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贺子珍得知毛岸英结婚后,满意道:他妈妈九泉下有知会欣慰的

蒲子纨说历史 2025-03-17 11:51:14

在母亲杨开慧遭敌人杀害后,毛岸英与其兄弟历经重重困难。经党组织精心安排,他们最终得以前往苏联,在那里继续学业,接受更多的教育与培养。

在苏联,毛岸英兄弟偶遇贺子珍。了解到他们的悲惨经历,贺子珍深感痛心,随即主动承担起了照料两人的重任。

贺子珍对毛岸英兄弟照顾得无微不至,令他们深受感动。为此,他们满怀敬意地称呼贺子珍为“贺妈妈”,以此表达对她的亲近与感激之情。

李敏与毛岸英兄弟回国后,随即回到了父亲毛主席的身旁。与此同时,贺子珍选择在上海定居,开始了她新的生活。

1950年,李敏在贺子珍赴天津期间前往探望,提及兄长毛岸英已成婚。贺子珍听后深感满意,她平和地说:“要是他妈妈在天堂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贺子珍对杨开慧心存敬畏之情】

在北京时,毛主席因筹划赴法勤工俭学事宜而逗留,期间他与导师杨昌济的爱女杨开慧萌生了深情,并迅速发展为伴侣,不久两人便结为连理。

婚后,杨开慧全力支持毛主席,成为他的重要帮手,她随毛主席四处奔波,同时照顾孩子。在革命工作中,她为推动妇女和农民运动付出了巨大努力,作出了显著贡献。

1927年大革命遭遇挫折后,为了筹划秋收起义,毛主席安排杨开慧及其三个子女返回了板仓。这一决定是在起义准备期间作出的,确保了家人的安全,同时也为起义工作提供了便利。

在与杨开慧母子分别初期,毛主席尚能收到她的来信。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信件渐渐中断,最终他彻底失去了与杨开慧的联系。

上井冈山后,毛主席心系妻儿安全,随即派员前往长沙探寻。然而,探子带回的消息令人痛心:杨开慧已英勇就义,而他们的三个孩子,至今音讯全无。

在与贺子珍交谈之际,毛主席谈及妻子与孩子,心中悲痛难抑,言语间,他的眼眶不禁泛红,情感真挚流露,令人动容。

贺子珍听闻毛主席那真诚坦率的心里话,泪水不禁随之滑落,一时之间,她心中满是感动却不知该如何言语以给予他慰藉。

经过深入的交谈,贺子珍与毛主席的关系逐渐亲近,彼此间的互动也频繁起来。长时间的相处让两人萌生了深厚的感情,最终,在1928年5月,他们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贺子珍婚后深知,尽管她与毛主席感情深厚,但杨开慧在毛主席心里的重要地位并未因此减弱,她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

贺子珍并未心生嫉妒,反倒对杨开慧满怀敬畏。她从毛主席的叙述中了解到,杨开慧为支持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这令贺子珍深感敬佩,由衷地认为杨开慧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贺子珍持有这样的观念,因此,尽管杨开慧在她与毛主席的婚姻中留下了难以消除的痕迹,这痕迹却未干扰到他们的生活,反而令他们的爱情在艰难的革命历程中愈发变得坚定不移。

1930年11月,根据地收到了杨开慧壮烈牺牲的确切消息,这才发现先前所传“杨开慧牺牲”的情报有误。得知真相后,毛主席与贺子珍深感愧疚,同时,他们对仍下落不明的毛岸英兄弟充满了深切的担忧与挂念。

【贺子珍对毛岸英兄弟的关爱和照顾】

遗憾的是,尽管贺子珍与毛主席共度了十年风雨,但他们的婚姻还是在1937年产生了裂痕。因性格倔强,贺子珍一气之下选择前往苏联治病,离开了毛主席。

在长征途中,贺子珍遇到敌机轰炸时,不顾个人安危去救助战友,自己却不幸多处受伤,体内留下了20多片弹片,因长期未取出,这些弹片时常让她忍受着剧烈的疼痛。

抵达苏联后,贺子珍接受了医生的详细检查,结果显示,由于弹片在体内滞留过久,已与周围组织融合,医生判断,这些弹片已难以通过手术安全取出。

抵达苏联后,治病之路看似无望,贺子珍决定提升自我。抱着这样的想法,她踏入了东方大学的大门,开始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毛岸英与毛岸青兄弟在贺子珍抵达苏联后不久,同样被组织安排前往苏联,他们在莫斯科附近的莫尼诺国际儿童院开始了新的生活与学习。

