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说得很有意思,也很有现实感:“儿女有出息,去了国外,等于没有生;儿女去了大城市,等于生了半个;留在身边,虽然穷一点,但最起码有个依靠。”
这可不仅仅是老一辈人的牢骚,而是许多中国家庭真实的生活写照。
儿女成家立业,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期盼,但在这个全球化和城镇化的时代,儿女的去向却成了很多父母心中无法释怀的“新问题”。
01儿女飞得越远,父母越焦虑
首先,我们来聊聊“儿女有出息,去了国外,等于没有生”的现象。
现在的社会和几十年前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留学、工作机会,走向了国际化的舞台,选择去国外发展。
这些儿女在外打拼,看似光鲜亮丽,父母嘴上说着“孩子有出息,我们为他骄傲”,但心里却不免滋生出一种隐隐的失落感。
为什么?因为这些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女,即使再成功,隔着大洋,隔着时差,他们不再是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咱们举个例子,小王是个学霸,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后来更是考上了国外的名校,一毕业就留在美国工作了。
每年春节,小王总是给家里寄回来各种精美的礼物,可父母每次打开这些“洋货”时,心里却总有些空荡荡的。
因为儿子不在身边,再好再贵的礼物也填补不了那份思念和孤单。
小王在国外工作再好,买了大房子,开上了好车,可对于他父母来说,感觉儿子仿佛“没生”一样,因为那些成功仿佛离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心理学家鲍尔比的“依恋理论”中提到,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与亲密关系中的人,尤其是父母,形成了一种安全的情感依赖。
这种依赖在成年后并不会消失,尤其对于父母来说,他们需要儿女的陪伴,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因此,儿女飞得越远,反而让父母感到失落与孤独,因为失去了与他们日常互动、交流的机会。
02大城市的距离感——“生了半个”
再来看这句“儿女去了大城市,等于生了半个”。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其实说的是:儿女虽然没有去国外那么遥远,但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依然让他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一种无形的距离。
如今的年轻人,大多向往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毕竟,那里有更多的机会、更高的薪资、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问题是,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母,这种“半个生”的状态也让不少家庭感觉有些疏离。
儿女可能一个月回一次电话,过年才回趟老家,平时工作忙,见面都成了“奢侈品”。
于是,父母们只能在微信里看看儿女发的朋友圈,点赞成了他们唯一的参与方式。
我有个朋友小刘,就是典型的“北漂”一族,年少时拼命学习,终于考上北京的大学,后来又在北京工作、买房,成了父母的骄傲。
然而,每当父母问他“什么时候回来看看”时,小刘总是感叹工作太忙了,假期短。
几年下来,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表面上看,父母好像没什么不满,但聊到深处,你就会发现,老两口其实很渴望儿子能常常陪在他们身边。
他们觉得,儿子像“半个”一样,虽然知道他很好,却无法真正参与到他的生活中。
《亲密关系》这本书中提到一个很经典的观点:“我们总是在彼此的空间里寻找共鸣,而距离会让共鸣变得微弱。”
大城市生活的高压与快节奏,让儿女与父母之间的物理距离转化为情感上的疏离。
这种疏离感虽然不至于完全失去联系,但的确让许多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仿佛“不完全属于自己了”。
03留在身边——“虽穷但踏实”
那么,最后再说说这句“儿女留在身边,虽然穷一点,但最起码有个依靠”。
为什么很多父母会这么看重儿女的“陪伴”?即便物质上差点,但精神上的满足感却足以弥补很多。
其实,这个现象在农村尤其明显。
很多父母并不奢求孩子飞黄腾达,他们更多期盼的是一种生活中的陪伴。
儿女可能没有去大城市工作,收入不高,甚至还在家乡谋生,但对父母来说,他们的存在就是一种最大的安全感。
有个心理学术语叫“存在感价值”,意思是说一个人在别人生活中的存在,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而对于父母来说,儿女的存在,不仅仅是“照顾”的问题,更是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人生有了一种延续。
我认识的一对老夫妻,儿子就在家乡小镇上开了家小饭馆,日子过得虽然不富裕,但他们每天能看到儿子儿媳,周末还能带孙子一起吃饭。
虽然老两口也知道,城里的工作机会多、钱也赚得多,但他们总说:“穷一点也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儿女在身边,遇到事儿有个依靠。”
《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幸福的根本来源不是物质的富足,而是人际关系中的满足与连接。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尤为如此。
对于许多父母而言,儿女的陪伴远胜过外界的成功,因为这种陪伴给予了他们生活中的稳定感和安全感。04结语:
儿女有出息”和“儿女陪在身边”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两种不同需求的碰撞:儿女渴望追求更好的生活和自我实现,而父母渴望的则是情感上的依赖和安全感。
作为子女,要理解父母的这种心情。
当父母说出“儿女去了国外等于没生”时,不是他们不希望你有出息,而是他们在表达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沟通和关心,哪怕不能时常回家,也能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爱与关怀。
而作为父母,或许也需要适应这种时代的变化。
儿女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去探索更远的世界,这并不是对父母的不敬,而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
父母的依靠不只是儿女的“物理存在”,更多的还可以通过情感上的互动来维持。
“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放在古代是对的,但在今天,它的含义也可以理解为:无论儿女飞得多远,心要和家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