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行业的宏大版图中,医保谈判无疑是创新药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它宛如一场决定命运的 “大考”,不仅关乎创新药能否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直接影响着患者对这些药物的可及性。

医保谈判的核心在于,医保部门作为强大的战略购买方,与药企就创新药的价格、支付条件等关键要素展开深入谈判。其目标十分明确,一是要让创新药的价格处于合理区间,切实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二是通过纳入医保目录,大幅提升创新药的使用范围和可及性,让更多患者受益。从药企视角来看,成功进入医保目录就如同拿到了市场的 “金钥匙”,意味着产品销量有望大幅增长,进而推动企业持续投入研发,形成良性循环。
以 PD - 1 抑制剂为例,这是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药。在医保谈判前,其高昂的价格让众多患者望而却步。然而,通过医保谈判被纳入医保目录后,价格大幅下降,患者的经济压力得到极大缓解,同时药品的销量呈爆发式增长,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这一案例生动地展现了医保谈判对创新药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
2024 年医保谈判亮点速览
2024 年医保谈判堪称一场医药行业的 “盛事”,其成果令人瞩目 。此次共有 162 个药品参与谈判和竞价,最终有 91 种药品成功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 89 种以谈判 / 竞价方式纳入,另有 2 种国家集采中选药品直接纳入,同时 43 种临床已被替代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被调出 。
在新增的 91 种药品中,有 90 种是近 5 年内新获批上市的品种,充分彰显了医保谈判对新药的高度关注与支持。尤为突出的是,创新药在本次谈判中大放异彩。新增药品里,38 种是 “全球新” 的创新药,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所占比例都创下了历年新高。在谈判阶段,创新药的谈判成功率更是超过了 90%,比整体的成功率高出 16 个百分点 。
以肿瘤治疗领域为例,众多创新药纷纷在医保谈判中取得突破。石药集团自主研发的 PD - 1 抑制剂恩朗苏拜单抗注射液,在 2024 年 6 月获批用于治疗至少一线含铂方案化疗失败的 PD - L1 表达阳性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后,成功通过医保谈判加入 PD - 1 医保行列;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用于晚期宫颈癌治疗的适应症、依沃西单抗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均成功纳入医保 。这些创新药的成功入围,不仅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也反映出医保谈判对创新药的大力支持。
各类型创新药医保谈判表现
肿瘤创新药一直是医保谈判中的焦点。在众多肿瘤创新药中,PD-(L) 1 抑制剂凭借其卓越的疗效,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中流砥柱 。除了前文提到的恩朗苏拜单抗注射液、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外,替雷利珠单抗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替雷利珠单抗是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一款人源化 IgG4 抗程序性死亡受体 1(PD-1)单克隆抗体,通过对 Fc 段进行改造,避免了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ADCP),减少了 T 细胞消耗,从而增强了其抗肿瘤活性 。自 2019 年 12 月获批上市以来,替雷利珠单抗已在中国获得 14 项适应症,涵盖肺癌、肝癌、食管癌、霍奇金淋巴瘤等多个癌种,其中 11 项适应症已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是目前获批且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适应症数量最多的 PD-1 抑制剂 。
在 2020 年医保谈判中,替雷利珠单抗首次被纳入医保,价格大幅下降,这使得更多癌症患者能够从中受益。以肺癌患者为例,在医保报销后,患者的年治疗费用大幅降低,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随着适应症的不断拓展,替雷利珠单抗的市场份额也在持续扩大。根据西南证券的统计数据,2021 年其医院销售额相比 2020 年同比增加了 1268.8%,达到 2.19 亿元,充分体现了医保谈判对肿瘤创新药的推动作用。

三代 EGFR-TKI 同样在医保谈判中表现出色。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约 50% 的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 。三代 EGFR-TKI 能够选择性抑制 EGFR 敏感突变和 T790M 耐药突变,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也有较好的疗效 。目前,国内已有 6 款三代 EGFR-TKI 获批上市,包括 1 款进口产品奥希替尼和 5 款国产产品(阿美替尼、伏美替尼、贝福替尼、瑞齐替尼、瑞厄替尼) 。在本次医保谈判中,今年上半年刚获批的倍而达药业的瑞齐替尼、圣和药业的瑞厄替尼也成功入围,至此,6 款三代 EGFR-TKI 全部进入医保目录 。这使得肺癌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并且在医保报销后,患者的用药成本显著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ADC 类药物也在医保谈判中崭露头角。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将细胞毒性药物与单克隆抗体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兼具抗体的靶向性和细胞毒性药物的强大杀伤作用 。