1938年的某日上午,得知毛岸英兄弟同在苏联的消息后,贺子珍满心惊喜。随即,她前往儿童院,在女老师的引领下,顺利找到了并走进了毛岸英兄弟居住的宿舍。

老师招呼着毛岸英兄弟,向他们介绍道:“戈勒、谢廖沙,快过来,瞧瞧是谁特地来探望你们了?”说着,他指向了一旁的贺子珍,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贺子珍未曾与毛岸英兄弟谋面,她望向兄弟俩疑惑的眼神,略显尴尬地笑道:“岸英、岸青,是你们俩吗?”两人闻言,一同点头,脸上的茫然之色依旧未减。

察觉到三人间的生疏,仿佛彼此陌生,老师连忙走近,先向贺子珍指明哪位是兄长,哪位是弟弟,接着向兄弟俩介绍道,贺子珍就是他们的贺妈妈。

毛岸英兄弟在妈妈离世后,便失去了母爱的温暖,也已多年未见父亲毛泽东。对于贺子珍这个名字,他们感到十分陌生。此刻,兄弟俩呆呆地站在那里,默默地上下打量着这位被称为贺妈妈的陌生女子。

贺子珍先将为孩子们购置的水果置于桌上,随后着手整理稍显杂乱的房间。在整理的过程中,她不时地将脏衣服归拢进一个袋子,打算带回住处,为孩子们清洗这些衣物。

看到贺子珍忙碌的身影,毛岸英兄弟心生歉意,随即加入整理的行列,与她一同忙碌起来,希望能够分担些她的辛劳。

贺子珍整理好房间后,又细心地清洗了些水果,温柔地呼唤兄弟俩前来品尝。兄弟俩接过她手中的水果,眼眶不禁湿润了,心中满是感动。

每逢周末与假期,贺子珍必到儿童院探望兄弟俩,她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宛如亲生母亲。尽管收入微薄,贺子珍仍节俭度日,将余钱全用于兄弟俩。久而久之,毛岸英兄弟真心视贺子珍为母亲,三人相处和谐,情谊日渐深厚。

贺子珍抵苏前已怀有身孕,抵达后不久,一个男婴便诞生了。毛岸英兄弟对这个新弟弟格外喜爱,常争着抱他。在贺子珍那间不大的屋子里,时常洋溢着孩子们嬉笑打闹的欢乐声。

然而,幸福时光转瞬即逝,贺子珍的孩子不幸因病离世。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她陷入极度的悲伤之中,每日泪流满面,心灵遭受了沉重的创伤。

看到贺妈妈如此伤心,毛岸英兄弟心中悲痛万分,含泪劝慰道:“贺妈妈,别再难过了,别哭坏了身子。弟弟虽然不在了,但您还有我们,我们同样也是您的孩子!”

贺子珍听了毛岸英兄弟的话后,仿佛瞬间振作起来。她停止哭泣,紧紧抱住两个孩子,轻声说:“我的乖孩子,妈妈不哭了,你们也别哭了,咱们都不哭了。”

毛岸英和他的兄弟呼唤着:“妈妈!”随即,母子三人紧紧相拥,情感在这一刻凝聚,无需多言,彼此的心意已完全相通。

1940年,考虑到贺子珍因丧子而深感悲痛,毛主席作出安排,将年仅四岁的李敏送往苏联,希望她能陪伴在母亲身边,以此给予贺子珍情感上的慰藉。

贺子珍在女儿出生后,逐渐摆脱了悲伤情绪。毛岸英兄弟对这个新妹妹十分喜爱,三人相处得非常融洽,这样和谐的家庭氛围让贺子珍内心深感欣慰。

【得知毛岸英结婚 贺子珍感到欣慰不已】

1947年秋天,贺子珍携李敏和毛岸青回国,并未前往延安,而是选择在东北暂居。而在此之前,1946年1月,毛岸英已先行回到国内,抵达延安。他们虽回国时间不同,但都找到了各自的落脚点。

