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北京不再有拆迁户”这一句话登上了网络媒体的热搜,很大的一部分老百姓都将其视为“棚改”的终结,甚至认为以后都不会有拆迁户了。说实话,这样的观点有点偏激,虽说“棚改”已经结束,但并不代表拆迁就会停止。
这不,有消息说,2023年以后,除了三大类别的可拆卸建筑之外,预制板房也要“全面拆除”了,而且,关于住户的安置规定,也已经出来了!
1、“旧改”接替,拆迁会不会停?
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旧改”项目后,许多等待拆迁的人都感到了失望,难道靠拆迁来赚钱的日子,真的要一去不复返了吗?只“改”而不“拆”的20多年老小区,是否能满足人民的居住需要?
事实上,很多人对中国的房地产政策变动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旧改”到“棚改”,都是为了适应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对一些尚有利用价值的老小区进行改造和维护,不仅可以提升其利用价值,也可以在拆除和重建的过程中减少人力和财力的浪费,还可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当然,相较于“棚改”而言,“旧改”项目是没有任何经济补偿的,虽然国家可以给一些补贴,但是在改造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居民自己配合,自己掏钱,这就导致了“旧改”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并没有“棚改”那么快。
“棚改”下线、“旧改”上线,并不代表着拆迁工作在未来就结束了,有些房子是必须拆的,有拆迁价值的,还是要拆了建的,比如三类房,就是属于可以拆迁的范围。
2、三类房屋可拆除,判定标准清晰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实现了城镇化,在“棚改”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房地产业也步入了“慢时代”,房地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这并不代表以后就没有人来拆了,有三种房屋可以拆,而且判定的标准也很清楚。
第一种是符合危房标准的老宅。上个世纪就有不少这样的房子,因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建筑结构不够稳定,就算列入“旧改”范围,也难以满足住户的安全居住要求,经过评估后,就会被列入拆迁范围。
第二类是在规划范围内的住宅,它妨碍了规划的进展。虽然大部分城市城镇化建设已基本完成并达到标准,但也有部分城市在新老城区进行开发或改造,若有房屋恰好位于城市规划范围内,影响城市总体规划进度的,可以适当予以拆除。
第三类是核心地段的有拆迁价值的建筑物。很多老小区都是建在很久以前的,往往处于商业、经济的中心地带,对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些房子的商业价值也很高,如果开发商看中了这些房子,又能促进城市的发展,那么这些房子也可以列入拆迁范围。
换句话说,以上三种类型的房屋,在短时间内都有很大的可能得到拆迁的机会,如果有居民希望成为拆迁户的话,也能比较自己的房子是否属于这三种类型,从而做出判断。
3、预制楼板即将被拆除,行动可能会加快
除了上述三种类型的住宅,2023年,又出现了一种住宅,也就是预制构件住宅,也被列入了拆迁范围。
预制板建筑大部分都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那个时候因为建筑技术和成本的原因,开发商建造的速度都比较快,可以让更多的人住进去,也可以解决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的住房问题。
然而,预制板建筑有很多缺点,一是隔音隔热性能较差,不能保证邻居间的生活质量,二是北方城市预制板建筑的防寒性不够好,在冬天经常使人感到室内很冷。
其次,预制楼板的使用寿命比较短,与目前的商品楼板相比,预制楼板的使用寿命一般也就是30-50年左右,如果使用的时间太长,就会有崩塌的危险,如果发生强烈的地质灾害,就更有可能崩塌。那么,所有的楼板都应该被拆掉吗?答案是不会。
首先,预制楼板必须通过专业机构对其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属于危房,影响到人们的安全居住。其次是对预制楼板是否还具备抗冲击能力进行评估,建筑物若无法承受强烈的地质灾害,亦应考虑列入拆迁计划。
同时,对于那些妨碍城市规划的预制楼板,也应被拆除,以判断其是否影响城市规划。预制板建筑因其高度可居住性而备受青睐,因此其拆除速度可能会快于其他类型的建筑。
但对于生活在预制板楼房中的人来说,他们在拆迁后该如何安置呢?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安置方式,一是拆除重建,二是以物易物。原拆原建指的是在原来的地址拆了房子再建,一般都会按照1:1的比例进行等比交换,大部分都没有赔偿;实物安置,就是将这栋楼里的人全部安置好,如果距离比较远,或者安置的速度比较慢的话,可以适当地给一些现金补偿。
不管是上面所说的三种有明确标准的拆迁房,还是预制楼板,都和以前的“棚改”有天壤之别,大家也别指望能“发家致富”了。
小结
毕竟就算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以后也不会再出现“无拆迁户”的情况了,光靠拆迁房就能一夜暴富的情况,恐怕也不会再出现了。
今日热议:从2023年起,预制板房或将进行“全面拆除”?居民一律这样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