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古树萌新芽,院中朽木再绽放。半生浮沉,言语万千,皆隐于斑斑白发间……
聆听《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旋律,心中泛起层层愁绪。自幼,我们便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换寸光阴”的诗句中浸润,课堂时光仿佛漫长无边,总梦想着岁月宁静,未来悠长。然而,一旦踏出校门,时间便如锋利的剑,让人措手不及,四季更迭,寒暑交替,悄然偷走了青春的容颜,染白了父母的发丝,念及此景,怎能不心生哀伤?

但更令人心痛的,是目睹时间在肆虐,自己却束手无策,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变迁,直至一切如晚春落花,随风飘散,归于尘土。回溯至公元1895年11月,18岁的王国维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迎娶了温婉的莫氏为妻。尽管是包办婚姻,但两人却渐生情愫,郎才女貌,朝朝暮暮,情深意长。然而,好景不长,婚后两年,王国维便踏上了求学之路,成为了一名漂泊的旅人。数年后,当他再次踏入家门,与莫氏重逢时,却不禁感慨万千。

莫氏体弱,又为家事操劳,加之思念成疾,青春的脸庞已添上了岁月的痕迹,变得憔悴不堪。望着不到30岁却已显老的妻子,王国维心中五味杂陈,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深情款款的《蝶恋花》。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阅尽天涯离别苦”:这里的“天涯”象征着极远之地,表示词人经历了长时间的离别与相思之苦,尝尽了人世间因离别而生的痛苦。
“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未曾料到,当我归来时,眼前的花儿竟已凋零至此。这里的“零落花如许”用花儿的凋零来比喻词人的爱人因长时间的等待和生活的艰辛而容颜衰老,同时也暗含了词人内心的悲痛与无奈。

“花底相看无一语”:在花丛下,我们彼此对视,却沉默无言。这里的“花底相看”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哀伤的画面,词人与爱人虽然重逢,但内心却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痛苦与哀伤。
“绿窗春与天俱莫”:那绿色的窗棂外,春天的景致与天色一同黯淡了下来。这里的“绿窗春与天俱莫”借景抒情,以景色的黯淡来映衬人物内心的悲伤与失落。
“待把相思灯下诉”:本想在这灯火阑珊之时,向你倾诉心中无尽的相思之苦。这里的“灯下诉”表达了词人想要与爱人分享心中情感的渴望。

“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却没想到,这一丝重逢的新欢,反而勾起了过往千丝万缕的旧恨。这里的“一缕新欢”与“旧恨千千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过往的深深怀念与痛苦。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这句惊艳之句,道出了岁月无情的真谛,让人留不住那镜中逝去的青春、那离树飘零的落花。全篇以花暗喻妻子,虽无一个“爱”字,但对妻子的怜惜与疼爱却溢于言表。既伤感又深情,表达了词人心中愧、悔、爱、怜等复杂情感,也抒发了对光阴易逝的深深感叹。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易逝,我们能做的,唯有珍惜眼前人。

人们常说,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但王国维的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不写重逢之喜,反抒重逢之苦,充满了深沉的悲剧色彩。离别之苦,世人皆知,却不知重逢之时,亦是苦涩满怀。时间能改变太多,花虽重开,却已非旧时模样,岁月无情,人亦难再少年。一时的重逢之欢,又如何能抵消离别日久的苦楚?

在花下相对无言,绿窗内的春色与天边的暮色一同沉寂。无论是春之暮还是日之暮,都映射着妻子年华的老去。词人借花喻人,借景抒情,既是惜春伤春,更是惜人伤人。本想在这灯下倾诉相思之苦,享受这片刻的欢愉,却不料这短暂的相聚反而勾起了心中那千丝万缕的旧恨。这种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着实令人动容。

点点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