毛主席对久别重逢的儿子疼爱有加,然而这份爱促使他对儿子要求更为严苛,寄予的期望也更为深远。他深知,爱子之心需以严要求和高期望来培育。

毛主席对儿子嘱咐道:“你虽在苏联学习了文化和军事,但我国农业至关重要。因此,了解农民和农村对你同样重要。你应当去农村锻炼,增加这方面的认识。”

毛岸英认同了父亲的见解,随即按照父亲的指示,踏上了前往陕北农村的道路,开始在那里进行劳动锻炼,以期通过实践获得成长。

毛岸英认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掌握了多种农活技能。结束农村劳动锻炼返回父亲身边时,身着农民装束、皮肤黝黑的他,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很好,你的表现令人满意,劳动大学算是毕业了。”

建国初期,1949年,为了让女儿李敏接受更好的教育,贺子珍安排妹妹贺怡将李敏与毛岸青送至其父毛主席处。随后,因身体状况,她前往上海求医,为方便治疗,最终选择在上海定居。

抵达延安后,李敏遇到了毛岸英,他首先关切地询问起贺妈妈的近况,随后不无惋惜地感慨:“要是贺妈妈也能来北京该多好,只是……唉,真是遗憾。”

同年10月中旬,得益于毛主席的赞许,刘思齐与毛岸英共结连理,正式迈入婚姻的殿堂。

然而,毛岸英心中存有遗憾,未能接贺妈妈来参加婚礼。同样,李敏自跟随父亲后,未曾回上海探望母亲,但她内心对母亲的思念从未间断。

1950年5月末,得知贺子珍赴天津,毛主席让女儿李敏乘火车前往相聚。他嘱咐同行的警卫阎长林代问安好,提醒贺子珍保重身体,勿念李敏与岸英,他们均安好。同时告知贺子珍,自己身体无恙,让她放心。

抵达天津次日,有阎长林相伴的李敏,在见到母亲那一刻,立刻拥入母亲怀抱,细细倾诉起分别日子里无尽的想念与眷恋。

贺子珍泪如雨下,紧紧拥抱着怀中的女儿。待情绪稍缓,她与阎长林深入交谈,听取了阎长林转达的毛主席的叮咛。接着,贺子珍关切地询问起毛岸英兄弟近况。

贺子珍从阎长林那里得知,她的两个兄弟都安好无恙,不仅如此,毛岸英也已经结婚,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得知毛岸英成婚的消息,贺子珍脸上瞬间绽放出喜悦之情,她欣慰地说:“这真是太好了,想必他妈妈在天堂知道了,也会感到十分高兴和安慰。”

阎长林附和说:“没错,岸英既优秀又明理,深受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的喜爱,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

贺子珍连连点头,轻声说道:“好,好,这样我就放心了,真的很好,心中的石头也算落地了。”

回到北京前几日,李敏心中满是不舍,最终她还是向妈妈深情道别。整理好心情后,她踏上了返回北京的路途,心中虽有留恋,但脚步却异常坚定。

李敏自那次与妈妈分别起,每逢寒暑假期,她都会前往上海,探望并陪伴在妈妈身边。这样的习惯,她一直保持着,从未间断。

毛岸英始终铭记着视他为亲的贺子珍,他常和父亲毛主席商议,希望能将贺妈妈接至北京。然而,由于一些特殊情况,将贺子珍接到北京这件事面临着不少困难,并不容易实现。

当毛岸英正竭力为某事寻求解决方案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他随即搁置了手头事务,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场保卫国家的战斗,遗憾的是,最终在战场上英勇牺牲。

得知毛岸英牺牲的噩耗,贺子珍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中久久不能自拔。时间逐渐流逝,她的情绪才缓缓恢复平稳。尽管如此,每当谈及毛岸英,贺子珍依然会忍不住泪水盈眶。

0 阅读: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