近年来,ADC 类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热点 。例如,罗氏研发的 CD79b ADC 维泊妥珠单抗于 2023 年 1 月在国内获批,用于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一线、二线治疗 。为了备战国谈,2024 年 6 月底,罗氏曾将维泊妥珠单抗的单价从每瓶 10400 元降至 9580 元,最终成功入围医保 。它的医保适用范围为既往未经治疗的 DLBCL 成人患者以及不适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复发或难治性 DLBCL 成人患者 。维泊妥珠单抗进入医保,为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推动了 ADC 类药物在国内的市场拓展。

罕见病,虽然发病率低,但因其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据统计,全球已知的罕见病超过 7000 种,约 80% 由基因缺陷导致,其中仅有 5% 的罕见病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中国,约有 2000 万罕见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超过 20 万 。
医保谈判对罕见病创新药的支持,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罕见病患者的治疗之路。替度格鲁肽是一种治疗短肠综合征的罕见病创新药,短肠综合征患者由于小肠广泛切除或功能障碍,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受损,需要长期依赖肠外营养支持,生活质量极低 。替度格鲁肽的出现,为短肠综合征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它能够促进小肠黏膜生长和修复,减少肠外营养的依赖 。经过医保谈判,替度格鲁肽成功进入医保目录,这使得更多短肠综合征患者能够用上这种救命药,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
醋酸氟氢可的松片用于治疗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 Addison 病等罕见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缺陷,导致皮质醇合成不足,患者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症状 。Addison 病则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会出现乏力、消瘦、低血压、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 。醋酸氟氢可的松片能够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皮质激素,缓解症状 。进入医保后,患者的用药可及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为这些罕见病患者的长期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
慢性病创新药:长期治疗的福音慢性病是一类持续时间长、发展缓慢、难以治愈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这些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以糖尿病为例,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患者人数约为 1.29 亿,其中 2 型糖尿病占 90% 以上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以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
在医保谈判中,多款糖尿病创新药成功进入医保目录。诺和诺德的依柯胰岛素注射液今年 6 月刚在国内获批用于治疗成人 2 型糖尿病,它只需要一周注射一次,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治疗依从性 。对于工作繁忙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周一次的注射频率大大降低了治疗的繁琐程度,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入医保后,患者的用药成本降低,更多患者能够从中受益,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其他领域创新药:多方位的健康保障除了肿瘤、罕见病和慢性病领域,医保谈判在抗病毒、消化、精神等领域的创新药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病毒领域,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新冠治疗药物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2024 年医保谈判中,多款新冠治疗创新药成功进入医保目录,为疫情防控和患者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药物在医保报销后,患者的用药负担大大减轻,同时也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有助于疫情的防控和患者的康复 。
在消化领域,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全球患病率超过 10% 。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人数众多,约为 1.35 亿 。枳实总黄酮片(奥兰替 ®)是近十年来国内消化领域首个获批上市的 1.2 类创新中药 。它基于中医理论体系,运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枳实的有效成分提取,实现了枳实总黄酮的高度富集 。枳实总黄酮片具有 “改善胃肠动力、降低内脏高敏感性” 的双重机制,能够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烧灼感和上腹疼痛等症状 。在安全性方面,枳实总黄酮片显著优于多潘立酮,与安慰剂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且所观察到的全部不良反应均为轻度 。
