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危地马拉的总统大选落下帷幕,获胜者在之前还承诺要与某东方大国建交来着。目前跟我们建交的一共有182个国家,还没建交的属实是没几个了,这个危地马拉就是其中之一。它为啥还没跟我们建交?那跟美国肯定脱不开关系。

由于危地马拉非常适合种香蕉,又离得美国很近,就被美国给改造成专门供应香蕉这类经济作物的国家以便剥削,所以这类国家也叫香蕉共和国,那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大家可想而知。然而危地马拉也不是没有过“发展”的窗口,人家的“金主爸爸”也是大把大把撒钱来着。为啥撒了钱还是没发展起来呢?观众老爷们大家好我是解密狗,本期视频解密狗就跟观众老爷们聊一聊危地马拉的“金主爸爸”到底是怎么帮它的。长按点赞按钮,咱们马上发车!

危地马拉是个中美洲小国,曾经有着辉煌的玛雅文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西班牙人就来一顿打砸抢烧,把玛雅文明毁了,建立殖民统治。三百多年以后,1840年,危地马拉才完全独立。

独立后没多久,美国人又来了。美国人开的联合果品公司大肆收购危地马拉的土地种香蕉并介入政治,很快就成了事实上的土皇帝。到1945年,全国耕地的七成都是大地主的产业,没地种的老百姓高达57%。而且美国还利用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把国家所有重要部门全控制了比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石油、电力等等,国家政府实际上是个傀儡,也是帮助美国剥削人民的帮凶。

1944年10月,一小群军官发动政变并成功推翻政府并举行选举,选出了危地马拉第24任总统,也是第一位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总统和前几天大选的获胜者一样,都姓阿雷瓦洛。他励精图治,大刀阔斧地搞土改,他的继任者阿本斯更狠,直接把联合果品公司的闲置土地征收了40多万英亩,分给没有地的农民。这一下可谓是“驱散乌云见太阳,翻身农奴把歌唱”,甚至还鼓励周边的香蕉共和国也学他。这俩在任的十年,也被称为危地马拉的“十年春天”。

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
联合果品公司一看自己的地都快没了,就开始绞尽脑汁想馊点子,当时,公司的高层跟美国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公司公关部主任的老婆正好是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私人秘书等等,所以公司很快就决定游说美国政府,让美国亲自下场来帮自己找场子。美国一听,这好事儿啊!美洲那当然是我们阿美莉卡的美洲咯,它危地马拉蕞尔小国夜郎自大,它那个总统是什么土鸡瓦狗居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明明是冢中枯骨,还敢鼓动别的国家搞民主。活腻歪了是吧?搞他!于是在1954年6月29日,美国借口阿本斯“投共”,由中央情报局CIA秘密策划了“成功行动”,颠覆了危地马拉的民主政权,阿本斯被迫流亡古巴。

管杀还管埋的美国在危地马拉扶持了一个亲美的独裁军政府。事后,美国人弹冠相庆,说这个所谓取代了“红色政权”的“自由政府”是历史第一次。这个时候有人就说了,既然是第一次,那全世界的眼睛可都盯着呐!咱们应该帮助危地马拉,把它打造成一个“民主发展的橱窗”给华约看看,向全世界证明咱们的制度才是最好的!这个建议很快就得到了所有人的响应,于是美国决定,正式援助危地马拉,当它的“金主爸爸”。

艾森豪威尔
1954-1960年,危地马拉一共接收了1.3亿美元的外来援助,几乎全部来自美国。当时的1.3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呢?1950年至1978年这29年间,某东方大国的平均外汇储备,也不过1.73亿美元。可见美国这位财大气粗的“金主爸爸”确实是大撒币。而且不光给钱,还给危地马拉搞了个五年规划,“促进国家生产力更快、更平稳的增长,提高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这个五年计划比较详实,交通、通讯、发电、农业、卫生、住房、教育、公共卫生方方面面全都涉及了。

到肯尼迪时期,美国更是跟危地马拉在内的中美洲五国一起搞了个“争取进步联盟”,截止到1966年,光这个“争取进步联盟”,美国就撒了2.2亿美元的发展援助。这在当时绝对是天文数字,按理讲美国这么大张旗鼓地大撒币,那能撬动多少钱创造多少工作岗位养活多少人啊?然而事实却是危地马拉居然自1960年开始就陷入了内战,一直到1996年才结束。数十万人丧生,上百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36年的大好时光就这么在炮火与鲜血中烟消云散,给危地马拉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发钱发钱,怎么还发出病了?

1982年,危地马拉军人乘坐美国制造的直升机在贫困的玛雅印地安人居住区上空盘旋
美国在20世纪5、60年代给危地马拉的天量援助,首先从动机上来讲就不纯。比如五年规划中,交通、通讯、电力的花费就占了三分之二。虽然说要想富先修路、要挣钱得有电是硬道理,但直接关系到改善老百姓生活状况的比如卫生、住房、教育上的花费占比就很少。更关键的是,修路、通讯、电力这些都是大工程,以当时危地马拉的发展水平根本就没能力承包这些活计,那谁有能力呢?建好以后谁来运营谁来掌握呢?不还是不还是美国的公司嘛!能给美国挣钱的项目,投资就多,不能挣钱或者还得放长线钓大鱼的,就不怎么投资。这么样的援助法,本身就不是真心实意的,就更别提帮助危地马拉全面发展打造所谓的“橱窗”了呀!

