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潮山是闲林最高峰,海拔有400多米。站在山顶的亭子,是余杭、西湖、富阳三区的交界点,可谓是一脚踏三区。
其所在的闲林,与富阳的银湖和西湖的小和山两两互相接壤,属于余杭的边角位置。这样的区位条件,放在余杭一度光芒黯淡,以至于险些沦为被遗忘的角落。
同样与西湖区为邻,但是五常紧邻的是老城西繁华地带,加之境内皆为是平原,因而成为杭州城市和产业西进的首选区域。而与闲林拉锯式交错的,则是在西湖区同样边缘的小和山。因而主城的光芒,闲林难以沾到。

曾经因地处边缘而默默无闻,而时空的衍变中,闲林依旧具备翻身的条件。
就在前些日子,纵贯南北的良睦路全线通车,闲林再度备受关注。大家普遍认为,闲林是良睦路的南端,如此可以更加安心做未科的睡城。其实,第三中心边上本不缺睡城,想抱大腿的不要太多。良渚、瓶窑、老余杭、中泰、乃至临安,一个个条件都不逊色。闲林尽管距离最近,却并不是唯一。第三中心有的是挑选余地。

当然,安心做一个睡城,并不是闲林的终极目标,它手中还是有一副好牌。那就是它连接的是富阳。
城西科创大走廊涵盖西湖、余杭和临安三区,地理上看,三区同在天目山及其余脉的山谷间,越王西面越收窄。从交通上看,文一西路、329国道、杭徽高速、科技大道,条条道路都是一线相牵。可以直白地说,大走廊上的三个区形同拧成一股绳。同为邻区,临安与余杭的绑定程度,较富阳紧密得多。

反观富阳,与余杭存在着天然阻隔,相互间联络并不密切。富阳到余杭,也只有从银湖穿过万丈山隧道至闲林的这一条通道。至于地铁和高等级公路,一时还没跟上。
缺失是劣势,也是机会。正因如此,闲林具备成为余杭新门户的潜质。闲林未来的发展,或能合纵连横,长袖善舞。
闲林直面的,是一个人口和经济体量都大过临安的经济大区,而这样一个并不弱的区,被划入拥江的范围,与余杭的交往并不密切。在此之前,富阳一心要接轨的是滨江,彩虹快速路至320国道,是富阳人心目中的“康庄大道”。然而,富阳与滨江之间,隔着转塘,转塘吃到的外溢,尚且非常有限,更何况富阳。滨江能级辐射的首选,依旧是它的母体萧山,“萧滨一体化”,让富阳难以做这个优先级。
而富阳与余杭就不一样,虽有群山为壑,但地缘相亲,车程相近。富阳融入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愿望,由来已久,而且愈发强烈。滨江始终不冷不热,余杭却满怀诚意。

对富阳来说,不能被拥江框死,滨江+未科,才是两全之策。对余杭而言,临安也不是唯一,富阳说不定是更给力的队友。何况,临安“产业强区”的雄心里,有不少内容与余杭重合,未来有可能是竞争对手,反而是富阳传统产业基础厚实,和余杭的互补性更强。比起德清、安吉等环杭区县,同在杭域且实力不俗的富阳是更适合拉拢的合作伙伴。
富阳和余杭,都想给自己多一个选择。而选择的出口,就在闲林。每天的早晚高峰,富阳到闲林的路上都是车满为患,流量相当可观,无奈较低的道路等级限制了开车的速度。
其实在富阳,有相当多的居民在未科工作,双城奔波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他们苦于没有快速路和地铁,只能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公交还是有的,只是站点有点密,红绿灯有点多。从火车西站开往银湖公交站的592路,一个小时一班,从闲林穿镇而过,沿途经过多个地铁口。这条公交线路,连接起云城、未来科技城和银湖三个产业高地,它将富阳人的通勤范围,延申至余杭的腹地,也在富阳和余杭之间,建立了基本的联络。除了592路以外,老余杭至富阳的班车也从闲林经过,在中间一段走的是相同的路线。

这里有必要对比一下富阳和临安的区域发展思路。临安山多地少,仅有的平地都在东边,而且主要的辐射也都在东边,所以心无旁骛,一心发展青山湖科技城,形成单点突破。富阳的地理条件要优越得多,有大江,有高铁,因而布局了鹿山、银湖、东洲和富春湾四处新城。从格局上开,富阳气势恢宏,格局宏达,但是四面布局也稀释了资源,分散了力量。时至今日,富阳依然在踌躇哪个新城作为重点。
四个新城中,东洲看似区位最佳,奈何有些积重难返;鹿山紧贴老城,然而外溢并不来源于西面;富春湾在江对面,面积广阔,成熟所需时间甚久。综合对比,还是银湖最有可能脱颖而出,因为这里已经形成一定规模,配套达到了半成熟状态,且拥有地铁站点。最主要的是,银湖到余杭,真有条件无缝对接。只要交通设施再给力一些,完全可以和青山湖科技城形成对垒,从而与未科形成更紧密的互动。

富阳最大的遗憾,就是四座新城捏不成一个拳头。破局的关键,在于余杭闲林。只要这一扇门户洞开,富阳与余杭可以立即互联互通,双向奔赴。
届时,闲林作为两处产业高地相互之间的接入点,地缘条件和区位价值都将获得空前提升。闲林不仅可以为未科提供配套,也能为银湖导入流量。余杭和富阳之间的藩篱,将在闲林被彻底打通。

余杭与富阳实现互通的意义,不仅意味着两区的合作渐入佳境,更是标志着城西和拥江两条轴线的携手相牵。闲林这个阀门释放的,或将是杭州在更高层级上的内生动能。
此外,闲林与小和山在地形上的互相嵌套,让余杭和西湖的合作共赢有了一条更隐秘的通道。众所周知,文一西路、天目山西路是西湖区与余杭区交互的主要干线,西湖的科创火种,也是沿当下的主路烧到余杭,从而引燃了更大的火势。而西湖区高校最密集的小和山与城西居住人口最密集的闲林一旦擦出火花,火焰也将异常炽烈。闲林,不仅是高教资源继续西进的节点,也将为小和山的产学研融合提供生活服务的大后方。小和山,将以闲林为依托,为未科和银湖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闲林,交汇着余杭、西湖和富阳三个区的战略利益,开辟的是杭州城市一体化的全新空间。

风物长宜放眼量,余杭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线,不会只局限于自家区域,而是会串起一个区域协同发展的庞大阵营,让更多邻近区域加入中轴带动的朋友圈,形成深度联动。看似不起眼的闲林,可能会是这条轴线上的关键锁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