在疗效方面,服药 4 周时,其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与多潘立酮疗效相当;停药 4 周后,枳实总黄酮片的效果显著优于多潘立酮和安慰剂 。最引人瞩目的是,枳实总黄酮片有效降低了疾病复发率,与多潘立酮相比,停药 4 周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四项症状全部消失率提高了 16.66%,复发率降低了 51.86% 。枳实总黄酮片成功入围医保目录,为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有助于减少复发、延长患者的获益时间,进而减少医保支出 。
在精神领域,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医保谈判将一些精神领域的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些创新药在医保报销后,患者的经济压力得到缓解,能够更及时地接受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 。
医保谈判对创新药发展的深远影响加速创新药的市场渗透
创新药一旦成功进入医保,“以价换量” 的效应便会迅速显现。以信迪利单抗为例,这款国产 PD-1 抗肿瘤药物在 2019 年被纳入医保后,2020 年销售额实现了 954% 的惊人增长,达到 2.73 亿元 。再如进口特应性皮炎新药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2020 年纳入医保后,次年销售额增长幅度高达 47486.2% 。这些数据直观地表明,医保谈判为创新药打开了广阔的市场大门,使其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加速了创新药在市场中的渗透速度。
激励药企创新研发医保谈判如同一个强大的 “助推器”,激励着药企不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进入医保目录意味着产品的市场前景更加广阔,药企能够获得更可观的收益,这为其持续投入研发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以恒瑞医药为例,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高达 292 亿元,2022 年研发投入更是达到 63.46 亿元,同比增加 2.29%,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升至 29.83% 。百济神州在 2021 年研发投入 95.4 亿,2022 年研发投入进一步增长至 16 亿美元(约人民币 111 亿元),同比增长 16.92% 。这些药企的高额研发投入,正是在医保谈判等政策的激励下,为了推出更多创新药,抢占市场先机,形成良性的创新发展循环 。
提升患者用药可及性医保谈判最直接、最关键的影响,便是让更多患者能够用上创新药。对于许多患者来说,创新药虽然疗效显著,但高昂的价格曾让他们望而却步。医保谈判成功后,创新药价格大幅下降,再加上医保报销,患者的用药负担大大减轻 。以肿瘤患者为例,PD-(L) 1 抑制剂、三代 EGFR-TKI 等创新药进入医保后,患者的治疗费用大幅降低,使得更多患者能够接受有效的治疗,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希望和更好的生活可能 。
未来展望:创新药与医保的良性互动展望未来,医保谈判在支持创新药发展方面还有诸多可改进之处。在谈判机制上,应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和科学性。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谈判流程,让药企和社会各界能够清晰了解谈判的规则、标准和过程,增强谈判的公信力。同时,利用更先进的数据分析和药物经济学评估方法,更加精准地评估创新药的价值和价格,确保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

从创新药研发角度来看,药企需要更加紧密地围绕医保和患者的需求开展研发工作。深入了解临床未满足的需求,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疾病和罕见病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具有高临床价值的创新药 。加强与医保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在研发早期就考虑药物的医保支付可能性和患者的可负担性,优化研发策略,提高创新药的成功率和市场适应性 。
医保与商保的协同发展也将为创新药的支付提供更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国家医保局正积极推进医保数据赋能商业保险公司、实现医保基金与商业保险同步结算等支持政策,促进商保市场与基本医保之间的良性互动 。商业健康保险可以作为基本医保的补充,为患者提供更高层次的医疗保障,覆盖更多创新药的费用 。通过医保与商保的合作,能够激活更多资金投入,推动更多高端医药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创新药的可及性 。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真实世界数据在医保谈判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鼓励企业开展药品真实世界研究,收集创新药在实际临床使用中的疗效、安全性和成本效益等数据,为医保谈判提供更丰富、更真实的依据 。这将有助于医保部门更全面地评估创新药的价值,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同时也为药企提供了展示产品优势的新途径 。
未来,通过医保谈判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药研发的持续优化,创新药与医保有望实现更加良性的互动。这不仅将推动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还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全民健康事业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