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研究生之后才明白的,导师的人品比能力重要,大佬不一定就好

执扇掩笑颜 2022-07-18 11:54:07

研究生是个神秘的群体,有人说研究生学历也不值钱了,但整体来看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却不多。没考上的学生觉得考上就出头了,考上的学生总说,这才刚刚开始。

有很多是没有就读之前,所不知道的误区。我们来看看吧,也给那些准研究生,或者正在备考的同学们,心里按个底。

成为研究生之后才明白的那些事,导师的人品比能力重要

第一:发SCI并不难

读研之后会要求发SCI,有同学会害怕,其实不难。毕竟分了4个区,3区和4区的SCI相对很水。通过国际会议转SCI,相对难度要比自己发的简单,订刊的难度是最大的,当然含金量也很高。

第二:方向的选择

选择方向的时候,尽量选择导师有涉猎,比较擅长的方向,这样做起来更容易一些。再或者选择课题组有师兄师姐做过的内容,这样有传承,也会简单一些,自己做新的课题,起步很难,做好更难。

第三:发论文其实并不难

一篇很水的小论文,投了5个会议或者期刊,经过不小于10个的意见之后,一般质量都不是很差了。只要不是投顶刊,有一定的创新性就可以了。如果被要求要发论文,一定要早发。

第四:读博并不难

其实读博并不难,难的是博士毕业。在研二的时候可以选择硕博连读(5年),研三毕业可以读博(7年)。

读博难不难,除了看个人之外,还要看课题组有多少博导,导师有多少博导朋友,和师兄弟姐妹,所以读博并不难,难的是博士毕业。

第五:不要假装勤奋

老师都喜欢勤奋的学生,但是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做科研,在研一结束之后,研二研三是没有课的。

这时候都靠自己的自觉,和老师的督促。时间和生活是自己的,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结果不会跟着你骗人。

第六:导师的人品很重要

导师的人品有时候比学术能力更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可能你的方向和导师的方向并不相同,尤其是大课题组,但导师的研究方法,对你具备指导性。

因此导师的人品很重要,一个不压榨学生的导师,会给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可能性,能相互体谅,毕业和生活都会更顺利一些。

第七:大佬导师不一定有小导师来的实际

选择大佬当导师,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大佬亲自带,压力大。因为大佬要求高。另一种是小老板来带,也是压力大。

因为小老板自己压力也大,你是他的队友,分担着。当然如果你的导师是院士,就另当别论了,不然如果选择了资深导师,但是得不到指导,还不如选择小导师来的实际。

第八:研究方向是很少随着学生的志愿转移

个人的研究方向,大多数是跟着导师研究方向,或者看导师接到了哪些项目。所以,考研前不用纠结专业方向问题。甚至很多时候毕业号召工作,并不看你的具体研究方形。

如果你人间清醒,想要做那个方面的课题,一定要在复试后,双选前要定好自己的导师。不然双选之后,导师要不要你还不一定,说明一下,不同专业不一样,谨慎参考。

第九:别人的经验别轻信

本科的时候还好,研究生阶段,不同专业的经验其实参考价值不大。有人说早点实习,有人说做好项目,还有人说项目不重要。

其实没有对错,是因为大家的专业不同,所以有所区别。最好是看看自己的师兄师姐,参考价值还大一些。

第十:用啥学啥,比学啥用啥要有用

读研三年时间,第一年是上课,学习通用专业课。之后就是在实验室里自己做项目,对于自己的项目很多时候是没有系统培训的。

所以前期都是问导师,师兄师姐要学基础论文,用啥学啥。甚至只学部分就行,用啥学啥有用得多。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先把用到的搞明白 ,在想着扩展到全部功能。

第十一:学历就是一张纸

学历只是在找工作的时候,给你添砖加瓦。长远来看,个人能力更重要。不要被自己束缚在学历里,之后固步自封。

或许工作的地方比较高端,身边可能都是硕博,或者大神,也不用有自己是渣渣的感觉。一纸学历吃一辈子的事情,很少见,时刻不要忘了努力。

球球有话说:

很多时候,同学们都是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惧怕,等到自己身临其境了,会有很多不一样的体验。祝愿所有在

今日话题:你有什么经验,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吗?

球球教育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0

执扇掩笑颜

简介:执扇掩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