的智能手机。

金哲勇几乎认不出自己的妹妹了。

记忆中那个在昏暗灯光下勤奋学习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时尚高贵的都市女性。

"哥!"金敏智惊喜地叫道,但她的拥抱却带着一丝拘谨,仿佛面对的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都没想到你会突然回来,"金淑姬笑着说,"你早该告诉我们的。"

金哲勇环顾四周,心中疑惑重重。

十年来,他寄回的钱确实不少,但远不足以支撑这样奢华的生活方式。

"妈,您的病...好了吗?"他小心翼翼地问道。

金淑姬眨了眨眼,似乎被这个问题问住了:"什么病?哦,那点小毛病早就好了,几年前就不治而愈了。"

金哲勇感到一阵眩晕。

他记得很清楚,就在半年前,母亲还在电话里说需要定期检查,药费昂贵。

就在这时,门铃再次响起。

"啊,一定是你姐夫回来了,"金淑姬说道,然后向金哲勇解释,

"敏智结婚三年了,嫁给了平壤电力公司的副总经理。"

门开了,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子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公文包和一束鲜花。

"亲爱的,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所以我早点回来了..."男子的话在看到金哲勇时戛然而止。

"这是谁?"他问道,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

"这是我哥,金哲勇,"金敏智介绍道,

"就是我跟你提过的,在中国工作的那个。"

男子的表情立刻缓和下来,伸出手:"久仰大名!我是朴俊熙,敏智的丈夫。你的事迹我听说很多,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

金哲勇木然地握了握朴俊熙的手,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出陌生的戏剧,而他甚至不知道剧本的内容。

晚餐是在家里的豪华餐厅里举行的。

餐桌上摆满了各种山珍海味,还有几瓶看起来价格不菲的红酒。

女佣端上一道道精致的菜肴,场面宛如高级餐厅。

"哲勇,尝尝这个,这是从日本空运来的和牛,"金淑姬热情地说,

"很贵的,一公斤要几百美元呢。"

金哲勇机械地点点头,心中的疑问越来越多。

母亲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病情,而家里的一切都奢华得令人难以置信。

"妈,我每个月寄回来的钱...都用在哪里了?"他终于忍不住问道。

餐桌上突然安静下来。

金淑姬和金敏智交换了一个眼神,朴俊熙则假装专注于盘中的食物。

"哲勇啊,"金淑姬放下刀叉,语气变得柔和,

"你寄来的钱,我们当然是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一开始确实是用来治病的,后来...后来就是一些投资。"

"投资?"金哲勇疑惑不解。

"是啊,"金敏智接过话题,

"妈妈的病好了以后,我们用你寄来的钱投资了一些房产和股票。最开始只是小打小闹,后来慢慢有了规模。朴俊熙在金融方面很有眼光,帮了我们不少忙。"

朴俊熙谦虚地笑了笑:"主要还是运气好,赶上了平壤房地产的黄金十年。你妈妈现在在平壤有五套房产,每月光租金收入就有几万元。"

金哲勇放下筷子,感到一阵晕眩。

十年来,他省吃俭用,拼命工作,就是为了母亲的医药费和妹妹的学业。

而现在,他发现自己的家人早已过上了他想象不到的奢华生活。

"你们...为什么不告诉我?"他艰难地问道。

金淑姬叹了口气:"我们怕你知道后就不再寄钱回来了。一开始,我们确实需要那笔钱。后来...后来就变成了习惯。每次你打来电话,听你说工作有多辛苦,我们就不忍心告诉你真相。"

"而且,"金敏智补充道,"我们也担心你会因此回国。你在中国不是发展得很好吗?有了自己的生意,还娶了妻子,有了孩子。我们不想打扰你的新生活。"

金哲勇眼前浮现出李小梅的脸庞,想起了她多次提议减少寄回家的钱,但都被自己坚决拒绝。

想起自己为了多赚钱而错过的孩子的许多成长瞬间。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对了,哲勇,"金淑姬似乎急于转移话题,"你带孩子的照片来了吗?我们都很想看看自己的孙子和孙女。"

金哲勇默默地从钱包里拿出一张全家福,递给母亲。

08

照片上,李小梅和孩子们幸福地微笑着。

"多漂亮的孩子啊!"金淑姬称赞道,"小梅看起来也是个好姑娘。"

