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告诫老年人:上了年纪宁可口渴不喝水,也别在2个时间段喝水

思枫评养护 2024-11-26 02:32:35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深夜十点,急诊室的灯光依然明亮。张大爷被家人搀扶着走进来,面色发白,呼吸急促。"大夫,我父亲今晚突然胸闷,还说心跳特别快,这是怎么回事啊?"老人的儿子焦急地问道。

作为一名从医三十余年的全科医生,我仔细询问了张大爷的症状和生活习惯。原来,张大爷有个习惯,每天睡前都要喝上一大杯水,说是"能睡得香"。

通过详细检查后发现,张大爷这次是因为夜间饮水过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引发了急性心力负荷。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门诊中遇到的几位老年患者,他们都存在不当饮水导致的健康问题。有的半夜起夜摔倒,有的清晨突发眩晕。

这些案例让我意识到,有必要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老年人饮水的学问。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生理功能会逐渐衰退,心肾功能也不如年轻时那般强健。

很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如果在不恰当的时间大量饮水,容易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危险。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关键时间段:睡前和清晨。

为什么睡前不宜大量饮水?夜间卧床休息时,人体的血液循环会相对减慢,肾脏的代谢功能也会降低。

如果睡前饮用大量水分,不仅会增加心脏负荷,还会导致夜间频繁起夜,影响睡眠质量。更重要的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夜间起床如厕存在跌倒的风险,这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而清晨时分,人体的血压普遍会有所升高,这是生理性的。如果在这个时候突然喝入大量冷水,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压快速波动,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老人,就是因为清晨空腹猛灌凉水,引发了短暂性脑缺血。那么,老年人究竟该如何科学饮水呢?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结合我多年的临床经验,老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应该在1500-1700毫升左右,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饮水时机。

建议将一天的饮水量分散到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之间,采用"小口慢饮"的方式。这样既能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又不会给身体造成突然负担。

如果觉得口渴,可以用温开水轻轻含漱,既能缓解不适感,又避免了大量饮水的风险。对于像张大爷这样已经养成了睡前饮水习惯的老年人,我的建议是循序渐进地调整。

可以先将睡前的饮水时间提前到晚饭后两小时,再慢慢调整到更合理的时间段。改变习惯需要过程,但为了健康,这个调整是值得的。

最后,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如果患有特殊疾病,比如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更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情况来调整饮水方案。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9 阅读:398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