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意外永远定格了那个灿烂的笑容。
2013年1月,四川广元市苍溪县元坝镇的池塘边,24岁的谢小利为救落水男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个刚获得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保研资格的女孩,留给世界的不只是"最美笑脸"的称号,更是一个让人心痛的遗憾——她的男友终于第一次登门拜访,却是为了送她最后一程。
而那个装着胶底布鞋的礼物盒,再也无法交到奶奶手中。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很难办
究竟是什么样的成长经历,让这个女孩在危急时刻依然选择伸出援手?
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四川山村里,一个追逐梦想的故事正在上演。
1989年谢小利出生在四川省广元县苍溪县元坝镇安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要说家里条件吧,确实称不上富裕,父母常年在河南郑州的建筑工地上打工,能见面的时间少得可怜。

但这个爱笑的女孩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坚韧和乐观。
课堂上她是老师眼中的"学霸型选手",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生活中她是同学公认的"省钱达人",坚持吃最便宜的食堂,穿最普通的衣服。
就这样从元坝镇的初中到苍溪县的重点高中,谢小利用实力演绎了一场精彩的"学渣逆袭"。

最让人佩服的是,她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经常义务给同学补课,是那种"学霸界的暖心大姐姐"。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那年谢小利成功考入了山东科技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
在大学里这个来自山区的女孩依然保持着令人惊叹的学习热情。
38小时的硬座火车,她从不喊苦宁愿省下卧铺的钱给家里减轻负担。

手机摔坏了继续用,衣服旧了继续穿,但她的心却格外地"富有"。
看到街边的流浪者,她总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即使姐姐谢清华多次提醒说"可能是骗子"。
就是这样一个省着花自己的钱,却大方帮助他人的女孩,在大学期间连续六次斩获二等奖学金。
更厉害的是她还不满足于此,课余时间坚持勤工俭学,靠自己的双手赚取生活费。

大二那年她就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还积极参与校园里的志愿服务和爱心义卖活动。
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她就是那种"360度无死角"的优秀代表,学习好、性格佳、还特别热心。
最终她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成功获得了保研资格,站在了攻读硕士学位的起跑线上。
在别人看来这个成绩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谢小利的梦想更大——她的目标是读博深造。

每当有人劝她"差不多就行了",她总是笑着说:"我要让知识改变我的命运!"
谁能想到一个怀揣着博士梦想的女孩,人生的终点会定格在寒假回家的路上。
2013年的寒假和往常一样,谢小利又买了一张一百多块钱的硬座票踏上了回家之路。
38小时的硬座啊,这对很多人来说简直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但谢小利却总是乐观地说:"省下的钱可以给家里买更多东西呢!"
这一次回家她特意准备了一个惊喜——一双为奶奶精心挑选的胶底布鞋。
虽然是最便宜的款式,但这双鞋子里却承载着她对奶奶满满的心意。
回到家的第一天,她把鞋子藏在了行李箱最底下,想着等过年时再送给奶奶。

谁知道这份礼物,最终只能成为永远的遗憾。
1月31日这个看似平常的下午,谢小利正拿着那部屏幕都摔裂了的旧手机查看返校的车票。
阳光正好她想着去附近散散步,顺便欣赏一下家乡的风景。
下午三点元坝镇的一处池塘边,两个小男孩正在垂钓。

春节临近天气虽冷,但孩子们玩耍的欢声笑语让整个下午都充满了生机。
突然意外发生了!
其中一个男孩因为地面湿滑,一个不慎滑入了水中。
那一刻池塘边响起了惊慌失措的呼救声。

谢小利闻声赶来,二话不说就冲向了池边。
在那个瞬间她或许根本没有思考太多,就如同平时帮助他人时那样自然。
但命运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池塘边的青苔异常湿滑。
就在她试图救人的刹那,也不幸滑入了两米多深的冰冷池水中。

一月的池水冰冷刺骨,仿佛能冻结一切生机。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定格,曾经那个总是带着温暖笑容的女孩,永远地留在了这个寒冷的下午。
直到下午五点焦急寻找的家人才发现了她的遗体。
这个时候的池塘边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大家久久不愿离去。

