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愿望。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并没有错,但孩子并不是附属品,他们也有选择的权利。
孩子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怎么办?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还是父母坚持己见先斩后奏。

湖北就有一个女孩,高考考了687分,目标是北大,父母却按照自己的想法偷偷改了志愿。
结果呢,家庭环境恶化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几十年的辛苦教育,换来女儿一句决绝的话......
01
女孩名叫戴柳,出生在湖北,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一个是老师。一个是记者。
父母对女儿的教育很开放,并非普通家庭那样的棍棒教育、非打即骂,而是鼓励、而是自由。
闲暇之余,还会带着女儿去书店看看书,去外面旅旅游开拓一下视野。
家庭文化气息浓厚,教育环境与方式也不错,戴柳热爱学习、性格开朗,做事也有主见想法。
小学到初中她的成绩都名列前茅,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学生眼里的好榜眼,邻居眼里的好孩子,父母眼里的骄傲。
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天之骄女”十分贴切。
高中时期学习压力很大,戴柳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还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北京大学。

什么985,什么211,在北大面前都得靠边站站,孩子有这样的志向,很多家长盼都盼不来。
不出意外,意外就出现了,这个“意外”就出现在戴柳父母身上。
按理说,戴父戴母是文字工作者,感情、思想应当十分细腻、开放。
但,偏偏在女儿的志愿上放不下,亦或者说想让女儿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走。
尤其是戴父,北京大学是全国最优秀的学校不假,也是女儿的梦想。
他却认为女儿应该报考中国政法大学,也由衷地希望女儿学习法律,将来成为一个法官。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孩子只是你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产物,你若是弓,孩子就是即将发出的箭矢......
每个人都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只是教育千千万,教育专家说的头头是道,可真发生在自己身上又是另一种情况。

什么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
总的来说就一句话,你必须按照我设定的路线走,戴柳的父母在女儿高考志愿上便是如此。
当然,这些戴柳并不知道,高中三年一直都在努力拼搏。
哪怕是高考之前,也都在挑灯夜战,只为给人生十八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的高考成绩为687分,湖北第三、黄冈第一,北京大学还不是手到擒来。
填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北京大学。
几周后,她收到录取通知书很高兴,可打开一看却懵了。
第一志愿明明是北京大学,自己的成绩也不可能滑档,为何现在是中国政法大学呢?
戴柳去学校找老师,一查才知道背后的始作俑者是父亲,是父亲偷偷改了自己的志愿。
原来,父亲当年的梦想就是考上政法大学,奈何却没能考上,只有让女儿替自己完成未达成的愿望。

凭什么让我为你的遗憾买单,这是戴柳内心深处的呼喊,可木已成舟,她也只能被迫接受。
02
来到大学校园,很多人充满新奇、洋溢笑容,戴柳却似乎失去往日的开朗,学习、社交、活动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看着“隔壁”的未名湖,她的内心像针扎一般,如果不出意外,未名湖畔应当也有她一个位置。
戴柳不是一个蹉跎的人,也不是一个自怨自艾的人,既然路已经确定,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很快她调整自己的心态,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然后付诸行动、发奋图强。
之前从没想过会上政法大学,所以对这方面没有涉猎,诸多法学名词晦涩难懂。
戴柳并没有失落,不懂就多看书钻研,直至弄懂为止;知识面不够就多看书学习,直至覆盖为止......
天赋、努力她都不缺,结果也很喜人,专业成绩突飞猛进,如同初中、高中一样亮眼。

匆匆几年过去,大学生涯即将结束,就在这个时候韩国国际法律经营大学前来招生。
得知此消息,戴柳没有太多犹豫直接选择报名,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复习、备考。
考试很顺利,最终拿到录取通知书,而且还获得了该校的全额奖学金。
这是一个好消息,她却没有告诉父母,或许是担心不被允许吧!
一直到事情尘埃落定,坐上去往韩国大学的飞机,才把出国留学的消息告诉二老。
戴柳的担心没有错,戴父得知消息很愤怒,质问女儿为何自作主张,质问女儿为何不听自己安排。
听着电话里父亲的怒吼,戴柳没有任何反驳,只是静静地听着,一直到电话挂断。
似乎对于她而言,这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这才是自己掌控的命运,对未来充满希冀与向往。

