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清晨,北非大地的炮火声再次撕碎了黎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的炮弹如暴雨般倾泻在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市,这个曾被称作"沙漠绿洲"的西部重镇,如今在硝烟中颤抖。据当地军方证实,此次突袭造成至少9位无辜市民殒命,17人带着伤残开启新一天的挣扎。更令人痛心的是,邻近的北科尔多凡州首府欧拜伊德也未能幸免,1名儿童在炮击中永远闭上了眼睛,另有8名平民血染衣襟。

这场血色清晨的袭击绝非偶然。快速支援部队的地面部队趁着夜色发起进攻,却遭遇了政府军第六步兵师的顽强抵抗。经过数小时激战,政府军成功击退来犯之敌,战报显示敌方丢下数十具尸体仓皇撤退。但胜利的光环下,是平民区冒起的滚滚浓烟和此起彼伏的哀嚎。
这已不是苏丹大地首次见证同类悲剧。自2023年4月15日喀土穆的枪声划破夜空,这个非洲第三大国便坠入无休止的内战漩涡。两年烽火中,近3万生命被永远定格在冲突数字里,超过1290万民众被迫背井离乡,在荒漠与难民营间辗转求生。当国际社会还在为调停方案争论不休时,新的伤亡数字仍在实时刷新。

战争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快速支援部队选择用炮火回应政治诉求,政府军以暴制暴的战术,都在将国家推向更深重的灾难。那些倒在炮火中的平民,本应是冲突双方共同保护的国民,如今却成为权力博弈的筹码。当儿童在炮声中惊醒,当老人拄着拐杖逃离家园,我们不得不质问:这场同室操戈的战争,究竟还要吞噬多少无辜生命?

在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上,和平不应只是谈判桌上的口号。国际社会需要更积极的斡旋,冲突双方更需要展现出政治智慧与人性底线。毕竟,再精准的炮弹也换不回逝去的生命,再激烈的交锋终将在历史的审判台前归于寂静。让子弹飞一会儿容易,但要让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需要的不仅是枪炮,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和平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