没有人能接受一个如此年轻、充满活力的生命,就这样悄然离去。
姐姐谢清华赶到现场时,父母早已泣不成声。
就在几个小时前,他们还在商量着要给女儿准备什么年货。
此时此刻连最后一个拥抱,都显得如此珍贵。

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整个元坝镇都陷入了悲痛之中。
消息传到山东科技大学时,土木建筑学院的师生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辅导员于娜接到电话的那一刻,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她明明还在前几天跟我说要回来准备论文的啊!"
在于娜的记忆里,谢小利就是那个"神仙学霸",连续六次拿奖学金的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更令人动容的是她在校期间的点点滴滴。
刚入学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大二就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
测量实习的时候,她总是冲在最前面,顶着大太阳也不喊累。
同学们都说:"小利就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永远元气满满的!"

她参加的每一次青年志愿者活动,都能看到她那标志性的笑容。
爱心义卖现场她总是最热心的那个,为了帮助他人连午饭都顾不上吃。
回忆起往事辅导员于娜哽咽着说:"这样的好学生,真的太少见了。"
新闻很快传遍了整个校园,同学们自发地在网上发起了悼念。

人人网和新浪微博上,"最美笑脸女孩"的话题瞬间刷屏。
一位叫小王的学妹在留言中写道:"虽然没见过学姐,但听说她的事迹,真的很自豪能和她是校友。"
回到老家更多感人的故事被挖掘出来。
原来每年暑假她都会去郑州工地上陪父母干活。

即使考上研究生了,她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从不觉得是件丢人的事。
姐姐谢清华说:"妹妹从不因为上了大学就看不起农村的生活。"
每次放假回家她总会把勤工俭学赚到的钱都带回来。
虽然自己的手机摔坏了舍不得换,但给家里买东西时却从不心疼钱。

这样的故事在当地传开后,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鸣。
媒体们纷纷前来采访,只为拼凑出这个平凡却又不平凡女孩的完整形象。
她生前最后的照片里,永远定格着那个灿烂的笑容。
在无数网友的心中,这个笑容背后的故事,远比"最美"二字更有分量。

2013年2月元坝镇迎来了一个格外寂静的下午。
阴沉的天空中飘着细雨,仿佛也在为这场告别默默落泪。
下午送别仪式在谢家的农田边缓缓开始。
这是谢小利生前最喜欢的地方,她常说这里能看到最美的日落。

谢小利的男友默默站在人群中,手里紧握着一张照片。
这是他第一次来谢小利家,却不是以女友期待的方式。
照片里是他和谢小利在校园里的最后一张合影。
他们曾约定过要一起拍很多很多照片,现在却只剩下这一张。

当棺木缓缓合上时,他轻轻地将那张合影放了进去。
"这样你就不会孤单了。"他轻声说道。
母亲握着女儿的手久久不愿放开,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
父亲站在一旁那双常年在工地上劳作的粗糙大手,第一次显得如此无助。

远处山东科技大学派来的老师们手捧鲜花,静静地站在雨中。
社会各界的人们闻讯赶来,只为送这位"最美笑脸女孩"最后一程。
当地媒体轻声记录着这个特殊的时刻,镜头里的每个人都红着眼眶。
那个原本应该装着胶底布鞋的礼物盒,此刻静静地躺在谢小利的房间里。

奶奶永远也收不到这份特别的新年礼物了。
但谢小利留给这个世界的,是比任何礼物都珍贵的东西。
她用24年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最纯粹的善良。
她用最后一个微笑,教会我们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这个来自山村的女孩,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
但她给予他人的每一分温暖,都像星星之火照亮了更多人的心灵。
如今当人们路过元坝镇的那个池塘,总会想起那个冬天的暖心故事。
想起那个为了救人,毫不犹豫伸出援手的女孩。

想起那个永远保持微笑的"最美女孩"。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谢小利的故事让我们记住了善良的分量。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