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女状元,遭多所985名校拒绝录取,成为“最惨状元”

智慧侃情感 2024-11-26 04:21:26

"港大经管学院已经发来录取通知书了,还给了四年全额奖学金,总额超过一百万。"当白湘菱的妈妈向记者透露这个消息时,这位江苏"最惨状元"的求学故事终于有了新的转机。

谁能想到,2020年江苏高考中以430分摘得文科状元桂冠的白湘菱,最终会选择远赴香港求学?这个结局,着实让不少关注这位"最惨状元"的网友松了一口气。

香港大学在内地的招生,和其他高校不太一样。它不走统一招生的路子,而是单独组织笔试和面试,重点看重的是考生的高考总成绩和英语水平。

当时,白湘菱顺利通过了港大经管学院的层层考核,这份成绩单和能力,显然让港大十分看重。

"不用再加我了,也不用安慰我,我的心态很好。"面对清华北大等学校的学长学姐们纷纷来加好友安慰,白湘菱在社交平台上统一回应。

这个来自江苏淮安市的女孩,从小就以乐观开朗著称。即便面对这样的境遇,她依然保持着积极的心态。

有意思的是,在白湘菱选择香港大学之前,国内多所知名高校都向她抛出了橄榄枝。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都表示欢迎她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更是开出了"专业随便挑"的条件。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求学之路。

回头看,这个选择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定数。香港大学不仅提供了优厚的奖学金,还给了她心仪的金融专业。但在这个圆满的结局之前,白湘菱经历了怎样的波折?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刻,看看这位文科状元的求学之路上,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起落。

毕竟,没有人会想到,一个满分480分的考试中拿到430分的状元,会因为一个小小的选修课等级,而与众多名校失之交臂。

这个故事,不仅道出了教育规则下的无奈,更展现了一个18岁女孩面对人生转折时的成熟与智慧。

2020年夏天,江苏高考成绩出炉的那一刻,白湘菱家里沉浸在喜悦中。430分,这个成绩让这个来自淮安市的女孩成为了江苏省文科状元。

要知道,江苏高考总分480分,其中语文和数学各占160分,英语120分,文科生还有语文40分的附加题。

能在这样的高考难度下摘得状元桂冠,白湘菱的实力可见一斑。

"女儿这么优秀,上清华北大应该没问题了吧?"这是当时白湘菱父母的想法,也是所有人的共同期待。可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完美的成绩单上,却藏着一个意想不到的"拦路虎"。

原来在江苏高考政策中,除了语数外三门主科,考生还需要参加两门选修课考试。虽然选修课不计入总分,但等级成绩却直接影响能上什么学校。

对于白湘菱这样的文科生来说,历史是必选科目。而她的历史科目最终只得了个B+,这个成绩,让她与众多名校失之交臂。

"清华北大要求选修科目必须有A+,一般的985高校也都要求双A起步。"当这个录取规则被媒体曝光后,不少网友直呼"太严格了"。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这样的名校,也都卡在了选修成绩这道槛上。

记者联系了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的招生办,得到的回答都很统一:"虽然也很想录取,但必须按照招生政策来办。

"这个回答虽然公事公办,却道出了教育规则下的无奈。

"你会后悔没有把选修课考好吗?"面对记者的提问,白湘菱坦言:"确实没想到历史会是B+,虽然有些意外,但我已经慢慢释然了。

与其后悔,不如学会接受缺憾。

这个答案,让人看到了一个18岁女孩的成熟与豁达。面对网友们"最惨第一名"的评论,她说:"对于惨不惨,我倒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我很珍惜高考这段经历。

一个B+的等级,就像蝴蝶效应一样,改变了一个状元的求学轨迹。

但规则就是规则,它以最直接的方式,让白湘菱明白了人生有时就是这样充满意外。而这个意外,却在后来成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江苏文科状元无缘清北"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们难以想象,一个考出430分的状元,竟然会因为一个选修课B+的成绩,与众多名校失之交臂。

"最惨状元"、"最令人惋惜的高考文科状元"等标签,瞬间将白湘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面对这样的关注度,各大高校也迅速行动起来。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纷纷表态,欢迎白湘菱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更是开出了"专业随便挑"的优厚条件,这样的诚意,让不少网友直呼"有担当"。

但让人意外的是,白湘菱却选择了一一婉拒。"清北复旦的学长学姐们也不用再加我了,我去不了那里,也不用安慰我。

"她在社交平台上的这番话,不仅展现了她处事的成熟,也让那些为她惋惜的网友们慢慢放下心来。

记者在采访中问她对"最惨第一名"的评价有什么看法,白湘菱的回答出人意料:"对于惨不惨,我倒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比起纠结这个,我更珍惜高考给我留下的珍贵回忆。"这个来自江苏淮安的女孩,从小就以乐观开朗著称,即便面对这样的处境,依然保持着积极正面的心态。

"没想到会受到这么多关注,真的很感谢大家的关心。"面对蜂拥而至的关注,白湘菱始终保持着一份难得的平和。

她说相比起后悔,更重要的是学会接受缺憾。这样的心态,让她在舆论漩涡中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有趣的是,这场风波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规则的讨论。有人说规则太过死板,也有人认为规则正是为了保证公平。

但在这场争议中,白湘菱展现出的处事态度,却让人看到了比分数更可贵的品质。

一个选修课B+的成绩,让这位文科状元成为了"另类状元"。但正是这个意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18岁女孩面对人生转折时展现出的智慧与从容。

或许,这才是教育真正想要培养的品格。

说到因选修课等级与名校失之交臂,白湘菱并不是第一个。翻开2019年的高考新闻,我们能找到一个惊人的相似案例。

南京考生蔡壮,高考成绩429分,是当年江苏省理科的佼佼者。然而,和白湘菱一样,他的选修课里有一个B+,是化学科目。

这个成绩,让他与多所心仪的名校擦肩而过。

不过蔡壮的故事有个不一样的转折。当时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招生要求是:两门选修科目中,物理最低要达到A,另一科目最低要求是B。

这个规则,恰好给了蔡壮一个机会,最终他成功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

两个相似的故事,一年接一年地上演,仿佛历史的回声在提醒我们:在统一的教育规则下,个性化选择与标准化要求之间始终存在着微妙的矛盾。

有人说,规则是为了保证公平。

这两个案例,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教育体制中的一些现象:追求全面发展的同时,是否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毕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板。

回望这段历史,或许能给未来的教育改革一些启示:在保证公平的同时,如何让教育规则更具人性化,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高考,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白湘菱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转折可以有多戏剧性。

在江苏这个高考大省,满分480分的考试中能拿到430分,这已经证明了她的实力。语文160分、数学160分、英语120分的分值构成,加上文科生特有的语文40分附加题,每一分都来之不易。

可就是这样一个闪耀的成绩单,却因为一个历史选修课B+的等级,与清华、北大、南大等名校失之交臂。

但有时候,看似的遗憾可能是另一扇门的打开。最终,白湘菱选择了香港大学,获得了四年全额奖学金的优厚条件,还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心仪的金融专业。

这个结局,或许比她一开始设想的更有意思。

这让人想起一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所谓的"最惨状元",也许只是一个暂时的标签。在教育规则面前,白湘菱用自己的选择告诉我们:人生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在面对转折时,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心态。

或许多年后回望,这个看似遗憾的高考故事,反而成为了她最特别的人生经历。

0 阅读:33

智慧侃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