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芜湖4小时!乾隆6下江南钦点古镇,摄影师凌晨蹲守抢拍,帝王流连的江南秘境藏不住了!

鱼尔言美 2025-02-24 08:31:05

古镇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堆叠了时间和记忆的宝库。每一座古镇都有它独特的气质与灵魂,更有自己独特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这座曾经乾隆先后6次来过的古镇,并留有乾隆御碑码头、乾隆御碑亭、“通济桥“匾,以及乾隆行宫遗址残存的台阶和古井,井栏上还刻着“乾隆十六年御用”。这,就是塘栖古镇。塘栖古镇位于杭州临平区的西北部,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是浙北重镇、江南水乡名镇,距离杭州市中心约2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使其成为苏、沪、嘉、湖的水路要冲。这座古镇始建于北宋,明清时期富甲一方,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鼎盛时期小镇的运河码头绵延5公里,商铺千余家,运河两岸的面积约3.2平方公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如今核心保护区域是1.5平方公里,拓展并新增文旅区3.3平方公里,共计4.8平方公里。古镇的地势平坦,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与周边的超山、丁山湖等自然景观相映成趣,美成了一道风景线,也成为众多摄影师的热门打卡地。

塘栖古镇两岸是由桥相连接,这些桥梁密布于市河之上,将古镇两岸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水乡景观。在众多桥梁中,地位最为显赫的当属广济桥,也叫通济桥、碧天桥、俗称长桥。位于塘栖古镇西北,南北向横跨京杭大运河。它不仅是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也是大运河上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相传,这座桥是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宁波义士陈守清在塘栖经商时,看到百姓因渡河困难而频繁遭遇危险,决心募资而建。据清光绪《塘栖志》载:“桥计七洞。嘉靖庚寅桥裂,里人吕一素捐金修。丁酉,复舍金重修。万历癸未、天启丁卯及清康熙乙巳屡圮屡葺,辛卯北堍又圮,吴山海会寺僧朱皈一与如意庵僧大生募建,甲午十月竣工。”可见,这座桥建成后在明清两代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修葺,今天的广济桥是清康熙年间重建,清光绪六年(1880)又对桥体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维修。

行走在这样的古镇里,看着广济桥的七孔石环正吞吐着运河的呼吸。这座百年老者弓着脊梁,将南北两岸的市井声息揽入怀中。青石板阶上苔痕斑驳,每一寸凹陷都藏着明清的月光,遥想乾隆的龙舟曾在这里停泊,桨橹摇碎了满河星斗,却摇不散石桥倒影里凝固的时光。塘栖古镇虽不大,但却有着江南水乡的温婉,漕运鼎盛的年月里,两岸廊檐勾连成十里的晴雨长廊,丝绸与茶叶在黛瓦下流转,橹声与算盘声此起彼伏。时代更迭如运河潮信,战火掠过时,廊棚焚作满天星火,焦黑的梁柱倒映在浑浊的河面,像极了一轴被撕碎的《清明上河图》。广济桥却始终立着,桥洞下流过逃难者的乌篷船、建设者的红星帽,最后连流水本身也瘦成一道影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运河截弯取直,主河道忽然就移到了五里外。当暮色漫过运河时,八十级石阶次第亮起霓虹。老茶客坐在美人靠上剥枇杷,指尖染着金黄的甜汁,檐角风铃摇碎评弹的尾音。广济桥的轮廓渐渐隐入蓝调时刻,唯有桥心那对石兽仍在守望——它们见过漕船千帆,也见过游船画舫,此刻正凝视着无人机掠过古桥投下的斑斓光瀑。塘栖的灵气始终在水波里晃漾,旧时月色与LED灯带在河面达成微妙的和解,如同青瓷冰裂纹里开出的霓虹,绚烂无比!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