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东路高架,不仅是横贯上海东西的交通动脉,更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发展与未来愿景。其江西南路交界口北接知名地标外滩中心,然而,此处高架下的绿化带长期被拾荒者堆物占据,既影响市容环境,又引发周边市民、游客的频繁投诉。如何破解这一治理难题,外滩第三综合网格以党建引领“多格合一”为抓手,打破条线壁垒、凝聚多元合力,让昔日的“隐秘角落”重归整洁,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聚力:一场打破壁垒的联席会战

绿化带堆物清理看似简单,实际权责交叉的困境尤为突出:环卫部门负责道路清扫却无权处置绿化带堆物,绿化市容部门虽有养护职责却缺乏常态化巡查力量。面对“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无力管”的僵局,外滩第三综合网格依托“多格合一”工作机制召开专题联席会议,联动城运、城管、城建、居民区及区绿化市容部门,共商共议症结根源。
通过信息共享与跨部门研判,网格专班厘清了“权责交叉”的治理盲区,明确了“协同共治”的行动路径。这场联席会战不仅打破了行政壁垒,更将“多格合一”的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后续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攻坚:一次多方联动的综合整治

外滩第三综合网格统筹驻格力量与专业资源,展开多维度综合整治。城管队员从“人”入手,与拾荒者耐心沟通,倾听诉求,宣讲法规。城运、城建部门从“地”入手,联合划定作业区域,设立隔离带保障安全,环卫部门调配清运车辆,协同绿化市容队伍清理堆物。



经过两个小时,积存已久的废旧家具、杂物等被分类清运,地面污渍被高压水枪彻底冲刷,绿化带焕然一新。从柔性劝导到硬核整治,从问题溯源到现场处置,这场行动擦亮了城市界面的“面子”,同时夯实了网格治理的“里子”。
筑基:一套长效治理的运行机制
绿化带堆物治理的难点,不仅在于清理的即时性,更在于空间特殊性带来的监管真空与反复回潮。外滩第三综合网格以机制创新破题,探索“隐秘空间”治理的可持续路径。
一方面积极织密感知网络,激活治理末梢。依托网格“贴近一线、统筹多元”的治理优势,整合巡查记录、群众反馈等多维信息渠道,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将隐患化解于未萌。
另一方面贯通协同链条,打破权责壁垒。针对权责交叉、力量分散的痛点,以网格为枢纽搭建“吹哨报到”机制,串联城运、城管、绿化等力量,形成“问题发现—协同处置—闭环反馈”的全周期链条。
再者还要不断凝聚共治合力,夯实长效根基。引入居民、商户、白领等社会主体参与监督,引导社会力量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激发网格治理内生动力。
从“多头管理”到“多元共治”,从“隐秘角落”到“清朗空间”,延安东路绿化带的焕新是外滩街道深化网格治理的缩影。下一步,外滩第三综合网格将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多格合一”,撬动治理资源整合、服务能级提升,让“零距离家园”的美好愿景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不断延伸。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孙冲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