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市场的开辟,成为冲抵美国关税冲击的屏障,这就是国运

双持旋风 2025-04-15 14:57:46

据参考消息4月12日援引塔斯社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称,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即俄罗斯准备向中国输送的石油量。

此问题非关乎石油,而是关乎底气。

最新数据及分析显示,中俄贸易深化已明显减弱中国对美贸易依赖,主要体现在贸易结构变化、市场多元化等方面。

中俄采用本币进行结算,此举促进了“去美元化”趋势,增强了双方经济自主性,降低了对美元的依赖。

美西方制裁俄罗斯金融,中俄加速本币结算。2023年,俄对华出口能源粮食超90%用人民币或卢布,降低美元依赖,减少汇率风险,削弱美国SWIFT施压能力。

中俄贸易中,人民币使用比例逐年攀升,2023年俄罗斯以人民币结算占比高达34%,跃居第二大国际结算货币,强化了人民币在全球的地位。

能源与粮食领域加强合作,旨在减少对美国的依赖,通过多元化合作策略确保资源供应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需求。

俄罗斯为我国最大原油供应国,2023年进口量1.07亿吨,占我国总量的19%,取代了部分来自美国及中东的原油进口份额。

同时,俄罗斯经“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对华天然气出口逐年攀升,有效减轻了我国对曾依赖美国的LNG进口的需求压力。

粮食安全保障上,美对华农产品加税促使中国改向俄罗斯进口小麦、大豆等。2023年,俄对华粮食出口增46.9%,小麦占华进口12%,降低对美依赖,美大豆进口份额由30%减至20%。

西方制裁导致市场出现空缺,为填补这一缺口,各方积极行动,通过调整供应链、开拓新市场等方式,确保资源有效配置,维持市场稳定。

西方制裁促使俄罗斯向中国开放能源、机械、汽车等市场。2023年,中国对俄汽车出口激增120%,替代欧美品牌;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58.6%,涵盖电动汽车、光伏等高附加值产品。

俄罗斯半导体、精密仪器等进口转向中国。2024年1-5月,中国对俄集成电路出口增长35%,部分取代了欧美供应商的位置。

远东地区正积极推进开发战略,旨在促进该区域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整合,通过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快速增长。

中俄于远东地区共建“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涵盖能源开发、物流基建等。黑龙江大桥与“滨海1号”运输走廊启用后,双边货运效率提升,2023年该通道贸易量增28%。

北极航道潜力显著,俄罗斯北极航道与中国“冰上丝绸之路”对接后,2024夏试航显示,中国货船经此航线运输周期减40%,减轻了对马六甲海峡传统航线的依赖。

2023年,中俄贸易额达240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6.3%。预计2024年将突破3000亿美元,此增长可部分弥补因对美贸易缩减所带来的影响。

2023年,中美贸易额达6644.5亿美元,同比下降11.6%。尽管有俄罗斯大市场,美国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比降至11.2%,相较于2001年的15.8%有所下降。

俄乌冲突促使俄罗斯市场全面开放,中俄贸易借能源替代、本币结算、市场互补及区域开发等策略,有效降低了中国对美国贸易的依赖程度。

这是中国不可阻挡的国运。

1 阅读:6

双持旋风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