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在香港中环的周日街头,你会看到这样的奇观:天桥下铺满野餐垫,东南亚面孔的女士们席地而坐,分享着家乡的炸香蕉和椰浆饭。
她们不是游客,而是香港35万外籍家佣中的一员。这些被称作“菲佣”的菲律宾女性,用每月不到5000港币(约4672.3元人民币)的薪资,承包了香港中产家庭的洗衣做饭、带娃遛狗,甚至充当半个英语老师。
她们每周日的聚会不是行为艺术,而是全球最大外佣群体的集体狂欢,毕竟连杜特尔特为选票都专门选择来香港。
那香港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雇菲佣?
而香港菲佣每月能赚多少钱?竟然吸引了35万人务工!
如果性价比高又可以教孩子英语,为什么内陆不引进菲佣呢?
01香港人的“全能管家”

走进香港普通家庭,你大概率会看到一个画面:菲佣清晨6点起床煎蛋,晚上9点还在擦地板,中间穿插着接送孩子、给宠物洗澡、甚至帮雇主按摩肩颈。
这“796的工作制”(早7点到晚9点,每周6天)是她们大部分人的日常,如果放在内陆,肯定很多人看到这个工作时间都要喊崩溃!
在内陆的一线城市请个月嫂,平均要花1万左右,而北上广深的平均工资远低于香港,只有一万四左右,但是在香港菲佣们的月薪却只有香港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半!2025年香港法定最低时薪42.1港币,按每天8小时计算,菲佣的薪资仅为同工种本地工人的三分之一。
但菲佣的“性价比”远不止于此,他们的专业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认知。

菲律宾家政学院堪比 “蓝翔技校 + 新东方”,护理学、教育学专业毕业生比比皆是。她们中70%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不少人学过护理或教育专业,英文流利到能教小孩写作文。
中介公司对她们的培训可是堪称“家政界黄埔军校”,从粤式清蒸鱼的火候到急救心肺复苏术,从分辨奢侈品真伪到用Excel记账,直接省下半个会计的钱。

有一部关于香港菲佣的纪录片,专门记录了他们上岗前必须刷满 216 小时培训,包括清洁、烹饪、急救、育儿、老人护理等等,甚至要学广东话版 “少爷,饮汤啦”。

最终能通过各种考核来香港做家佣的,在菲律宾都属于高等人才了。再加上菲律宾人受到天主教的影响,秉承着服务及天职的原则,所以大部分菲佣还富有极强的责任心以及严格的时间观念。

这么看来,能请到合适又投缘菲佣的日子,简直是上班族的天堂!
02从“东方小纽约”到香港客厅:

1970年代,菲律宾经济濒临崩溃,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把国家玩成了 “破产版《大富翁》”:糖业、烟草、香蕉全成了自家提款机。50 万制糖工人日薪不到 1 美元,年轻人只能背井离乡。1974 年《劳工法》一出台,菲律宾直接开启 “人力出口模式”,菲佣成了行走的外汇储备。
而当时的香港正经历制造业黄金期,双职工家庭激增。当香港本地保姆纷纷跳槽去工厂赚高薪时,第一批 50 名菲佣拿着月薪2000港币登陆香港,住进了富豪家的储物间。他们会说英语、懂早教、还能把地板擦得反光。那时候菲佣是身份象征,就像现在背爱马仕。

转折发生在1990年代。香港女性职场参与率飙升至60%,双职工家庭又一次暴增,菲佣迅速从奢侈品变成刚需。
巅峰时期,每7个香港家庭就有1个雇菲佣,连劏房住户都流行“三家合聘一佣”,比如A家负责早餐,B家承包洗衣,C家专管带娃,说白了菲佣成了“共享家电”。
不过菲佣的“职场路”并非一帆风顺。

2004年印尼佣工凭借“吃苦耐劳”的名声抢走大量份额,菲佣人数从15.5万暴跌至12万。当时香港的雇主们流传着这样的形容,印尼佣像老黄牛,菲佣像孔雀!意思就是光会英语有什么用?擦马桶又不用背单词。
直到疫情暴发,香港封关导致外佣紧缺,菲佣身价一夜暴涨。2021年有雇主开出月薪1万港币,只为抢到一个会做葡国鸡的菲佣,要知道这价格足够在内地雇两名月嫂。
03双面菲佣:周日公主与职场“灰姑娘”

每周日下午4点,香港立法会大楼前的空地会变身“马尼拉广场”。菲佣们换上碎花裙,用纸箱搭成临时KTV,歌声能盖过旁边奢侈品店的钢琴曲。
如果用童话故事来形容,这是她们唯一的“公主时间”。因为周一到周六当灰姑娘,周日水晶鞋哪怕只穿6小时,也要闪亮到底。

