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风汽车搞了个大新闻,DF30车规级MCU芯片完成第一次流片,号称从设计到封测全流程国产化,还放话明年要量产。要我说这事儿听着就带劲——咱们的汽车芯片啥时候这么硬气了? 别看这芯片只有40nm工艺,但人家顶着ASIL-D汽车电子最高安全等级,295项测试把极寒高温振动全撸了一遍。您猜怎么着?这玩意儿能在零下40度冻成冰棍儿还能正常工作,放在155度的烤箱里烤个透心热也不掉链子,这稳定性搁谁不得竖个大拇指?

RISC-V架构这步棋走得妙啊! 老外搞ARM架构几十年了,咱们现在直接跳过专利墙玩开源架构,发动机控制、新能源三电系统全都能上。听说性能直接对标瑞萨、英飞凌这些国际大厂,关键是适配国产AutoSAR系统,动力控制、智能驾驶这些核心领域通吃。您说这是不是给进口芯片商敲了记警钟? 不过咱也别急着吹,毕竟流片成功到量产还有九九八十一难,良品率、成本控制这些硬骨头还没啃呢。

给国产车规芯片点个赞可以,但别捧杀。 东风这次确实破了三个"零":零的海外技术依赖、零的国外代工、零的海外测试标准。可您仔细瞅瞅,40nm工艺在车规芯片里也就是中等水平,人家国际大厂都玩到28nm了。再说了,车载芯片最怕的就是长期可靠性,这得等实车跑个三五年才能见真章。不过话又说回来,能把这套自主体系跑通,已经是给国产汽车电子打了剂强心针。 要我说啊,明年量产后先看装车表现,要真能顶住市场检验,那才是真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