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矛盾激化:泽连斯基道歉难平特朗普“怒火”

刘岱评国际 2025-03-05 15:59:22

文/杨斌国

当地时间 2 月 28 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中氛围凝重,泽连斯基与特朗普的会晤,迅速从原本规划的外交交流沦为一场激烈争执。双方对于俄乌局势的巨大分歧,正是这场冲突的根源。特朗普基于美国自身战略利益考量,着重强调结束战争的紧迫性。在他的认知里,俄乌冲突的长期延续,不仅大量消耗美国资源,还对全球局势的稳定造成负面影响。他还隐晦地指出欧洲在对乌援助方面不够积极,未能充分履行应尽职责。与此同时,特朗普试图将议题核心转移至美乌矿产协议,期望借助该协议,让美国在全球资源竞争中抢占先机,获取更多经济利益。

反观泽连斯基,作为乌克兰总统,他一心期盼美国能持续且坚定地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援。在他眼中,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属于 “侵略行为”,乌克兰急需强大的外部军事力量来抵御俄罗斯,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此外,泽连斯基特别提及被俄方带走的乌克兰儿童问题,强烈要求俄方归还。这一诉求深刻反映出乌克兰在冲突中所遭受的人道主义灾难,泽连斯基希望借此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关注与支持。在媒体镜头之下,两人各执己见,频繁打断对方发言,情绪愈发激动,对话氛围逐渐失控,最终致使会晤以不愉快的局面收场。

军事援助问题:特朗普政府做出暂停对乌军事援助的决策,这无疑给乌克兰带来沉重打击。泽连斯基对此极为不满,在他看来,美国作为国际影响力巨大的大国,理应在俄乌冲突中坚守立场,持续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这不仅是对乌克兰的有力支持,更是维护国际正义以及欧洲地区安全稳定的必要举措。乌克兰在军事装备、物资等方面高度依赖美国援助,美国暂停援助,使得乌克兰在军事对抗中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与风险。

对俄态度分歧:特朗普秉持与普京缓和关系的理念,他认为改善美俄关系,能够减少国际冲突,缓解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负担,以便将更多资源投入国内发展。相反,泽连斯基坚决将俄罗斯指责为 “恐怖分子”,主张对俄罗斯采取绝不妥协的强硬态度。在他的观念中,俄罗斯的 “侵略行为” 给乌克兰带来了沉重灾难,只有坚决抵抗,才能让乌克兰重归和平,恢复国家正常发展。这种对俄态度上的显著差异,成为美乌之间矛盾激化的关键因素。

矿产协议搁置:原计划在此次会晤中签署的稀土金属协议,因双方激烈争吵而被迫取消。美方表示需要重新谈判,以达成对美国更为 “有利” 的条款。从美国的视角来看,在全球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乌克兰丰富的稀土资源极具吸引力。美国期望通过签署协议,在资源开发、利益分配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获取更多经济利益。而乌克兰原本希望借助该协议,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强化与美国的合作关系,为国家重建与发展争取更多支持。协议的搁置,致使双方的利益预期均未达成,进一步加剧了彼此间的矛盾。

与特朗普争吵后,泽连斯基为挽救美乌关系,积极在社交媒体上发声。他坦率承认此次在白宫的会谈 “未达预期”,言辞间流露出对冲突发生的遗憾。泽连斯基着重强调,愿意在特朗普的领导下,积极推动和平谈判进程,这一表态彰显出他在处理美乌关系时的妥协与让步姿态。同时,他提及乌克兰 “随时准备签署资源协议”,试图借此向美国示好,表明乌克兰在与美国合作方面的积极态度。此外,泽连斯基还不忘对美国此前给予乌克兰的援助表示感谢,试图从情感层面修复与美国的关系,缓解双方因争吵产生的紧张氛围。

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利也为修复美乌关系付出努力,他对外宣称基辅将继续坚定地与美国开展合作。在合作方向上,什梅加利提出寻求经济层面的务实合作,比如共同建立投资基金。这一举措表明乌克兰在军事援助受阻的情况下,希望从经济合作领域入手,重新搭建与美国沟通合作的桥梁,以维持两国关系。不过,值得留意的是,什梅加利在表述中并未提及军事援助的具体进展,这或许暗示着乌克兰在军事援助问题上仍面临困境,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明确表示,“暂无签署矿产协议计划”。他进一步说明,协议内容可能会随着特朗普寻求 “更大、更好的协议” 而发生变动。这一表态体现出美国在对待美乌矿产协议上的强硬立场,美国期望在协议中获取更多利益,且并不急于在现阶段签署协议,而是试图通过拖延和重新谈判,在资源分配、合作模式等关键问题上占据更有利位置。从美国的战略角度而言,乌克兰的矿产资源对其意义重大,美国希望通过掌控资源开发权,增强自身在全球资源市场的影响力,同时为国内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资源保障。

特朗普政府通过暂停对乌援助这一手段,向乌克兰施压,试图促使乌克兰接受与俄罗斯的和平协议。此前,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会议上发表强硬言论,批评欧洲价值观,并呼吁与极右翼合作。这些举动被国际社会视为美国外交政策转向的明显信号。美国的这一政策转变,一方面源于其国内政治因素的考量,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推动俄乌和平协议,减少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程度,将更多精力和资源聚焦于国内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国在全球战略布局上的调整,试图通过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在其他地区事务中获取更大利益。

德国候任总理默茨对此次美乌争吵有着独到见解,他认为这是美国 “故意升级” 的结果,目的在于配合对俄缓和策略。在默茨看来,美国通过制造与乌克兰的冲突,向俄罗斯传递一种信号,表明其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有所转变,试图借此推动俄罗斯在和平谈判中做出更多让步。

欧洲多国对特朗普的对乌态度表示担忧。在俄乌冲突中,欧洲国家出于自身安全和地缘政治利益考虑,大多选择支持乌克兰。美国作为欧洲在安全事务上的重要盟友,其对乌态度的转变,让欧洲国家担心这将影响俄乌冲突的走向,进而对欧洲地区的安全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然而,尽管欧洲多国内心忧虑,但目前尚未明确表态是否会继续支持乌克兰,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国家在对乌支持上存在分歧。部分国家考虑到自身经济利益以及与俄罗斯的经贸联系,在对乌援助问题上有所保留;而另一部分国家则坚定支持乌克兰,但在缺乏美国有力支持的情况下,也面临诸多挑战。

泽连斯基的道歉或许是无奈之举,其目的在于为重启与美国的对话争取宝贵时间。然而,从当前形势来看,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短期内恐难恢复到以往水平。特朗普政府更倾向于通过施压手段,迫使基辅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做出妥协,接受美国主导下的和平协议。

乌克兰方面,由于长期过度依赖西方援助,如今正面临自主权丧失的严峻风险。在军事上,缺乏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事援助,乌克兰在与俄罗斯的对抗中可能会逐渐处于劣势;在政治上,为了获取美国的支持,乌克兰可能不得不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从而丧失部分国家决策自主权。

未来美乌关系的走向充满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乌局势的演变以及特朗普政府的战略优先级。如果俄乌冲突出现新变化,例如俄罗斯在军事上取得重大进展,或者乌克兰内部局势发生动荡,都可能促使美国重新评估对乌政策。同时,特朗普政府在制定对乌政策时,也需要综合考虑国内政治压力、经济利益以及全球战略布局等多方面因素。若美国认为继续支持乌克兰符合其整体战略利益,美乌关系可能会有所缓和;反之,美乌关系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乌克兰将面临更为艰难的处境。

核子猎潜艇评论评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7

刘岱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