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去菜市场,会看到三种类似的菜摆在一起卖,便是韭菜、韭黄、韭菜薹。同样,在一些餐馆里,既有韭菜炒蛋,也有韭黄炒蛋,口味口感似乎也差不多,那么这三种带“韭”的菜究竟有什么区别?分别给小伙伴们介绍介绍。
韭菜:如果说要在蔬菜界里找一种割不绝,割不死的菜,韭菜必定如雷贯耳。当春天来的时候,韭菜就破土而出,有了年度的第一茬韭菜,古语有云: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作为一种多年生的植物,种一次就可以生长很多年,而且可以多次收割,几乎每个月都可以,因此用来形容股民真是极为形象。一年365天,天天都会见到它,对于不喜欢吃韭菜的伙伴,可是有些皱眉。

韭黄:韭黄最早出现在宋朝,由于在北方的春日较为寒冷且日照短,加之地处内陆,运输不便,冬天蔬菜经常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韭黄在古代可是一种贵重的蔬菜,为了吃它,便发明了韭黄培植技术,宋朝大文豪苏东坡还有诗句形容韭黄:渐觉东风料峭寒,清高黄韭试春盘。在一望无际的菜地里,种着裹着“黑帽子”的韭菜(古时的黑帽子一般是稻草),因为阳光被遮挡而无法形成叶绿素,导致了叶子呈现淡黄色,便出现了黄色的韭菜。
韭菜薹:很多人第一次见薹,不知道是什么植物,因此“薹”字不好写,常常被写做韭菜苔、韭苔,它还有一个更为人所知的名字,叫做韭菜花。韭苔,就是韭菜成熟后长出来的茎,用一个通俗的例子来形容:韭菜相当于果树,韭苔相当于果树上的果实。因此,韭菜薹也是韭菜里的一种,是韭菜秋天开花后长出的嫩茎,相比韭菜的柔嫩,韭菜薹更有嚼劲,一定要在它嫩的时候吃,老了就嚼不动了。
有了以上的认知,再区分它们仨就容易多了,一般可以从颜色、外观就能区分。韭黄和韭菜都是扁的,而韭黄是黄色的,韭菜是绿色的,韭菜薹是绿色的,但是形状较圆,且顶部有花簇。以后别再分不清了,推荐三道家常小炒,回家赶紧试试吧~
韭菜苔炒腊肉丨风味独特,家常小炒
腊肉在中国南北均有出产,南方以腌猪肉为主,北方以腌牛肉为主。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风味独特。韭菜苔,即韭菜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在中央部分长出的细长的茎,顶上开花结实,嫩的可以当菜吃。这样的一老一嫩搭配,肉味浓郁,口感独特,适合午间配干饭食用。
韭黄鱿鱼丝丨下饭美味,不油不腻
韭黄是韭菜隔绝光线完全在黑暗中生长,因无阳光供给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叶绿素而长成的韭菜,就会变成黄色,称之为“韭黄”。鱿鱼富含钙、磷、铁元素,高蛋白低脂肪,属于健康饮食的理想食材,利于生长发育,适合老年人和成长中的儿童。韭黄搭配鱿鱼丝,这道菜制作简单,不需加过多调味,味道自然,香气四溢。
韭菜炒蛋丨香嫩可口,营养配饭
韭菜炒蛋是一道非常常见的家常菜,韭菜的含水量很高,是铁、钾、维生素A的上等来源,也是维生素C的一般来源。韭菜炒蛋香嫩可口,有刺激食欲的作用,是营养配饭的快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