"是的,她很好,"金哲勇轻声说,"非常勤劳,也很贤惠。"

"你什么时候带他们回来看看?"金敏智问道,"我们都很想见见他们。"

金哲勇苦笑:"我不知道。签证很难办,而且...而且我的事业刚刚有了起色。"

"不用着急,"朴俊熙和气地说,

"等条件成熟了再说。对了,敏智怀孕了,再过三个月你就要当舅舅了。"

金哲勇强打精神,向妹妹道贺。

内心却早已翻江倒海。十年来的辛苦,就这样被现实无情地嘲弄。

晚上,金哲勇躺在客房宽大柔软的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

房间豪华得令人窒息,与他在江西的家形成鲜明对比。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李小梅的号码。

"喂,哲勇?"李小梅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浓浓的想念,

"你到家了吗?家人都好吧?"

金哲勇的喉咙哽咽,一时说不出话来。

"哲勇?你怎么了?"李小梅担忧地问。

"小梅,"金哲勇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我想你和孩子们了。"

"我们也想你,"李小梅柔声说,"大海今天还问什么时候爸爸回来呢。"

"我...我很快就回去,"金哲勇说,感到一阵心酸,"家里一切都好吗?"

"都好,只是店里有点忙,昨天又接了一个朝鲜那边的大订单,"李小梅说,

"你不用担心,我能处理好。你好好陪陪家人,别着急回来。"

挂断电话后,金哲勇躺在床上,泪水不知不觉流下。

他想起李小梅为他生儿育女,陪他打拼事业,从未抱怨过他将大部分钱寄回朝鲜。

而他的亲生母亲和妹妹,却一直在欺骗他。

第二天早晨,金哲勇起床后发现全家已经在餐厅等他了。

"睡得好吗?"金淑姬关切地问。

金哲勇勉强点头,眼睛仍然因为昨晚的失眠而红肿。

"今天我们带你去看看平壤的变化,"金敏智兴奋地说,

"这些年城市发展很快,你肯定认不出来了。"

金哲勇沉默地吃着早餐,心不在焉地听着家人描述平壤的新建筑和商场。

早餐后,朴俊熙开着一辆豪华轿车带全家出游。

金哲勇看着窗外的高楼大厦,内心感到一阵陌生。这已经不是他记忆中的家乡了。

"哲勇,你在中国的生意怎么样?"朴俊熙一边开车一边问道。

"还行,最近做中朝贸易,有些小规模,"金哲勇简短地回答。

"其实,"朴俊熙意味深长地说,

"如果你有兴趣,我们可以合作。我在平壤有不少人脉,可以帮你打开朝鲜市场。"

金哲勇沉默不语。他对朴俊熙的提议没有丝毫兴趣。

此刻,他只想尽快回到中国,回到李小梅和孩子们身边。

游览了一天后,金哲勇借口疲惫,早早回到了房间。

他开始查询最早的回程航班。原本计划在家乡待两周,但现在,他一分钟也不想多留。

就在这时,敲门声响起。是金敏智。

"哥,我能进来吗?"她小声问道。

金哲勇打开门,妹妹走了进来,轻轻关上门。

"哥,我想和你单独谈谈,"金敏智说,脸上的表情比昨天真诚了许多,

"我知道你对昨天的事情很震惊。"

"震惊?"金哲勇苦笑,"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我的感受。"

"我们不该欺骗你,"金敏智承认,语气中带着愧疚,

"但妈妈确实曾经很病重,你最初寄回来的钱救了她的命。"

"那后来呢?"金哲勇追问,"为什么不告诉我真相?"

金敏智叹了口气:"一开始是怕你担心,后来...后来是怕你失望。你在中国那么辛苦,我们却用你的钱过上了好日子。妈妈怕你会责怪我们。"

"我不会责怪你们变得富有,"金哲勇说,

"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要骗我。如果你们早说实话,我就可以把更多的钱留给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金敏智低下头:"对不起,哥。我们太自私了。"

金哲勇看着妹妹,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

终究是亲人,他无法真正恨她们。

"算了,"他终于说道,"过去的就过去了。我明天就回中国。"

"这么快?"金敏智惊讶地问,"你不是说要待两周吗?"

