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爸聚焦教育,也关注城市发展。这两年感觉厦门有点像无头苍蝇,想四处突围,却收效甚微;又如菜鸟渔夫,广撒网却十船九空。总体是缺乏明确目标,墙上挂了很多画饼,却未能实效落地。其他不说,就以旅游业为例。

2024年厦门上榜入境游10强。


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旅游目的地,厦门都没有上榜。
话说在2020年以前,厦门绝对是全国旅游目的地十强,无论是哪个榜单,都从未缺席。疫情三年后,厦门却全面崩塌。网上形象由红转黑,旅游榜单屡屡名落孙山。不要说全国,在省内还被福州、泉州拳打脚踢,连漳州也暗暗嘲笑。2024年,在免签证利好加持下,厦门还保留了入境游目的地十强,今年连这一榜单也跌落了。携程发布的国内游和入境游十强榜单中,都没有厦门(福州、泉州就不要互踩了,你们也不够格)。
专业人做专业事,在旅游方面,学爸完全是外行。不过也跟一些专业人士了解了一下,发现厦门旅游形象崩塌,不是没有来由的。简单说是两方面:一是完全不适应互联网时代“情绪价值”游;二是旅游设施扬短避长,全面落伍。
先说情绪价值游。这两年Z世代出游,和以前“特种兵式旅游”不同,更关注玩得开心,呆得舒爽,而不是简单打卡优美风景。所以多做一些“宠粉”规划很重要。印象2024年元旦前,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因为接待不周,观众闹着退票,之后诚恳道歉,完全满足游客需求,“南方小土豆”等各种宠粉名词出炉,结果导致哈尔滨旅游爆火。反观当年,一群人来厦门中山路往中华城方向打卡跨年倒计时,在11点40左右突然被通知活动取消,因为担心人太多容易出事。游客只得作鸟兽散,体验感极差。事后也没有人解释和道歉,傲慢得可以。这种安全第一、明哲保身的思维,如何能吸引新时代游客?
不仅如此,这几年厦门旅游推荐,还是老思维,花钱让文旅局的人员到各地住酒店,做几张PPT和宣传页推广,事后在当地媒体发一个豆腐块。这种宣传效果几乎为0的活动,厦门却乐此不疲,除了方便一些人游玩享受,厦门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去年厦门文旅局钟姓干部爆出大瓜,网友也好奇——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出游。
再说旅游设施。说实话,换做外地游客,你来厦门玩什么?好像真没什么可以拿出手的,鼓浪屿、南普陀、植物园、环岛路之类,是打卡景点,但能玩什么?一些新景点,十里长堤之类,也仅仅能给手机相机多存几张照片。能玩的确实太少。
学爸作为外行,第一感觉也应该是——厦门作为沿海城市,应该以海为文章,多做海上游体验。游艇、潜水游之类。要知道,很多游客去东南亚普吉岛之类,就是玩海。可厦门这块实在太薄弱了,完全没有给外人印象,最多就是去沙滩挖挖沙子。如果能把翔安、同安沿海,与五缘湾一带串联起来,做出各种海上游文章,相信厦门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可惜,学爸看到,厦门旅游似乎在扬短避长,搞“引客下乡”。不是说不能搞,对城市居民来说,这个举措还是有吸引力。但将厦门放在全省乃至全国来看,你和龙岩三明或江西的乡村比下乡游,应该没什么优势,这不应该是厦门这种沿海城市的强项吧?

学爸在网上偶尔刷到厦门小众旅游景点,比如出岛方向,厦门大桥和杏林大桥分叉的地方,有一群人在玩和飞机合影的照片。前几天学爸开车出岛,发现怎么突然堵成蜗牛,原来是一群人把道路占了,司机避让。就是这群人在玩。这种本来可以成为新打卡的景点,厦门却没有什么举措去完善设施,做好服务。
说到底,这几年厦门旅游管理方和游客隔了玻璃墙,互相感觉不到对方的温度和情绪。打破这层玻璃墙,需要真正懂行的专业人士做好专业事情。

今年五一厦门要给游客送奶茶,这个网感就对了。
奶茶应该属于最垃圾的饮料,对人身体健康非常有影响,正如厦门的八市和曾厝垵,这类垃圾竟然也能作为来厦门必游景点
这几年厦门文旅局该批评了
小编说的中肯![点赞][点赞][点赞]
整个福建都是保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