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不暖和?这些穿羽绒服的误区,很多人不知道,难怪不够暖

英炜谈时尚 2025-01-11 03:15:51

寒冷冬季,不少女性在羽绒服市场上一较高下。

面对不少披着“科技外衣”的知名品牌,女性朋友们纷纷都丧失了自己的寒冷冬季羽绒服市场购买观,明明不暖和还是愿意选择高价的那些品牌羽绒服。

然而买了这么多羽绒服后却没有给消费者体验带来舒适温暖感。

消费者选择羽绒服的标准可能说出来都要让人叹为观止,然而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选购误区的女性朋友们听完之后才发现,自己确实一直受这些误区的影响。

什么因素影响羽绒服的保暖性?

许多女性朋友们认为,只要是大品牌生产出的羽绒服,所使用到的原材料也会是一流的,这可以让羽绒服的保暖性与舒适性更上一层楼。

还有一些女性认为,不管是中国本土发展壮大起来的羽绒服品牌,还是国外十分知名的奢侈品品牌,只要购买大品牌的羽绒服就一定没错。

还有一些女性朋友们在挑选羽绒服的时候,会发现那些厚厚的“面包服”卖得火热,它们的外观厚重膨胀,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非常保暖,这类羽绒服也成为了许多冬季消费者们的首选。

于是许多女性朋友们会慢慢建立起认同网红和知名品牌这两个标准,更有甚者把“面包服”误认为这类巨厚型外观一定十分保暖。

但实际上在冬季服装领域,品牌和价格是不能作为唯一辨别根据的。

羽绒服的保暖性主要由三个关键指标来决定,分别是它的填充材质、充绒量和蓬松度,它们决定了当羽绒被挤压时,其反弹能力是否能够再一次储存大量空气。

只有反弹能力强,储存空气量多,羽绒服才能够达到极致保暖效果。

因此许多低价品牌生产的羽绒服因为不注重这些关键指标而广受消费者不喜爱。

但是广受消费者喜爱并不代表它们就能给予穿戴者舒适体验,有些中端品牌生产的羽绒服虽然相对比较便宜,但它出现的情况是直接降低关键指标。

许多女性朋友们买到这类中端品牌的时候,就发现自己买的羽绒服没有穿同品牌的朋友那么暖和。

因此大家选购羽绒服时一定要注意关键指标。

穿羽绒服有什么搭配误区?

1.只认品牌

许多女性在购买羽绒服时都会询问对羽绒服有研究的朋友或者亲戚他们认为哪一个品牌好的时候,他们推荐给你的一般都是一些知名品牌。

因为好牌子生产的羽绒服不仅外观好看,在其他某些关键指标上也可能较傍大牌小品牌来说表现更好。

但是,有些知名品牌为了使自己荫凉星效应和吸引更多客户群体,从而开始降低生产成本,或用不够优质的材料,或减少必要数量,从而使自己的羽绒产品变得越来越不保温。

这样一来,即使消费者花了高价,也享受不到自己的羽绒制品应该给予的温馨感。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多进行对比,不要只知其一忘其三,只关注大牌子不关注它们使用到的材料。

2.只看版型

明明从产品介绍上就有说明可供参考,但是许多女性朋友在挑选羽绒服时却只凭第一感觉就做出结论,对它的不认同往往是基于它的外观设计。

实际上,丈量一件衣服的合身程度最好的标准是肩宽、胸围、袖长和衣长,但不少女性朋友在选择羽绒服时却很少关注这几项。

大家重要的是将自己和衣服合身程度进行比对,其实很多羽绒服在别人穿着后看着很臃肿,但是如果替自己试穿的话,会发现其实它非常合身。

因此建议挑选好看气质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合身度,并且按照肩宽、胸围、袖长和衣长来进行挑选会变得更加高效。

3.误解厚度与保暖关系

许多女性朋友们还不知道,还有一种错误观念是认为外观厚重见到就很容易产生一绑定反应,那就是认定它一定十分保暖。

其实不然,厚度虽然是重要指标之一,但并不是最重要指标,因为如果在关键指标中加入大量不可控因素,就会影响最终的大气储存量,从而影响保暖性能。

因此消费者在挑选时一定不能只看外观厚度,同时也要关注填充材质和充绒量,以便买到既饱满又暖和的优质羽绒制品!

选择羽绒服应注意哪些关键指标?

1.填充材质

羽绒服分为鹅绒和鸭绒,主要区别体现在来源、颗粒大小、俘获氧气量和含水量,它们在保温性能上有一定差别:鹅绒保温性能要优于鸭绒。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完全就不能购买鸭绒产品,因为它们相比鹅绒便宜且大颗粒脆脆又耐挤压,因此具有更好的持久性和不易受潮性能。

2.充绒量

充绒量是指每件成衣中所含填充物重量,一般建议选择在85%及以上的产品。

3.蓬松度

蓬松度为每克原材料可以俘获空气量,它不仅是关键指标之一,还与充绒量相结合成为重要指标组合。

一般推荐选择蓬松度在500-600之间,它既不会显得笨重臃肿,也能保持优雅身形线条。

4.外层布料

外层布料也很重要,它要求具备防风、防水等特性,以此避免内部空气过快流逝导致取暖能力降低。

5.内胆

内胆可以选择优选科技锁温技术。

这种外层布料有电热丝发热,能够在寒冷天气中增添温度提供帮助。

0 阅读:5

英炜谈时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