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人唏嘘的元帅,失去思维能力10多年,死后妻子透露出生前遗憾

乐荷谈文化历史 2025-02-27 00:52:31

最让人唏嘘的元帅,失去思维能力10多年,死后妻子透露出生前遗憾

刘伯承大将军这辈子真是跌宕起伏。前半辈子,他一直在战场上拼杀,勇猛无比。后半辈子虽然身体不太好,但居然活到了高寿,虽然看上去挺累,可也算长寿,这真算是倒霉事里的好事了。

刘伯承大将军的军旅路,在十大元帅里算是最长的了。从1911年开始,那时候他刚19岁,不顾老家“好铁不做钉,好汉不投军”的老话,坚定地加入了川军,这一走就是五十年。一直到1962年,他还在当“编外军师”,为中印边境反击战出谋划策呢。

1955年那会儿,刘伯承大将军荣耀地戴上了元帅的头衔,还在一众大将里排到了第四位。那时候的他,已经是中年了,按理说该享享清福了。可因为他打仗打了好些年,身上落下了不少伤病,身子骨弱得很,老是被病痛找上门。每当老伤又犯,刘元帅就疼得啥都吃不下,晚上也睡不着,真是遭了不少罪。

刘元帅为国家拼尽全力,牺牲不少,所以组织没让他再扛军中重担,而是让他去军事学院当院长,这个活儿相对轻松点。在院长这个岗位上,他真是尽职尽责,把学院管理得井井有条。虽说上了年纪,但他那股子工作劲儿,一点没减。

虽说刘帅被誉为“军神”,但他的身体也不是铁打的。在他南征北战的日子里,他是十大元帅里打过最多仗、受伤也最多的一个。他总共挨了九回伤,其中三次特别严重:一回是在攻打有“鬼城”之称的丰都时,右眼没了,还找了德国大夫,前后动了72回手术;再一回是右大腿动脉中弹,命都快没了;还有一回左腿受伤,伤到了神经,差点儿就走不了路了。

刘帅两次腿部受了重伤,但他靠着超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战斗精神,硬是挺过了那些痛苦的日子。特别是他失去右眼后,指挥能力一点没减,就像一战时的库图佐夫元帅,仅靠一只眼就成功指挥了多场重要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对国防教育还是特别上心,主动说要建军事学院,好为国家培养更多军事方面的人才。

多年的征战让刘帅累积了不少伤疤,身体真的吃了不少苦头。这些伤疤不光让他身体上觉得累,心里头也沉甸甸的。不过,刘帅可从来没让这些难受劲儿耽误了他为国家和军队出力。

1962年中印边界闹矛盾那会儿,10月17号,毛主席在会上让刘伯承元帅,就是那时候军委战略小组的头儿,来管西藏和新疆边防的军事行动。他的任务就是指挥和协调,对付印度那边不断的找茬。

1959年9月,刘伯承元帅挑起了军委战略小组组长的重担。上了年纪的他,在这个新岗位上,仍旧一门心思扑在国防和战备的事情上。可以看出,他的军事头脑和战略眼光,一点不比当年差。

因为他在战略团队里干得出类拔萃,毛主席就把指挥自卫反击战的大任务交给了他。他费了好大心思安排,结果中国在中印边境那场自卫反击战里打得特别漂亮,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名声都大涨,西南边境的防线也更加牢固了。

1964年7月,刘伯承虽然身体有重病,但他还是决定亲自跑到东北边境去看看,实地了解边防和战备的情况。这一去就是25天,他和当地的党政军领导聊了很多,深入探讨了很多问题。在边防加强、战备提升、军事训练这些方面,他给出了不少实在的建议。这些建议后来对中共中央军委和总部制定战略计划可重要了,起了很大的参考作用。

这次一连串的严格检查工作,让他的眼睛情况变得更糟了,眼压猛地升到了70多。回到北京,他试了好多治疗方法,但视力还是没恢复到以前那样。时间一晃,到了1966年5月,军委战略小组办公室解散了,刘伯承也就正式不再担任重要职务了。

虽然已转到幕后,刘伯承心里还是特别惦记国家的未来和安全,他总是尽自己所能,为国防建设和军队训练出把力、帮上忙。他这一辈子,就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安全,一直在拼、在干,真是个好榜样。