说到这儿,估计有观众老爷们就要问了。某东方大国给非洲或者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比如修路什么的,有一部分不也是这么个套路吗?为啥放到美国身上就不是真心实意了?那是因为,第一,美国那可是要做个样子出来给华约看的,是为了证明自己制度更好的。在政治上是有任务的,我们的援助可不跟政治挂钩。
第二,美国的援助那是正儿八经的“我要我觉得”,想把钱用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多,什么地方少,那都是它自己说了算,自主权在它美国手里。我们不一样啊,比如前段时间肯尼亚就希望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我们就跟人家说了,没问题,你希望在什么领域多搞一点,那我们就优先在这个领域合作。自主权还是在人家手里。所以不能拿美国的援助往我们自己身上套。
比如说美国给危地马拉搞的五年计划中有这么一条,计划在5年内把25000名农民安置到农场的新土地上工作,通路桶水盖房子修学校什么的,我们美国人借钱,农民有工作了,挣大钱了,10年之内把钱还给我们就行。你看,工作有了,学区房有了,听着好像还不错对吧?但是观众老爷们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这些个工作到底能挣多少钱,美国人给修的房子、学校,通的路和水是个什么水平。好些个人一看是个坑,压根儿就没敢申请。申请的人里,贫农和印第安人还遭到了歧视。

再比如说,为了帮助危地马拉实现农业现代化,美国还建立了个美洲农业合作服务局,种子、化肥、杀虫剂、农机应有尽有,想要?贷款就行,利率也不高。听起来挺好的吧?但是,贷款的名额是分配过的,想种棉花、咖啡、橡胶、可可这些美国需要的经济作物,那名额可太多了。要是想种粮食,那名额就少得可怜。这个局分配给玉米和豆类的资金只占整个贷款的2%左右。就导致1954-1960年危地马拉谷物和豆类的产量以10%以上的速度急剧下降,一些地区甚至发生了饥荒。好些人饿得实在受不了,要么去偷粮食,要么就去捡还没收获的玉米吃。

再再比如肯尼迪搞的那个“争取进步联盟”,1961年,美国要修一条连接危地马拉唯一的大西洋港口和邻国洪都拉斯的公路,说等把这条路修好了,洪都拉斯的货都得走你危地马拉的港口,这多好的事儿啊!美国一共给了1200万美元的贷款,可约定的利息居然高达500万美元!而且活儿全都是美国人自己干的,当地人倒是雇佣了不少,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但工资多少,观众老爷们自己也能想到,据说都不到贷款总额的4%。而且,这个港口洪都拉斯根本就不怎么用,绝大部分都用来进口美国货往中美洲倾销了。啊不得不说美国人确实是很会打算盘。美国国际开发署就说过,“85%的美国双边援助‘被束缚了’,以至于前不得不用于美国的商品和服务”。

更关键的是,美国给危地马拉的天量援助,还有相当一部分用在了军事上。主要是用来帮助它扶持的反动军事独裁政府镇压反对派和拥护此前民选政府的游击队,对国内任何形势的革命都采取“零容忍”态度。比如1966年10月,在一个叫阿拉纳的人率领下,危地马拉军队对萨卡帕地区的山区游击队进行了围剿,8000名农民丧生,因此得到了“萨卡帕屠夫”的绰号。就是这么个屠夫,居然在1970年-1974年期间担任危地马拉的总统,在他任内,有至少20000人因为不听话被物理消失。

卡洛斯·曼努埃尔·阿拉纳·奥索里奥
你看,经济上是打着援助的旗号颐指气使、大肆掠夺,政治和军事上是打着民主的旗号颠覆政权、大开杀戒,那老百姓不反抗才怪。这就是导致危地马拉36年内战直到1996年才结束的原因。时至今日,危地马拉的贫富差距依旧很严重,国内毒品泛滥黑帮盛行,谋杀率奇高无比,上街打个酱油都算把脑袋别裤腰,难道能跟美国脱得开一点关系吗?

美国大撒币帮别的国家全面发展,搞什么“民主橱窗”,听起来好像是什么大好事儿,但实际上都是为了更好地剥削对方,好满足自己贪得无厌的私欲,而且拿了钱的国家,往往是政治越来越糜烂,经济越来越瘫痪,社会越来越混乱,前途越来越暗淡,危地马拉就是个最为典型的例子。自美国人来,国家就变成了傀儡,好容易民主了十年,又因为身处美国后花园而被打回原形。
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试图将自己的制度和文化向全世界推广,建立一个美国治下的新世界,是它多年以来一直追求的梦想。美国著名评论家威廉·布鲁姆就说过:“敌人原来是,而且仍然是美国扩张道路上的任何一个政府、运动,甚至是个人,无论美国将它的敌人称作什么——……、无赖国家、毒品贩子、恐怖分子”。美国的挑战是任何一个崛起的国家都不可避免的试炼,聊美国对危地马拉的“援助”,其实就是在聊前车之鉴,更是在聊我们自己崛起之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阻碍。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