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有多难?小地主告密引来日军,惨败之后支队长又携款潜逃

烨华评历史 2023-02-24 06:53:03

东北抗联所面对的首要困难,就是冰天雪地的环境,以及日军讨伐队的围追堵截。其实除此之外,抗联还会遇到其他困难,比如来自老百姓和部队内部的意外状况……

东北抗联

1940年,东北抗联遭遇日军重兵围剿,损失惨重。因为战斗减员很多,抗联第三路军所属部队缩编成若干支队,继续与日伪军周旋。这一年三月,抗联第十二支队组建完成,由戴鸿宾任支队长,许亨植任政委。

当年七月,十二支队决定离开铁力,前往三肇地区继续战斗。队伍想办法渡过呼兰河之后,来到了肇东县的李道德屯。抗联想在一个地区站住脚,最重要的就是依靠群众——打一场大胜仗,就能鼓舞老百姓的斗志,是站稳脚跟的最好方式。

李道德屯的老百姓提供了一个情报,二十多里地外的丰乐镇,应该可以打下来。这个镇子里有日军的银行和当铺,还有警察署,镇子设有自卫团和棒子队(主要以棍棒为武器的地方自卫队),总人数不到40人。

丰乐镇的镇长姓吴,死心塌地跟着日本人,他为了邀功请赏,经常抓一些无辜老百姓,说是反日分子,装进麻袋里活活摔死。日本人很喜欢这个吴镇长,但老百姓恨透了他。

十二支队的战士们一听,都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把这个家伙抓来枪毙了。戴支队长和许政委思考片刻,决定在三肇地区的第一仗,就是攻打丰乐镇。

9月11日晚7点,八十多名战士悄悄出发。

民国东北

大家一路急行军,十点多就到达了丰乐镇外。整个镇子就是一条约二里长的东西大街,敌人的警察署和自卫团都在街上,相距并不远。按照计划,抗联队伍一部分攻打南门,一部分攻打西门。

约十点半,韩玉书指导员带领的三十六大队,已经摸到了南门外。在南门口,战士们抓到伪军一个哨兵,知道了敌人当晚的口令和自卫团驻地的具体情况。当时街上没有什么人,大家知道了口令,就光明正大地列队前进,直接来到了自卫团的院子外。

敌人完全没有想到,抗联会主动打过来,所以院子外也没有安排哨兵。战士们见院墙很矮,于是争先恐后往上爬,很快就都进了院子。之后,大家摸到了敌人睡觉的房间,一脚踹开房门,大喊:“不要动,谁动打死谁!”

绝大多数伪军都是为了吃饱饭混日子,不会为日本人卖命。所以,他们毫不犹豫举手投降,没有一个人反抗。与此同时,棒子队也被轻松控制。但警察署有反抗,战士们打死了一个日本指导官和三名伪警察,他们也投降了。

整个战斗在一个小时内完成,缴获了一部分枪支弹药,还有伪币十六万元,四五斤的黄金和首饰。那个罪恶滔天的吴镇长也被抓了起来,就地枪毙。

丰乐镇一战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三肇地区。

民国东北

老百姓知道抗联回来了,个个欢欣鼓舞,日伪军和地主恶霸得到消息,又气愤又害怕,没有那么嚣张了。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依靠群众,抗联才能站稳脚跟,才能生存下去。但是,并非每一个群众都真心支持抗联,向日本人告密的人,也有不少。对于抗联来说,这也是最大的威胁之一。

丰乐镇战斗之后,为了躲避敌人的追踪,队伍转移到了四撮房附近。那天下起了秋雨,从早到晚不停,战士们只能躲在一块苞米地里淋雨。其实,旁边就是一个小屯子,但是抗联没有来过这里,不能确定屯子的老百姓会帮助他们。

到了半夜时分,大家冷得浑身哆嗦,实在受不了了,戴鸿宾派了两名战士悄悄进屯子,了解一下情况。过了一会儿,两名战士带着一位老大爷来到苞米地。老大爷一看战士们都被雨淋透了,赶紧带着大家进了屯子。

原来,这个屯子的老百姓也是支持抗联的,他们还偷偷组织了抗日救国会。大家进了屯子之后,立刻分散住进了老百姓家中,吃了点热乎饭,把湿衣服脱下来烤干。

休息到天亮,出事了。在村口放哨的战士,忽然发现一个年轻人路过,就抓了回来。为什么要抓回来呢?因为这个年轻人的穿着不一样,看起来像有钱人家的少爷。那个时候的老百姓受日伪军欺压,十分贫穷,都是穿着破破烂烂的“更生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村里人说,这个年轻人不住在屯子里,他是甲长宁七麻子的弟弟,人称宁老疙瘩。宁老疙瘩家是小地主,比较有钱,所以他天天都去城里上学,路过这个屯子。