到了1967年,刘元帅七十岁那会儿,眼睛坏得特别快,就连仅剩的左眼也越来越看不清,到最后,只能勉强看到一点点亮光。到了1972年,他的脑子开始明显不如以前好使了。这一年,他的老朋友陈毅元帅走了,这事儿对他打击特别大,让他的身子骨儿更弱了。

从1973年开始,刘伯承元帅的身子骨就一天不如一天,脑筋也不转得那么快了,基本上就在医院里待着,天天对着那白墙。国家的大领导们都很关心他的情况,刘元帅的病也成了军委特别留心的事儿。看他身体这样,1974年3月,中央为了让他得到更好的照顾,就加强了医疗方面的安排,特别是从北京外面请来了个很有名的心内科大夫牟善初教授,让他来管刘元帅的医疗小组。

牟善初教授一接到任务,立马就订了去北京的票,直奔医院去探清刘元帅的病情。这时候,刘伯承元帅的神经系统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他在病房里经常吵闹,肌肉还会痉挛。

牟善初教授和他的医疗小组心里清楚,前面的路可不好走,他们打定主意,要使出浑身解数,帮刘元帅把身体调理好。他们细心地观察刘元帅,把他出现的每一个症状都记下来,还仔细研究了之前的治疗手段,目的就是为了找个更对症的治疗法子。

接下来的几天,医疗小组一直在琢磨各种可行的治疗办法。他们使劲儿翻了刘元帅的病历,还试着从生病的原理上找解决办法,但这治疗路子真挺难走的。经过一连串的观察和好多轮检查,医疗小组觉得刘元帅的心脏和血压都还行,最大的难关是他能不能醒过来。于是,专家们开始到处查找国内外最新的医学研究,想找到解决办法。

他们在翻阅一堆海外的医疗资料时,意外找到了一个可能管用的治疗方法,很快就制定出了新的医疗计划,并且没多久就得到了上面的点头同意。新方案一用上,刘元帅的身体就好转了不少,这说明医疗队的辛苦没白费。这期间,罗瑞卿大将和杨成武上将也抽空来看望他,看到老战友现在这个样子,两位老将军忍不住泪流满面,那场面真是让人动容。

刘伯承元帅的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到最后连自己的生活都料理不了了。这时候,汪荣华虽然自己因为长征那时候吃了不少苦,身子也弱,但她看到老公这样,立马就站出来,决定亲自照顾他。不管自己身体咋样,她都一直陪在他身边,细心地管着他的吃喝拉撒。

汪荣华那种默默付出和执着,不光表明了她对刘伯承爱得很深沉,也展现了她有着很强大的决心。每日里,她都会细心地照料刘伯承洗漱,认真地给他准备吃的喝的,保证他吃得营养,就连夜深了,她也时刻着丈夫的情况,生怕他晚上有啥需要却没人帮忙。

这种每天重复,每年不变的细心照料,不光是帮刘伯承应对病痛的日子,还是他们深厚感情的持续表现。虽然每天的护理工作都很难做,还经常让人累到不行,但汪荣华从来没抱怨过一句。她这种一直不放弃,也不觉得苦的劲头,让周围的人都特别佩服。

1980年的时候,刘元帅已经快要九十岁了,他最终决定放下军队里的所有工作,回家安心养老。到了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离开了我们,这让他的许多战友和晚辈都感到非常伤心。在追悼会上,邓小平深情地表达了自己的哀思,眼泪都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而等到11年后邓小平去世时,刘元帅的后代也全都参加了悼念,这足以看出两位革命老前辈的家庭之间有着多么深的感情和尊重,这种精神也被他们的后人一直记在心里,尊敬着。

刘伯承大将军这辈子真是跌宕起伏。前半辈子,他一直在战场上拼杀,勇猛无比。后半辈子虽然身体不太好,但居然活到了高寿,虽然看上去挺累,可也算长寿,这真算是倒霉事里的好事了。他这一辈子,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不管是年轻时的英勇善战,还是老来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都让后人把他当成了榜样。

刘元帅这辈子,就是把“有枪才有权”的道理活生生地演了出来,他还让我们看到,和平是怎么在战火纷飞里一点点建起来的。要是没了像刘伯承这样的领头人,在前线果断指挥,一路冲杀,咱们老百姓想过安稳日子,那可真是不敢想。对于这位经历过大风大浪、立下大功的老将军,咱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在心里,好好尊敬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