独在异乡为异客,来到韩国面对的不仅仅是学习问题,还有语言、文化、生活等困难。
曾几何时,戴柳被这些问题折磨的挫败感不断,可始终没有放弃,因为没有退路。
或许在这个时候,她就已经定下了目标,一个未来让父母后悔不已的代价。
语言不通就补习韩语,文化不同就多参加社交活动,学习跟不上就多花时间提升专业能力。
这一次勤奋再次让她收获了硕果,还没有从国际法律经营大学,就被当地一家律师事务所签约。
律师这个职业压力很大,戴柳用超强的能力逐渐适应,之后还通过新韩金融集团的面试。
此后的24年,戴柳一直在异国漂流,遇到不少困难,也吃过许多苦,但都是一个人抗下所有。
她没有给父母抱怨一句话,也从没有想从父母哪里得到什么安慰,因为这是自己选择的路。
长期“压榨自己”去工作,戴柳的身体出现过一些问题,有朋友建议她调养一下,回国与自己的父母缓和缓和关系。

后来戴柳从公司辞职,但并没有回家,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与生活方式,继续追求自己想要的。
闲暇之余,还会制定一个旅游计划,看看大自然的风景与人文景观的美好。
在此期间还遇到了真爱,对方很不错,也很爱她,相恋一段时间后步入婚姻的殿堂。
这些事情,远在中国的戴父戴母都不知道,当得知消息时换来的却是一句冰冷冷的话。
03
那一天,戴柳拿起手机、鼓起勇气给母亲打个电话,说一下自己要结婚的消息。
看到女儿的电话,戴母很高兴,还以为女儿要回来呢。
然而,戴柳却说“我要结婚了,以后可能就不回去了。”
戴母的心都要碎了,再三问女儿不回来了吗?得到的依然是冰冷的答案。

嗯,我已经想好了,不打算回来了,这里有我的事业和爱情,我很幸福。
或许母亲试图挽回什么,但最后都是无用的,电话挂断的那一刻,戴母的心也被伤透了......
回看一整件事情,戴父做错了吗?站在他的立场或许没有。
那么做是对女儿的一种保护,是让她进入社会后好就业,少受一点社会的教训。
戴柳错了吗?似乎也没有,在职场打拼多年,或许也能理解父亲的做法。
只是,有些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可能不能释怀又是另外一问题。
有人说戴柳的选择很冷血,可在那个时候有没有人替她考虑过。
你凭什么更改我的志愿?为什么连问都不问我?
中国政法大学才是最适合你的,这都是为了你好!
一个是满脸泪水的女孩,一个是自以为是的父亲,谁都有自己的道理,可受伤害的却是女孩。

就因为戴父的遗憾是没考上政法大学,就因为他想让女儿替自己完成遗憾,就可以修改女儿的志愿吗?还美其名曰是为女儿好。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戴父戴母当年种下了因,今天戴柳的话就是当年的果。
重新回到开篇所提到的那个话题,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能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
想必,戴柳的故事就是一个最好的答复。
其实,这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了,比之更恶劣的情况多的是。
有些青少年遭受父母的PUA后,无法接受自己被控制的人生,以至于成年之后肆意报复。
你不是想操纵我的人生嘛?那就让你操控到底,直接躺平、啃老、放弃未来。
父母则会怒斥“你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后半辈子一家人只剩下争吵,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一种痛苦。

剥夺孩子的选择权非常霸道,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子女更是残忍,这种教育比棍棒更难受。
一旦孩子的心被伤透,他们就会做出无言的抗争,这种无言的抗争更可怕。
我也是一个父亲,很多父母总是以“养育之恩”标榜,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标榜的。
是你自己想要一个孩子,带娃来到这个世界,生了娃养他成让你是应该的。
不能因为你有养育之人,就可以决定孩子的后半生。
每个人的路每个人自己选,父母可以去稍加干预,却没有绝对更改的权利。
这篇文章写的并不是很尖锐,戴柳与父亲之间,还存在一段更大的矛盾。
戴父根本就不同意女儿出国,曾经还把她关在家里不让出门,是母亲心软将其放走。
出国的24年里,她没有跟家里联系过,也没要过家里一分钱,那通电话也是最后的诀别。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