而这个重要的日子也是他们努力争取来的,2013 年香港政府想驱散聚会,菲佣们直接掏出圣经:“星期日是安息日!” 中环封路抗议持续数月,最终逼得政府让步,现在周日聚会成了城市文化符号。
光鲜背后是严苛的生存法则,合同规定菲佣必须素颜、留齐耳短发、不与邻居闲聊,甚至吃饭不能上桌。曾有菲佣因偷用雇主面膜被罚款2000港币,还有人因买菜时多聊了5分钟,收到“违反工作效率警告”。更残酷的是信用体系,被辞退的菲佣想找新工作,得求前雇主写推荐信。如果这个推荐信写的不好,或者有辞退记录,基本就找不到工作了。

为什么这么苛刻的要求,还是有这么多菲律宾人原来来香港做家佣呢?
因为这是她们最好的选择,虽然菲佣在香港的工资不高,但大部分雇主除了会覆盖他们的日常开支,还会给他们提供往返菲律宾的机票以及医疗保险等福利。但如果他们在菲律宾本国做家用的话,每个月只能拿1000左右,还没有福利。
所以换位思考,如果有人给你提供5倍工资,还帮你往返机票、食宿以及各种福利,换做是你,你愿不愿意去那儿打工?作为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一笔双赢的交易。
04为什么大陆不抄作业?

看到这里,内地朋友恐怕要拍大腿:“5000块雇个全能阿姨?给我来一打!”但现实是,大陆家政阿姨月薪早已突破8000元,却连洗碗机都不会用。其实不是我们不想引进,但是这事儿比拆散罗密欧与朱丽叶还难。
政策上,大陆严禁外籍人员从事家政服务(特殊人才除外),毕竟我们还有2亿农民工需要就业。市场问题上更是一言难尽魔幻,假设开放菲佣,上海阿姨可能集体抗议:“她们会英语还能忍,但要是卷到月薪3000,我们喝西北风?”

深圳曾出现 “黑中介” 被收高额中介费,结果又的还出现菲佣三天就跑路的情况。更关键的是,内地月嫂月薪已破万,菲佣性价比优势不再。

韩国就是有前车之鉴,去年试点引进菲佣,结果富人哄抢抬价,月薪炒到1.6万人民币,比首尔白领还高。

如果菲佣真的来了,或许能倒逼内地家政升级。想象一下,当 “金牌月嫂” 遇到 “菲佣卷王”,谁会先被逼着考英语证书?
35 万菲佣背后的 “双刃剑”不容小视,它展示着全球劳动力的 “不平等游戏”。菲律宾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 50 万比索,结果她成了香港家庭的 “全能保姆”。这种 “人才逆差”,让菲佣成了全球化时代的特殊符号, 用廉价劳动力支撑起发达地区的精致生活。
05廉价劳动力?

菲佣现象背后还藏着道残酷的经济题,菲律宾护士在香港养老院月薪2万港币,但更多人宁愿选择做家佣。因为雇主包吃住,能省下90%收入寄回家。如果在马尼拉,5000港币可是够全家活半年,这就是她们忍受‘睡灶台旁’的原因。
但对于香港家庭,这笔账更划算。
雇菲佣年均花费约6万港币,仅占家庭收入中位数的15%,却能解放夫妻双方全职工作,多赚的薪水足够再雇三个菲佣。

夜幕降临时,中环写字楼的白领们匆匆回家,菲佣们正把最后一件衬衫熨得笔挺。这座城市的光鲜与疲惫,精致与算计,都被折叠进那间不足3平米的佣人房。
在香港,菲佣是最便宜的 “家人”,也是最无奈的 “打工人”。她们用双手撑起了一个城市的体面,却在周日的聚会里,用歌声与舞蹈拼凑着对家乡的思念。当深圳湾的海风掠过中环天桥,这 35 万流动的身影,早已成了这座城市最独特的注脚。[给你小心心]
参考资料:九派新闻-2025-03-11-《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拘留》
环球网-2017-08-03-《媒体:据传月薪1.3万的菲佣要来了,最该惊慌的是谁?》
环球网-2018-02-22-《孙小迎:关于菲佣,有些东西须了解》
界面新闻-2019-09-23-《中国内地菲佣生存录:是“无所不能”的保姆,也是母亲、妻子、女儿》
新华网-2018-08-19-《家庭雇菲佣有何风险 雇外籍保姆当心被罚》

九派新闻-2025-03-11-《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拘留》

环球网-2017-08-03-《媒体:据传月薪1.3万的菲佣要来了,最该惊慌的是谁?》

环球网-2018-02-22-《孙小迎:关于菲佣,有些东西须了解》

界面新闻-2019-09-23-《中国内地菲佣生存录:是“无所不能”的保姆,也是母亲、妻子、女儿》

新华网-2018-08-19-《家庭雇菲佣有何风险 雇外籍保姆当心被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