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和国防部长董军,与印尼外长苏吉约诺、防长沙夫里共同主持了中印尼外长防长“2+2”对话机制首次会议 。此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吸引了全球目光,一场看似常规的外交活动,实则蕴含着深远意义,其影响可能辐射至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格局。
这是中国首次与他国建立“2+2”部长级对话机制。以往,中国虽在外交与国防领域积极开展双边合作,但通过“外交+国防”双部长级别的常态化机制开展合作,这尚属首次。这一创新举措,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模式开辟了新路径。同时,此次会议也是王毅外长与董军防长首次在此类外交场合共同亮相、协同配合,两位重量级人物的携手,体现出中国对此次对话机制的高度重视。并且,作为该机制设立后的首次部长级会议,它为后续的合作定下了基调,诸多开创性的决策与共识将从这里开始孕育。
印尼外长苏吉约诺(资料图)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印尼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坐拥马六甲海峡,这一海峡堪称中国通向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进口国,大量能源运输依赖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的安全稳定对中国能源进口与海上交通安全至关重要。任何试图干扰中国海上生命线的外部势力,都无法忽视印尼这一关键地理节点。所以,确保印尼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对中国而言就是守住了战略安全的大门。
在区域角色方面,印尼在东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东盟最大的国家,且在特定时期担任轮值主席国,其在区域事务中的话语权不容小觑。印尼的对华立场,往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东盟整体与中国的关系走向。在当下中美博弈的“印太”战略大棋局中,印尼始终坚守“战略自主”原则,既不盲目跟随美国起舞,也不被美国随意驱使。这种“非对抗、平衡”的中间立场,为中国在深化与东盟区域合作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支点,让中国在区域事务中有了更坚实的合作基础。
此次“2+2”机制的建立,背后蕴含着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调整。过去,中国外交在较长时间内侧重于经济领域的合作,通过与各国开展广泛的经贸往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增长。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安全因素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如今的世界局势,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也需要稳固的安全保障体系。
印尼外长苏吉约诺(资料图)
中印尼在安全领域构建“2+2”机制,标志着双方合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海警执法或者人道救援范畴,而是全面深入到战略对话层面,从海上安全维护、危机管控机制建立,到军事互信提升以及联合演习机制完善等,双方将在全方位实现协同发展。
在以往的亚太安全事务中,中国在话语权方面常常处于相对被动的“防守”状态。在对外军事交流等事务上,多是对外部提议或局势变化的回应。但此次主动设立“2+2”机制,并选择在中国主场主持首次会议,彰显出中国正以更加自信、积极的姿态参与塑造地区安全秩序。中国不再仅仅是规则的遵循者,更是规则的制定者与区域安全“公共产品”的提供者。通过这一机制,中国能够更加有效地与地区国家沟通协作,共同应对安全挑战,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2+2”机制并非一次性的交流活动,而是经过精心规划的常设对话平台。随着后续会议的定期举行,该机制将逐步实现制度化。议题也将从最初的基础领域,不断拓展至更多元化的层面,合作领域也将逐渐常态化。这一机制不仅会成为中印尼两国战略互信的坚固“压舱石”,增强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多方面的合作深度与广度,未来还有望被复制推广至其他东南亚国家,进而形成由中国主导的区域安全对话全新范式,为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马科斯(资料图)
从国际战略博弈的大视角来看,中印尼“2+2”机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有力对冲。近年来,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发展,在亚太地区小动作不断。通过“四方安全对话”(QUAD)、“三方安全联盟”(AUKUS)等机制,以及加强与菲律宾等国的军事合作,试图打造针对中国的“包围圈”。印尼在过去也曾深受美国“选边站”论调的困扰。
两年前,美国防长与印尼高层会谈后,五角大楼擅自发布联合声明,将南海问题相关的“私货”强行塞入声明中,企图误导国际舆论,制造印尼与中国对立的假象,这一行为引发了中方的强烈不满。而印尼方面也迅速作出澄清,表示美方说法与事实不符,自此,印尼对美国的霸权行径多了一份警惕。此次印尼积极与中国设立“2+2”机制,明确表达了其在中美博弈中坚持独立自主、拒绝“选边站”的立场,选择与中国开展务实合作,走符合自身利益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