在“保甲制度”中,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

保甲长一般由当地的地主士绅担任,保长权力非常大,手里还控制着地方武装组织。和保长相比,甲长的权力就小多了,一般都由中小地主担任。

其实,在很多屯子里,甲长就由普通老百姓担任,没有什么特权。很多甲长也和老百姓一条心,信赖并且帮助抗联队伍。因此,不能认定宁老疙瘩是坏人,所以战士们只是暂时将其扣留,等到部队走了再放他走。

没想到,刚过了一会儿,甲长宁七麻子就过来了。宁七麻子进了屯子就哭诉,说自己虽然当了甲长,但“心在曹营心在汉”,也是痛恨日本人的。根据老百姓的说法,宁七麻子虽然常常“催粮催款催丁”,但也没干过太过分的事情,不算是大坏人。

宁七麻子又说,自己接到通知,今天要赶到县城警察署开会,如果不去的话,可能会掉脑袋。十二支队的领导告诉他,可以去开会,但是不能将抗联的情报告诉日本人,否则就枪毙宁老疙瘩。如果他支持抗日,进城后先去买三十双胶鞋送到城外,有人会去取。

宁七麻子和宁老疙瘩兄弟俩商量了一会儿,点头答应了。宁七麻子匆匆离开了屯子,抗联领导不放心,于是派通讯员小姜偷偷跟在他后面。

差不多到了中午,小姜匆匆忙忙跑了回来,报告说:宁七麻子出了屯子后,一路小跑赶往县城,还时不时扭头往后看。进了城之后,他根本没有去买胶鞋,而是直奔警察署去了。

不用说,这个宁七麻子向日本人告密去了。日本人有骑兵有汽车,肯定已经在路上,队伍现在撤退估计来不及,只能赶紧准备迎战。当然,战士们把宁老疙瘩拖出来,枪毙了。

不仅是保甲长,老百姓向日军告密也很常见。

另外,还有土匪或者猎人给日军当向导,在山林中追踪抗联队伍。还有一些人接受日军的训练,然后混到抗联队伍中,暗中搞破坏或者给日军传递情报。

抗联战士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意外,谁是朋友谁是敌人,真的不好分辨。

敌人很快就会过来,队伍赶紧离开屯子,在六七里外找到一块高粱地挖战壕。刚挖好没多久,从宋站方向来了三百多伪军和两百多日军。当时,十二支队只有八十多人,要面对五六百名全副武装的敌人,形势十分不利。

但是,敌人已经到了眼前,不打不行了。战士们迅速分成几部分,进入各自的阵地,开始与敌人交战。

谁也想不到,有人临阵脱逃了。

原来,十二支队刚刚收编了一支义勇军,大约有二十多人。当时东北的抗日力量比较复杂,所谓“义勇军”,有些是老百姓自发组织的队伍,有些则是土匪队伍,既抢劫老百姓也攻击日伪军。

“义勇军”的最大特点,就是成员鱼龙混杂,没有经过太多训练,战斗力很差。十二支队收编的这支义勇军,就是这种情况,他们看到这么多日伪军冲上来,有枪有炮,当时就乱了阵脚,直接放弃阵地逃跑了。

这下麻烦了,敌人看到这一情况,立刻组织兵力强攻。战士们只能与敌人硬拼,战斗非常激烈,死伤惨重。仅仅过了20分钟,敌人就快要冲上来了,千钧一发之际,忽然传来命令,全部撤退。

日军讨伐队

但是,此时想撤退没那么容易了,大部分战士只能坚守阵地。就这么一直打到傍晚,天色逐渐变暗,队伍才全部撤到安全地带。但是,这一仗损失了一半以上的战士……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天一大早,大家还在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支队长戴鸿宾失踪了。失踪时,他拿走了一支手枪,数万元伪币,以及60多两黄金。战士们找遍了附近的庄稼地和屯子,没有发现戴鸿宾的下落。

直到解放后,大家才听说,戴鸿宾带着钱偷偷脱离队伍,先是去了肇东,娶了个老婆。之后,他们夫妻俩来到长春,隐居了起来。直到东北解放,戴鸿宾才再次找到部队,交代了自己因思想动摇,脱离队伍的情况,但他没有投敌行为,并且把黄金上交了。

抗联十二支队遭遇了这么重大的打击,还是顽强生存了下来,继续和敌人周旋。

所以说,东北抗联坚持下来不容易,到处都是敌人,到处都是意外,到处都是困难,太难了。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