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更要注重教育评价的改革

踏浪乘风课程 2025-04-27 03:27:30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国内教育界的两个风向标,然而,“高考是最公平的教育方式”的观念经过近一百年的洗脑教育之后越加强烈。素质教育在国内,也就成了一个蹩脚的口号。即使在“禁考令”、教育评价改革铁腕政策之下,应试教育依旧我行我素——经过一百多年的应试教育洗脑,除了背书做卷子那点不入流的“三脚猫”功夫,整个教育界似乎没有别的本领教给学生了。

高考的作用,应该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高考也应该为富有各种特长人才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才干的机会。诚如选拔体育人才,选拔举重人才,直接看举重能力,无需去跑马拉松,更需要考察投掷。各专业人才的选拔,直接考察专业领域里的优质人才即可。

各专业人才选拔,直接根据专业学科能力需求,通过专业的考试,选拔专业领域里佼佼者即可。比如,文学专业,选拔文学书籍阅读广泛、作品质量高的即可,既不需要会做理化生考试题,也不用会做高难度的微积分,只要酷爱阅读古今中外书籍,擅长思想写作即可。选拔理化生等科学教育学科人才,只要选拔相关专业阅读广泛、精通专业实践探索的即可!各专业人才的选拔,应选拔专业领域里的佼佼者。

然而,“大锅乱炖”的应试教育单纯痴迷于教材里的那点一百年都没怎么变化的“三脚猫”知识,一味只是把人局限在几十平米的教室里背书、做题,实在很难登上大雅之堂。

母语教育在国内科举之下一千多年,古人也没像今天这般,不去大量读书、不专心思想写作,一味只是醉心于一些组词、造句的蹩脚的“基础知识”。大有不会组词、不会造句的人就不会读书、写作了似的,完全忽视了科举制度培养了那么多能人大贤,压根就没这么多蹩脚的“基础知识”。在匆忙的十几年教育历程中,学子们被繁重的考试任务紧紧束缚,既没有时间广泛涉猎书籍、品读思想,更没有时间潜心创作,写出自己的作品。

理化生等科学教育在国外,也有深厚的基础。然而,国外的科学教育下,也没有把人关在教室里一味只是做题、考卷子,自以为是的打“基础”。最终,做了好几年考试卷子,离开考试,压根没有培养起一丝半点科学探索的兴趣。甚至于,压根不懂科学学科的意义是什么。国外的科学教育,更注重兴趣的培养与科学书籍的阅读,实验探索技能的培养。也许没有国内的教育那样面面俱到,每一个领域都去学习,更没有做过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破烂考试题,却是培养起了科学探索的兴趣与习惯。

素质教育在国内几十年,只是应试教育底色的一个装饰品。源自对于学科教育理解的偏颇,语文教育甚至违背传统读书、写作教育的底色,而科学教育更是撇开了科学书籍的阅读、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实验室里的实验探索。最主要的,除了体育人才的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外,其余人才都在吃应试教育“大锅饭”。“饭菜”再美味,天天吃、年年吃,能不让人反胃?

要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要打破高考的“大锅饭”,转为分门别类去选拔各个领域里的特长人才。同时,更需要改变学科教育评价方式,没有哪一门学科,只要窝在教室里、沉醉在教材里那一星半点的知识里“坐井观天”,背背书、做做题,考个分数就可以培养好的。

1 阅读:13
评论列表
  • 2025-04-27 22:06

    唯分数 唯学历文凭 是不可能变的

  • 2025-04-29 11:56

    我们学校和家长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对孩子做人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只有扎下做人的根,才能避免孩子沉迷堕落、走上邪路、违法犯罪,孩子才能真正成才! 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好书《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了凡四训》、《寿康宝鉴》、《百病寻源记》等;传统文化光碟巜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是做人的根,是重中之重的经典和好书,值得用来教育孩子,受用一生。可在网上搜看,也可以在网上各种购物平台上购买并送到家。 孩子学了做人的道理,扎下道德品行的根,就会懂得因果关系(明因识果),知道干坏事、违法犯罪后,就会产生不好的果报,从而自觉断除恶因,避免恶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