"我改变主意了,"金哲勇坚定地说,"我的家人在等我。"

金敏智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点点头:"我理解。我会帮你跟妈妈解释的。"

09

第二天一早,金哲勇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

金淑姬试图挽留,但见儿子去意已决,也只好叹气接受。

"哲勇,不管怎样,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金淑姬在机场拥抱儿子时说道,眼中含泪,"原谅我们的自私。"

金哲勇点点头,心中百感交集:"妈,保重身体。我会时常联系的。"

金敏智也拥抱了哥哥:"哥,谢谢你这些年的付出。如果...如果你愿意,可以带着嫂子和孩子们回来看看。我们真的很想见见他们。"

"会有机会的,"金哲勇说,尽管内心并不确定。

登机前,金哲勇回头望了一眼正在挥手的母亲和妹妹。

十年的分离,让他们变得如此陌生。

而现在,他只想尽快回到真正的家,回到那个虽然简朴但充满真情的地方。

飞机起飞,平壤的高楼大厦逐渐变小,消失在云层下。

金哲勇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心中的失落和释然交织在一起。

十年的守候,十年的牵挂,十年的辛劳,最终换来的是一场荒诞的闹剧。

但他并不后悔。正是这十年的经历,让他找到了真正的家和爱。

到达江西时,已是傍晚。金哲勇走出机场,看到李小梅和两个孩子正在等候区焦急地张望。

"爸爸!"金大海一眼看到父亲,兴奋地大喊起来。

金哲勇快步走上前,一把抱起儿子,又把女儿揽入怀中,然后深情地看着妻子。

"你怎么回来这么快?"李小梅惊讶地问,"家里一切都好吗?"

金哲勇微笑着点点头:"一切都很好。我只是突然意识到,我的家和爱人在这里。"

李小梅敏锐地察觉到丈夫的变化,但她没有追问,只是轻轻握住他的手:"欢迎回家。"

回到自己的小院,金哲勇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屋子不大,家具也很普通,但处处都充满了爱和温暖。

晚饭后,孩子们去睡觉了,金哲勇终于将在朝鲜的所见所闻告诉了李小梅。

"所以,你的家人一直在欺骗你?"李小梅惊讶地问。

金哲勇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苦涩:"是的,他们用我的钱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却一直让我以为他们还在为生活所迫。"

李小梅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轻握住丈夫的手:"哲勇,你不要太难过。也许...也许他们最初并没有恶意。"

"我知道,"金哲勇叹了口气,"他们终究是我的亲人。但这次回去,我明白了一件事:真正的家不一定是出生的地方,而是心安的地方。"

李小梅微笑着依偎在丈夫怀中:"我们就是你的家,永远都是。"

金哲勇搂紧妻子,心中涌起一股温暖。

他知道,从今以后,他将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以后,我们的钱主要用在自己家里,"金哲勇坚定地说,

"大海和小花的教育,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未来。"

"你不再给家里寄钱了吗?"李小梅小心翼翼地问。

金哲勇摇摇头:"我会寄,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他们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了。"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小院的石板路上。

金哲勇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

那里有故乡,有曾经的牵挂,但他的未来,他的希望,都在这个他用心经营的小家里。

十年的守候,换来一场醒悟。

但他并不后悔,因为正是这十年的跋涉,让他找到了真正的归宿。

夜深了,金哲勇和李小梅躺在床上,听着孩子们均匀的呼吸声,心中充满感恩。

"小梅,谢谢你这些年的陪伴和支持,"金哲勇轻声说,"如果没有你,我不知道自己会怎样。"

李小梅微笑着闭上眼睛:"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们是一家人。"

金哲勇闭上眼睛,心中的迷茫和失落一扫而空。

他知道,无论前方有什么风雨,这个小家都是他永远的避风港。

明天,他将以全新的姿态开始新的生活。

不再为遥远的过去牵绊,而是为眼前的幸福而奋斗。

窗外,又一轮月亮升起,洒下温柔的光芒,照亮了这个普通却充满爱的家。

金哲勇知道,这才是他真正的归宿。

2 阅读:1711
评论列表
  • 2025-04-29 22:00

    写小说也别跟抗日神剧一样吧???中国什么年代的工厂早上5点起床6点上班干到晚上10点?什么工厂员工伙食只吃馒头没有菜???胡说八道,瞎叽巴胡编???

  • 2025-04-29 12:50

    批示:此文章文笔朴实,但叙事不连贯,对人物心里描述细腻。但是故事特夸张,严重脱离实际。

雅旋看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