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建设数字乡村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分析
数字乡村是伴随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扩散效应、溢出效应、普惠效应和网络效应,对农业生产经营、涉农资金获取、人力资本提升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一)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技术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模仿效应和创新效应是逐步显现的,先是通过电子商务等业态产生模仿效应,有效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以及规模化;然后通过ICT深度融合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生联动效应;数字技术促进新模式、新业态涌现,释放了创新效应,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稳步前进。
(二)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信息和知识溢出效应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机制为,一方面,信息溢出通过改善信息不对称发挥作用,互联网平台实时推送农产品市场信息,提高产销对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农业生产风险。比如,结合农产品价格波动、恶劣天气与自然灾害预警等实时数据,为农民决策提供可靠支持,实现农业生产从“事后处理”到“事前预测”的升级转变。
另一方面,知识溢出可通过加速城乡信息流动、人才流动来实现。城市有效的知识空间溢出已成为其发挥引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作用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信息技术增加教育资源获取的机会和可得性,由此带来的培训、就业和创业机会能吸引更多人才涌入农村,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拓展市场参与范围,帮助居民获得更加广泛和平等的机会。
(三)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数字技术释放普惠效应的主要机制是,改善农村的软环境,进一步缩小城乡的数字鸿沟。农民和农村商家没有能力单独完成产业数字化转型任务,数字乡村需要的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乡村解决方案研发推广、应用场景打造、产销对接数字化、数字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开发等问题,必须依靠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打造普惠的、共性的、公共的数字化环境,持续加大服务支撑赋能力度。
(四)互联网平台的网络效应大型互联网平台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形成的海量数据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引致的搜寻成本,提高供需精准匹配。大型互联网平台在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中抓住关键痛点,再通过一个点连成“一条线”,从而带动中小企业的“一个面”。大型互联网平台开放计算能力和数字资源,既为平台企业自身服务,又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条内的中小微企业,这样就形成一个数字化的产业链条,产生大中小、产供销、内外贸、前后向、高中低等不同方面的协同效应。
02
建设数字乡村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
(一)筑牢集约高效的数字基础设施1.完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重视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基站建设,推动5G覆盖区域向农村延伸,扩大农村公共场所WIFI覆盖面,在农村实现网络信号全覆盖。
2.布局数字乡村基础设施优先布局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重点提升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更好促进智慧农业发展、服务群众生活和改善基层治理。
3.建立集决策支撑、主体服务、产销管理为一体的集成系统集约高效的数据系统有利于提高决策和治理效率。
(二)重点打造种产供销数字化平台1.生产数字化一是打造农业大数据归集共享平台。通过产业组织化管理、智能决策、自动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自动化作业,使得农业生产远程可控。技术赋能,使供需双方精准匹配,减少搜寻成本、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农产品品牌化可以提高产品溢价,平台赋能可以提高产品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溢价能力,为促进农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一是积极创建品牌。二是全力推广品牌。利用融媒体中心平台、本地网红抖音号、农民自有微信号等新媒体,大力推广品牌,打开本地及周边区域市场。同时,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淘宝直播间等线上平台为本地农产品背书,打开国内市场。
4.销售电商化电商赋能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线上线下结合创新销售模式,大大提高了销售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了县域产业品牌价值和集群效应。2020年,丰县电商企业(个人网商)发展到3.7万家,快递业务量突破1亿件,电商销售额达64亿元,在全国农产品网络销售十强县中位列第七,农村电商工作荣获2020年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星”激励表彰。
(三)政府大力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1.强化技术支撑一是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二是鼓励本地技术达人传帮带。2.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引导金融机构提供新型金融产品。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四)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建设数字乡村的关键,具备专业技能、充满活力的新农人利用数字化工具,成为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主力军。比如,丰县开展信息化人才下乡活动,针对农民进行信息化知识普及和网络新技能培训,提升农民信息化素养。临安区举办“行家里手”能力提升培训班,精准助力临安区领导干部提升数字素养并在数字化改革方面取得实效。
(五)政府与大型互联网平台合作推动地方政府积极争取大型互联网平台的技术和智力赋能,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03
建设数字乡村促进共同富裕的经验和启示
(一)技术赋能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科技的推广应用,互联网企业在政策的指引下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利用数字技术让农业生产精准可控,畅通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通道,使得农业决策更加科学,决策成本降低;农业生产方式更加集约节约,生产成本降低;产品流通更加便捷,交易成本降低;电商销售渠道更广,销售成本降低;气象预测更加精准,农业受气候因素影响程度降低;
(二)发挥品牌效应是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数字技术既可以在生产流通销售过程中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解决供需错配问题,还可以解决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任问题。比如,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可以用于建立新型数字信任。数字技术赋能叠加品牌效应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的信任问题,让质量上乘的农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大大促进优质农产品的销售量,而市场的叫好和品牌效应又反作用于生产端,以更加优质的农产品和良好的服务回馈于消费者,形成农业提质增效的良性循环。
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大型互联网企业以低门槛的平台将农户纳入产业链,以更高标准的产品、更受欢迎的品牌、更稳定的产供销体系、更低廉的融资成本应对市场风险,使生态系统内的利益相关者从中受益。地方政府必须深入了解产业的上下游环节,把效益估准、预期收益搞明白,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利益调节机制、保障机制和分配机制,既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让平台和企业有利润,又要让农民分享到更多“增值收益”。
(四)政府有效支持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政府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和维护区域公用品牌、维护市场秩序等。当前,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是重中之重,是解决数字乡村建设的“龙头”,大数据平台的运行可以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促进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大幅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比如,丰县“城市大脑”数据运行中心开始发挥网络协同效应。
(五)激发内生动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数字技术对人力资本的提升,大大增强了农民的发展信心,是激发农村内生动力的重要引擎。农民热情高涨,开拓创新意识强烈,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内生动力充足,才能实现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富裕。
04
高质量建设数字乡村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1.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政企合作2. 强化技术赋能,促进产业融合3.提升数字素养,培养数字人才4.创新产销对接,优化供应链5.加强干部培训,增强发展本领