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5日的寒夜里,人们手持白菊,只为送别76岁的“国民奶奶”柏青。
人群中,一位白发老人抹着眼泪说:“她演的姥姥,和我娘一模一样。”
1951年的长春评剧团练功房,13岁的柏青正踮着脚尖练习《小女婿》。
这个五岁失去母亲、跟着防火员父亲长大的女孩,把全部情感倾注在戏中。胃病发作时,她偷偷吞下苏打粉止痛,只因师傅说过“戏比天大”。三年后,她成了团里最年轻的台柱子,却在事业上升期因胃穿孔被迫离开舞台。
转机出现在1997年退休之际。59岁的柏青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接拍了电影《喜莲》中的老太太角色。
拍摄现场,她随手给群演孩子擦汗的动作被导演保留,这份自然流露的温情,成为她开启演艺生涯的钥匙。
2003年深秋,65岁的柏青裹着棉袄在《希望的田野》片场候场。
为呈现最真实的农妇形象,她跟着当地老人学了半个月搓玉米,手掌磨出血泡也浑然不觉。这份执着打动了前来探班的巩汉林,他力邀这位“真奶奶”登上2004年春晚舞台。
小品《都市外乡人》排练期间,柏青每天最早到排练厅。她把台词抄成大字报贴在宾馆卫生间,连刷牙时都在琢磨语气。
除夕夜直播结束,她悄悄把春晚盒饭里的鸡腿包好,想着带给孙子刘程——那个从小跟着她看剧本长大的消防员。
2015年天津港爆炸现场,23岁的消防员刘程最后一次冲进火场。
浓烟中,他胸前的平安符突然滑落——那是奶奶柏青拍《美丽的契约》时从五台山求来的。十小时后,搜救队员在废墟中找到这枚烧焦的护身符,上面依稀可见“平安”二字。
此时距离柏青离世刚满一年。老人生前最珍视的剧本《火线英雄》扉页上,留有孙子稚嫩的笔迹:“奶奶是我的超级英雄。”
如今这对祖孙的合影,静静陈列在天津消防博物馆,诠释着不同战场上的同一种英勇。
柏青晚年居住的老宅院里,那株她亲手栽种的海棠依然年年盛开。
抽屉里整摞的观众来信中,有封来自河北农民的信格外醒目:“您演的姥姥让我想起母亲,谢谢您让我在电视里尽孝。”或许这正是演员最珍贵的勋章——用生命诠释的角色,永远活在观众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